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入山之后,李二郎便一直都在留意沿途的环境。
这条山路是沿着一旁的河流向山中深处延伸的。这条河流宽约五丈,目测水深半丈左右。
河流沿岸两边长着大片大片的某种植株,这种植株在古时候被称为“蒟蒻”,而前世作为农学博士毕业的李二郎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其实就是魔芋。
西晋时期,当时左思在《蜀都赋》中就记载了这种植物,称其根为蒻。此外,魔芋在古代还有多个别名,如昆蒟、蒟篛、蒟箬、雷公枪、蒟芋等。
魔芋(蒟蒻)全株有毒,以块茎为最,中毒后舌、喉灼热、痒痛、肿大。
其干片含淀粉%,淀粉的膨胀力可大至80~100倍,粘着力强,可用作浆纱、造纸、瓷器或建筑等的胶粘剂。
块茎入药能解毒消肿,灸后健胃,消饱胀。治流火、疔疮、无名肿毒、瘰疬、眼镜蛇咬伤、烫火伤、间日疟、乳痈、腹中痞块、疔癀高烧、疝气等。
魔芋为半阴性植物,喜温暖,忌高温;喜肥怕旱、忌大风,在水质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故宜生长于溪谷、山沟、林下或林缘等湿润环境。
魔芋块茎因含皂甙而有毒,生食或炒食会引起口腔剧烈麻痹,易使口腔、舌、唇严重肿胀、麻木、喉痒,严重的会出现心律不齐。所以,食前必须进行去毒处理。因此,魔芋去毒工艺流程十分重要。
其去毒的工艺流程包括选择新鲜魔芋、浸泡、切片、焯水、过凉水和煮熟等步骤。这些对于前世农学博士毕业生的李二郎而言,却是小菜一碟,轻而易举之事。
房玄龄等人也认出来了这里生长着大片大片的魔芋(蒟蒻),但他们知道魔芋全株有毒,根本就不知道魔芋能吃,可以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