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辽王殿下不是人(1 / 2)

 洪武七年,八月底,太原府。

天色入秋,渐渐微凉。

朱启坐在姥爷以上,吱呀吱呀的双眼无神的晃悠着,徐达详细询问《朱子兵法》的信件前几日就送到了朱启这边,内容很复杂,不过看通之后其实就一个要点:教练,我想学《朱子兵法》啊!

朱启那是人都傻了,你徐达堂堂一个千古神将,跟我个漫画家学兵法?

不过徐达都写信过来了,这要是不回信给个交代,朱启担心过两天徐达本人过来就不好收拾了。

别看朱启是皇子,徐达是臣子,但在徐达面前,朱启都得喊一声“徐叔叔”呢,况且现在军中还是上下级的关系。

但这回信到底怎么写,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了,毕竟自己吹的牛逼都写在《朱子兵法》里面了,至于你让朱启去解释为什么这么做,无非就是纪律,习惯,集体主义等等……

也确实没啥好解释的,但有些名词,徐达想要理解,可能都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了,比如集体主义,看上去很简单,但在思想哲学的理念上,关于集体主义的解释和理解,却并不是那么轻松写意的……

不过朱启也不是学哲学的,这玩意就直接写上去算了,至于说徐达能不能理解……那不关我的事情了。

朱启拿着小篆笔在那边写回信呢,突然朱棣就急匆匆的跑过来了,看到朱启还在老爷椅上晃荡着,赶忙说了:

“三哥快起来,应天府来人了。”

应天府来人了?那不用问的,肯定是朱元璋有旨意啊!会不会是御史弹劾的奏章送到了,这是来遣返自己回去的啊?

朱启赶忙窜了起来,把纸币都放到边上,正要出去呢,就瞧见一个内官领头,一群人喜笑颜开的就进来了,有举牌子的,有拿扇子的,有举旗的,朱启一看,这是天子仪仗啊!

朱启赶忙就跟着朱棣,对着老爹的仪仗行礼,随后那内官就上来说了:“恭喜殿下,贺喜殿下啊!”

一听到这话,朱启头皮就有点发麻了,这内官是朱元璋身边的老人了,以前就经常见到,这次亲自来恭喜自己,那绝对不是遣返自己的了。

朱启硬着头皮问道:“本王何喜之有啊?”

那内官恭恭敬敬的说道:

“陛下有赏赐,还请辽王殿下领赏吧。”

只见到那内官拿出了一副圣旨来,明初洪武年间的圣旨,没有太监,内阁大臣们什么事情,从批阅到回复,都是朱元璋一手抓,什么司礼监太监,掌印执笔太监什么乱七八糟的统统都靠边站去。

中书省目前为止那就是朱元璋的橡皮图章,当然后面胡惟庸当了左丞相以后,那就是后话了,但朱启对朝堂之争没啥兴趣,别争我就行了。

那内官很快念起了朱元璋的圣旨来了,本以为是文绉绉的,没想到通篇都是白话文,还夹杂着凤阳地方方言,看来是朱元璋亲笔写的没错了。

但越听朱启那是头皮越麻,从头到尾都是夸赞朱启,说朱启小小年纪,就如此有作为有城府,当爹的很高兴,又说练兵之法获得了大成功,徐达也写了书信回来,大肆夸奖了一番,等你回来把你的兵法好好跟爹说说……

又说御史台的那帮人,老三你就不用担心了,当爹的我都给他们一个个的收拾了,还有不老实的我直接廷杖伺候,你只管在太原府练你的兵,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剩下的爹给你兜着。

一番吹捧和打气支持之后,就是详细的赏赐,金银布帛自然是不用多说,总计价值三千两的赏赐,在洪武七年这个时间点上,也算是非常重的恩赏了,随后便是加封食邑一万户!

所谓食邑,便是给给加工资了,并不是说给朱启又加了一万户的封地子民,而且这个加封一般都是打折扣的,通常来说是十分之一,折扣之后按户给钱。

《须资治通鉴》:“旧制,每一户,随月傣给二十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