第151章 沈众(1 / 1)

沈众出生于公元503年,吴兴武康人。他出身梁朝名门,祖父是沈约,在梁任特进,沈约在当时文学成就斐然,对后世影响深远。父亲是沈旋,在梁朝任给事黄门侍郎。

沈众自幼好学,展现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卓越的学习能力。在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他培养了深厚的文学素养,言语文章很有词采。这种文学才华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他赢得了诸多机遇和赞誉。

凭借着自身的才学,沈众在梁朝以出任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起家。这两个职位不仅体现了他在仕途上的良好开端,也为他进一步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平台。在这个阶段,他开始在政治和文学的舞台上崭露头角,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仕途之路

(一)梁朝为官

沈众在梁朝的仕途可谓丰富多彩。除了起初担任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和太子舍人外,他还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当梁武帝制作《千字诗》时,沈众为其作注解,充分体现了他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解读能力。据记载,他的注解得到了梁武帝的高度赞赏,这也为他在朝廷中赢得了声誉。随后,他和陈郡人谢景同时被召见于文德殿,梁武帝命令他作《竹赋》。沈众不负众望,所作《竹赋》文采斐然,梁武帝对其欣赏有加,这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地位。之后,沈众又被委派前往西魏通问修好,展现了他在外交方面的才能。回国后,他升任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继续在仕途上稳步前行。

(二)侯景之乱

侯景叛乱时期,沈众展现出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勇敢担当。他得知叛乱消息后,立即进言梁武帝,声称家族世代所统率的讲求节义的军队都在吴兴,请求回去招募士兵用来讨伐叛贼。梁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沈众迅速回到故乡吴兴郡,成功召募了丁壮五千余众。他们增援建康,驻军小航,对着叛贼的东府布置阵势。军容十分整齐,让侯景非常害怕。梁武帝在城内远远地任命沈众为太子右卫率。然而,不幸的是,建康最终失陷,沈众无奈向侯景投降。

(三)梁元帝时期

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沈众往西逆流而上去了荆州江陵。梁元帝任用他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在这个职位上,沈众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稳定局势做出了贡献。不久,他又升任司徒左长史,继续为朝廷效力。

(四)陈朝为官

陈高祖陈霸先登位后,沈众升任中书令。他本为陈武帝所敬重,所受赏赐超过他人。然而,沈众性格吝啬,家内所治产业钱财布帛以亿计数,却从不分送亲友。他自我奉养也很俭薄,每当举行朝会时,有好衣服不穿,穿着破衣烂衫,有僮仆不用,亲自手提冠履。在监造太极殿时,他依然衣衫褴褛,带系麻绳,带着干鱼、野菜作为食物,朝士对他很看不惯。沈众性格急躁,忿恨诋毁公卿,诽谤朝廷。高祖非常恼怒,因为沈众一直有名望受人景仰,高祖不愿意公开杀他。后来因为沈众休假回到武康,高祖于是命令沈众在吴中自杀了,时年五十六岁。

三、人物特点

(一)文才出众

沈众的文才在当时可谓声名远扬。梁武帝的《千字诗》本就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而沈众能够为其作注解,足见其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在注解过程中,他必定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精准的语言阐释了诗句的含义,为后人理解这首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而他所作的《竹赋》更是展现了其高超的文学创作能力。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坚韧、高洁、正直等象征意义,沈众以竹为主题进行创作,必定是经过了精心的构思和打磨。从素材中可知,《竹赋》完成后,奏呈给梁武帝,梁武帝对其赞誉有加,称“卿文体翩翩,可谓无忝尔祖”。这一评价不仅是对沈众文学才华的高度肯定,也表明他的作品在风格和质量上都无愧于其祖父沈约的文学成就。沈众的文学才能不仅为他在仕途上赢得了声誉和机会,也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性格吝啬

沈众的性格吝啬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他家中的财产数以亿计,然而却一点也舍不得分给他人。这种吝啬的表现不仅仅体现在财物的分配上,还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在朝会时,他经常穿着破旧的衣服,有时还亲自提着帽子和鞋子。这种行为在当时的官场中显得格外另类,也引起了朝士们的不满和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