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自己的小兄弟,亚三还是很慷慨的,在视察了谢厂之后,卡罗尔一世心情不太好。
工业这玩意儿,真不是小国家能玩的。
只有机器是不够的,还得有原料才行,有机器没原料,还是得被卡脖子。
有了机器有了原料,还得有市场,否则建立起一个产业链,每年开工一个月,剩下的时间就放着落灰,再大的家业也经不住这么败。
亚三知道罗马尼亚的情况,他陪同卡罗尔一世视察谢厂,本意就是让卡罗尔一世知难而退。
不能自产也不要紧,亚三承诺会坚决保障罗马尼亚军队的后勤供应,并且决定向罗马尼亚赠送一批最新式的伯丹二型步枪。
卡罗尔一世转忧为喜,这个大哥认得不亏。
随着登基周年庆典的结束,圣彼得堡又恢复平静。
珍珠霜的作用很明显,叶罗欣最近回庄园的次数,明显频繁很多,没准过一段时间,安德烈和彼得就会再多一个弟弟。
既然有了好东西,那肯定要孝敬老娘一份。
乔治让朱利安将珍珠霜送往法国,如果珍珠霜对叶卡捷琳娜也作用明显,那么乔治就可以组织生产。
达莉亚常年劳作,皮肤状况很不好,效果显著正常。
叶卡捷琳娜养尊处优,十指不沾阳春水,如果珍珠霜对她也有用,才能真正赚到有钱人的钱。
囊中羞涩的话,有需求也买不起,消费能力有限。
豪门贵妇这方面的需求更大,有消费能力,更有消费欲望,小小一个化妆品,能建立一个商业帝国。
21世纪的化妆品种类繁多,19世纪的女性,对化妆品的需求,不亚于21世纪。
既然有了珍珠霜,眉笔、口红、胭脂什么的也可以提上日程。
乔治堂堂帝国超级公爵,不可能整天围着这些胭脂水粉打转,于是乔治又去了科学院。
科学院自从上次一波暴富后,从上到下都无比期盼乔治的到来。
布列特洛夫很失望,因为乔治没有带王储。
布列特洛夫最近的日子也不好过。
亚三登基后,鉴于大学是自由主义的发源地,亚三取消了俄罗斯大学的自治权,加强对教育机构的控制。
科学院作为俄罗斯的最高学术机构也不例外,亚三任命自己的弟弟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担任彼得堡科学院院长,虽然大公身上已经有很多职务了,根本顾不上整顿科学院,布列特洛夫还是很不高兴。
“你应该反思,为什么你的学生会成为刺客。”乔治也认为,应该加强对大学的管理。
19世纪的俄罗斯,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占总人口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二,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更少。
学生在学校里不好好读书,热衷于参与政治活动,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年轻爱冲动,容易被利用。
乔治能理解学生们希望俄罗斯变更好的心情,但是不能接受刺杀沙皇这种方式,亚二遇刺的恶果还在不断发酵,对俄罗斯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如果亚二没有遇刺,现在俄罗斯应该已经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了。
亚三也不至于取消亚二的改革措施,开历史倒车。
那些刺客们可能没想到,他们刺杀沙皇的后果,需要全体俄罗斯人来承受。
也行吧,再大的痛苦除以一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
“他们还年轻,思维活跃,拥有近乎无限的未来,他们的思想不该被禁锢。”布列特洛夫希望乔治能帮忙。
“所以沙皇就该死?”乔治不想和布列特洛夫讨论这个问题,不过谁让他有求于科学院呢。
“没有人想看到悲剧发生,沙皇遇刺是意外。”布列特洛夫面红耳赤,很难为刺客辩解。
“陛下并没有因此迁怒他人,这已经很宽容了。”乔治希望布列特洛夫能接受,时光不能倒流。
实在接受不了,布列特洛夫可以去找沙皇,纠缠乔治没用,乔治说了又不算。
“您这次来有什么事?”布列特洛夫不再想那些烦心事,活在当下最重要。
乔治阐明意图,布列特洛夫果断拒绝。
“科学院需要尊重,我可不做这种事!”布列特洛夫帮乔治研究无烟火药,是因为无烟火药对帝国很重要。
眉笔口红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堂堂科学院院士,怎么能做这种事呢,我们的目的是星辰大海——
错了,布列特洛夫目前的研究对象是上帝和灵魂。
科学家也会犯错误,作为一个坚定的信徒,布列特洛夫坚信人是有灵魂的,灵魂和上帝同在。
既然人是有灵魂的,那么灵魂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是什么?
布列特洛夫想研究灵魂,可是他连样本都找不到,这让他很困惑。
“每完成一项研究,我会支付1000卢布——”乔治慢悠悠抛饵,布列特洛夫不上钩,有的是人心甘情愿上钩。
布列特洛夫就食指大动。
布列特洛夫又不是圣人,也得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五斗米折腰。
1000卢布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乔治已经不是那个一上来就一掷万金的傻小子了,而是进化成为一个合格的奸商。
这都是被布列特洛夫逼的!
“要求只有一个,不能对人体有害,这个工作是长期的,因为要不断对配方进行调整研究,所以接受这个工作的人,必须签署保密协议,不能向任何人泄露他的工作内容,睡觉的时候都要闭上嘴。”乔治深知技术的重要性,这可是个上亿卢布的大生意,值得建造一个研究所。
乔治也正准备这样做,从科学院或者彼得堡大学,雇佣一些研究人员,专门研究化妆品。
化妆品的化学成分很多,化学恰好是彼得堡科学院的强项,这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完美表现,又一条前途无量的学术之路。
“考虑到这个工作的特殊性,女性可能更适合这个工作,如果科学院没有合适的人,我就去彼得堡大学试试。”乔治这句话,成功打动布列特洛夫。
彼得堡科学院的教授们也带学生,其中也有女学生,但是适合她们的工作却不多,即便极有天分,她们中的大多数,最终还是不得不和那些没有读过书的女孩一样嫁人生子,这让布列特洛夫痛心疾首。
乔治带来的项目,给了她们新的人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