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自有大儒为我辩经(2 / 2)

李世民即位后,认为其颇有才华,便将韦挺等人召回,至今已到鸿胪寺卿的位置。

现在的韦挺虽说跟魏王有些暧昧,但还没有完全站在魏王的阵营,不属于魏王党人脉。

鸿胪寺,主要负责对外国的礼仪接待,交接等事,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

try{ggauto();} catch(ex){}

随着韦挺的宣召,朝堂上众人的目光都转向了殿门处。

片刻后,一群身着倭国服饰的使臣缓缓步入朝堂。

为首的使臣恭敬地向李世民行礼,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道:“外臣拜见大唐皇帝陛下,吾国仰慕大唐之昌盛,特来朝贺。”

倭国使臣及随从十余人站在朝堂上,众人的目光也不禁落在他们身上,细细打量着这些来自远方的倭人。

倭人身材普遍较为矮小,肤色略呈黄棕色。他们的面部轮廓较为扁平,眼睛细小而微微上扬,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与敬畏。

鼻子小巧,嘴唇略厚。头发多为黑色,或束于头顶,或自然垂落,显得有些凌乱。

他们的衣着也别具特色。身着的服饰色彩较为鲜艳,以白色、蓝色、红色等为主色调。

男子通常穿着窄袖长袍,腰间系着宽带,下身着宽松的长裤,脚蹬木屐。

长袍的材质多为棉布或麻布,质地较为粗糙。领口和袖口处绣有简单的花纹,增添了几分装饰性。

女子则穿着色彩更为艳丽的长袍,长袍的长度及地,袖口宽大,走起路来摇曳生姿。她们的头发通常盘成复杂的发髻,上面插着各种发饰,如簪子、花饰等。

这些倭人的穿着打扮与大唐的服饰风格迥异,在庄严的朝堂之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李世民微微颔首,示意倭国使臣平身。使臣站直身子,脸上露出一丝自得之色,开始吹嘘起来。

“陛下,吾倭国虽地处海外,然近年来也是日益兴盛。”

“我国之工匠,技艺精湛,能打造出精美绝伦之器物。”

“我国之武士,勇猛无畏,可保疆土安宁。”

“我国之百姓,勤劳聪慧,使得国家繁荣昌盛。”

“吾国之君主,对大唐敬仰已久,常教导臣民以大唐为楷模。”

“吾国亦积极学习大唐之文化、制度,努力提升自身。如今,吾国在诸多方面已有长足进步,实乃不可小觑。”

使臣微微扬起下巴,继续说道:“陛下,吾国之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天未明时出听政,跏趺坐,日出便停理务,云委我弟。”

“吾王之尊,堪比神明,吾国之威,四海皆惧。吾国之盛,天下皆知。”

说完,使臣环顾四周,似乎在期待着众人对倭国的赞叹。

噗呲!

李承乾没忍住,一下子笑出声来,顿时把朝廷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李承乾这一笑,让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倭国使臣脸上的自得之色僵住,眼神中露出一丝恼怒和不解。

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看向李承乾,眼神中带着询问之意。

李承乾轻咳一声,拱手说道:“父皇,我失态了。只是这倭国使臣所言,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李泰趁机说道:“大兄,在朝堂之上如此失态,实在不妥。倭国使臣远道而来,我们当以礼相待,不可轻视。”

李承乾瞥了李泰一眼,说道:“四弟,我并非轻视倭国使臣。”

“只是他们吹嘘太过,实在让人难以认同。”

“倭国之地,不过弹丸小国,岂能与我大唐相提并论?”

“他们的工匠技艺、武士勇猛、百姓聪慧,在我大唐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至于他们的君主以天为兄、以日为弟,更是荒谬之极。”

倭国使臣听了李承乾的话,脸色涨得通红,连忙说道:“太子殿下此言差矣。”

“吾国虽小,但也有自己的长处和特色。”

“我国的工匠技艺精湛,制作的器物精美绝伦,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我国的武士勇猛无畏,保疆土安宁,也是有目共睹。”

“我国的百姓勤劳聪慧,国家繁荣昌盛,更是不容置疑。”

“吾国之君主,以天为兄、以日为弟,这是我们的信仰和传统,并非荒谬之谈。”

李承乾冷笑一声,说道:“哼,你们的器物精美绝伦?”

“在我大唐看来,不过是些粗糙之物。你们的武士勇猛无畏?在我大唐的铁骑面前,又能抵挡几何?”

“你们的百姓勤劳聪慧?在我大唐的盛世之下,又算得了什么?”

“至于你们的君主以天为兄、以日为弟,更是可笑之极。”

“这天下只有我大唐皇帝才是天子,受命于天,统治万民。”

“你们倭国君主,不过是一方小国之主,竟敢妄称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

对于倭国,李承乾有着天生的厌恶。

李承乾深知倭国在后世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伤痛。

那一次次的侵略,那残忍的暴行,那无数同胞的血泪,都如同一把把利刃刻在他的灵魂深处。

即便如今身处大唐,历史的轨迹尚未走到那悲惨时刻,但他对倭国的警惕和厌恶却早已深入骨髓。

倭国总是野心勃勃,妄图以小博大,觊觎着不属于他们的土地和财富。

他们的虚伪、贪婪和残忍,让李承乾无法对他们有丝毫的好感。

这个弹丸小国一旦有了机会,就会像饿狼一般扑向大唐。

况且现在的倭国,还不是大唐的迷弟。

贞观四年初次建交后,李世民派遣新州刺史高表仁回访倭国。

倭国虽很重视,派遣了三十二艘披红的大船出海迎接,并在岸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但在递交国书时,倭国方面拒绝倭国国王走下御座向北而拜,只接受两国以平等的理解建立外交关系。

撮尔小国,也敢同大唐相提并论?

高表仁当即要求倭国遵循藩属国的礼节,向大唐称臣。

双方僵持不下,高表仁最终撕毁国书,拒绝和谈并独自回国。

历史上,一直到唐高宗时期,龙朔三年,白江口之战。

唐朝、新罗联军胜利,倭国、百济惨败后,这才认识到大唐的强大,逐渐成为大唐迷弟。

至于现在,没有挨打过的倭国,可是嚣张得很啊。

倭国使臣被李承乾说得哑口无言,满脸涨红却又不知如何反驳。

此时,朝堂上一片寂静,众臣心中各有思量。

武官对李承乾的强硬态度暗自点头,认为大唐的威严不容侵犯。

而文官大臣则担忧此举可能会引起外交上的麻烦。

对于倭国使臣的说辞,因为两国相距遥远,消息闭塞,加之倭国使臣这般自信,其实还是有不少人相信的。

“太子殿下仅凭臆想便如此贬低吾国,实在有失偏颇。吾国虽未有大唐之辽阔,却也有独特之处,并非如太子殿下所言那般不堪。”

倭国使臣眼神中很是不服气。

李承乾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带着挑衅,朗声道:“你既言倭国并非如本太子所言那般不堪,那好。明年我大唐即将挥师攻打高丽,不知你倭国可敢派兵协助?”

ps:日万第二天,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