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座“山”里头,引起了轩然大波的“大莲花座呼图克图”转世佛子“嘎日玛”,他却跪坐在了一位上师的面前。
他也不知道自己现今是如何的模样。
仔细看去,这上师,已经圆寂了许久,他站在了石壁旁边,甚至已然化作了一道“石雕”。
他的手捏做的是“释法印”。
一双眉目,慈悲的往下俯瞰着众生。
“嘎日玛”泪流满面。
却有所觉。
他觉得这里的上师就是他,是许多年代之前的他,他是顺着那感觉往下走的,这也无是第一个“石雕”。
顺着这一道甬道往下,这里面每一位上师,俱都是他。
是他的每一代,是过去,是未来。
他是现在。
甚至于越是往下走,“嘎日玛”就感觉到,整座山是他,这座草场也是他。
此处的天地,都是他。
“大莲花座――”
止这个时候,从来无有学习过梵文的“嘎日玛”,从自己的嘴巴之中,说出来了那言语文字。
随后,那些放置在此处,无知道多少年无有点燃过的“佛灯”,一盏一盏的放开。
一盏一盏的点亮。
甬道之中,上下都是石雕佛像,他们就如此隐藏在了黑暗之中,无可得知多少载。
如今,
“嘎日玛”到来。
他们亦重现光明。
他们每一位都是“大莲花座”。
这甬道往下,深不见底,就算是两旁的“佛灯”俱都点亮,亦如长蛇,点亮到了最深处,就在那最深处,还有最重要之物,等待着这位佛子。
若是旁人在这里,自然会心生恐惧。
可是“嘎日玛”一点都不惊慌,他听到了外面的声响,神情自然。
他继续朝着这更深处走去。
漫步之间,从他的脚步之中,两边墙壁之上,出现了诸多壁画。这个壁画,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无过“嘎日玛”并不在意这些,他看都不看周围的壁画一眼。
随着他继续往下,被此地的佛韵所感,他不由自主的吐出来了另外一个梵文。
“摩诃光明青莲尊者。”
随着他言语的落下,在他的面前,那些化作了石雕的“诸人”,竟然全部都转活了过来。
他们的眼睛,刹那之间都化作青色。
俄而,他们全部都从自己的中脉之中,传出来了那久远的天定之音。
“摩诃光明青莲尊者。”
“摩诃光明青莲尊者。”
“摩诃光明青莲尊者。”
在他们的念动之间,此处光明大作。
一朵朵青色的莲花,在这石山之中,徐徐绽放。
一阵阵的风,亦从这里出现,从这里头吐了出来。
就宛若是中脉之中,柔软的“风瑜伽”一样。
被这风吹过了“身体”,在如此的青莲之间,“嘎日玛”的眉心轮之中,忽而开了一道“脉轮”。
眉心轮开。
原本还无有彻底打开的“如来藏”之中,被这风吹的开了一道锁。
“咔啦”,清脆的一声之下。
“嘎日玛”忽而感觉有潺潺流水,从给他的额头顶灌注而下。
他宛若沐浴在了清水之下。
“意藏”已开。
那“风瑜伽”之中的风,都由着他的全身毛孔,钻入了他的身体之中。
一时之间,“嘎日玛”感觉到了眼前一黑,整个人都昏睡了过去。
他一下子想要跌倒在地,可是在他的身后,渐次第的出现了一位虚影,将他的后背轻轻扶住。
不叫他倒在地上。
他的“眉心轮”之后,显示出来了异象。却无是佛轮,反而是另一朵然然绽放的“青色莲花”。
不过这莲花,和陆峰的“极恶十轮青莲寂灭魔口大轮”的“青莲”完全无相同之处。
此处的“诡韵”,和这一朵青色的莲花一点关系都无。
这一朵青色的莲花之上,智慧般若的气息流转之间,化作了菩萨的经文。
云气化作了璎珞,挂在了“嘎日玛”的脖子上,叫这个牧民的娃子,此刻都变得尊贵了起来。
这智慧般若的气息,似是要解开世间一切之愚钝苦难。
要解世间一切厄。
而伴随着这“风瑜伽”出来的,是“诡韵”。
“诡韵”从这洞窟之下传来,和“青色莲花”,无一点关系。
随着“嘎日玛”晕倒在了此处,周围的那些石雕,却仿佛是日久风化了一般,化作了一道道金沙,这些金沙无风自动,从墙壁上脱落下来之后,聚集在了一起。
最后化作了一位“慈悲菩萨相”。
他从甬道深处走了上去。
面色悲苦。
他的头上,是代表着智慧独一的发髻。
他的一只手上,端端的拿着净瓶。
另外一只手上,却水润的生长出来了一根青色莲花。
在莲花之上,浮现着代表了般若智慧的摩尼宝珠。
散发出来了迷人的光晕。
他的脖子上是美好的鲜花璎珞,面容姣好,赤足,无靴。
由此可以看出,他必定是一位“寂静尊”。
也可以看出来,这应就是刚才“嘎日玛”说出来的那位,“摩诃光明青尊者”。摩诃,光明,青莲尊者。
更加重要的是,这位尊者就是一位菩萨。
虽然不清楚是哪一位菩萨,或者是哪一位大士的“化身”。
但是他出现在这里,便是一种证明。
“还缺了。”
“还缺了不少。”
“嘎日玛”其实并非是彻底晕厥了过去,他的嘴巴之中,还喃喃自语。
那块拼图,到了现在,还缺少了诸多的细节。
可是已经顾不得了。
若是再等下去,“碎片”不但无有收集到,甚至于他的性命,都有可能失于此间。
所以,“大莲花座呼图克图”提前发作。
“摩诃光明青莲尊者”手持净瓶,站在了“昏迷不醒”的“嘎日玛”面前,法性飘忽出来。
随后,他倾倒净瓶。
从净瓶之中,倒出来无根之水。
最后,则是灌顶密咒。
不过他的密咒却是“阿,啊,夏,沙,嘛,哈”。
一字咒文,六字而出。
开六道,关六道,开众生,关众生。
这第一次的“灌顶”,还无至于到了用了旁的东西来灌顶的程度。
是以最简单的,用“清水”用作的“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