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清三年(564年)十月。
齐帝高湛以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领兵三万救洛阳。
高长恭、斛律光以周军兵多,驻军黄河北岸,欲待周军兵锋稍顿,再渡河南援。
洛阳求援之书,日日报入晋阳。
而长城边镇突厥入寇之报,亦日夜不绝。
高湛甚急,与段韶商议,良久,乃定先救洛阳,再退突厥之策。
于是,命段韶急领一千精骑南下,总援洛之军事。
高湛则督中军二万在后,亦向洛阳。
二十七日。
段韶领高长恭、斛律光,率骑兵千余人,趁大雾,先渡黄河。
齐众军在后,徐徐继之。
段韶率轻骑三百,沿邙山而行,观周军形势,至太和谷,见周军大营,暴露行迹,诱周军。
周军中计,追段韶。
此时段韶已引后军至邙山上,齐骑军数千人分三阵,据缓坡,以逸待劳。
段韶为左阵,高长恭为中阵,斛律光为右阵。
周军步兵在前,骑兵在后,上山进击。
齐军骑马,且战且退,引得周军耗尽体力。
于是齐军前锋下马,借山势,冲周军步阵,齐军骑卒亦乘势掩杀,周军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