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刀圭饵了丹书降,跳出尘笼上九天!(1 / 2)

仙业 鹓扶君 1733 字 27天前

 一晃之间。

便是七日光阴匆匆过去。

这一日,洞府中的陈珩忽沉声一喝,将玄功运起。

随着一道威烈雷声自身内传出后,他面上也是瞬时多出了一层清气,盈盈润润,好似美玉吐光。

在结丹初始,需用神符火与明合砂熬炼出来一枚丹胚,再以七明九光芝浇灌纯化,圣人土定住形体。

这是第一步,道书上又唤做“熔铸丹胚”。

而待得丹胚铸就后,祭出三奇焰定住身神,连通外天地桥,继而将云华龙膏、天游泥、老仙须这外三药和内药玉鼎风合炼,为丹胚注入生机精元。

如此,便可使丹胚渐渐浑厚凝实,表面生出一层“金衣”,令丹胚好似沉重铅汞一般,一改先前模样。

这时候,再将模样大变的丹胚吞食入腹,就是结丹第二步,唤做“吞金入腹”!

而吞金入腹之后,若是丹胚终于吸纳圆满,便可以着手第三步“反观内视”。

以五宫雷击碎“金衣”,玄室水调和水火,正念锋斩除贪妄。

最后守住六根不漏,觅得时机,祭出湛然虚精炁来点化真性,便可以火里种金莲,修出来一粒长生金丹,彻底大道功成!

所谓熔铸丹胚、吞金入腹、内炼运功——

这三步,便是修士结丹的必经之径。

省不得。

也是绕不开。

而在这七日潜修期间,陈珩已是过了熔铸丹胚、吞金入腹两道关隘,到了内炼运功的地步。

此时随着他玄功运起,身内五宫雷也是不停击出,将丹胚上的‘金衣’渐渐磨成晶莹碎屑,化为精纯灵气,融入筋骨皮膜当中。

这一步说来轻松,其实暗藏凶险不少。

因五宫雷尽管是修士亲手所炼的身内大药,但毕竟威能极大无比。

一旦收发不如意,便有击穿内腑,甚至是震裂丹胚的妨害。

前者倒还好说,虽说难免受创,但毕竟不至有性命之忧,安心调养个几月,便可将养过来元气。

不过这样一来,结丹一事自然也就成了妄言,纵勉强为之,也落不得什么好结果。

而至于后者,若是丹胚不慎被五宫雷震裂,只怕顷时便要身死道消。最好的下场,也是神智全失,自此浑浑噩噩,痴呆余生。

故而大多修士在运使五宫雷时候,无不小心翼翼,恨不能如磨墨濡毫般轻手轻脚,唯恐伤及自身。

不过五宫雷因寄附在少府穴中,特性古怪。

一旦将其放出了穴窍,不出一时三刻,便会消融化去,归于天地。

而这还仅是在身内运使,到底多出了一层阻隔。

若将五宫雷放出躯壳内,只怕仅数十息功夫,这门辛辛苦苦炼出来的大药便要毁去,白费一番辛苦……

似此景状,倒是绝了修士缓慢运使五宫雷,步步为营的心思,叫不少人徒呼奈何。

修道艰难不易,若江中汛流行舟之态,由此便可见一斑……

不过陈珩因根基打得极牢,对于自身真炁的把控细致入微,远超他人想象,兼有金蝉在手,可以进入一真法界内不断熟悉试错。

以五宫雷消磨丹胚“金衣”这一步,对他来说,可谓易如反掌。

而在洞府当中,不多时。

陈珩便将五宫雷止住,接着将玄室水往那去了“金衣”的丹胚浇落下去。

此水乃是地肺之精孕出,可以压抑金光阳焰,调和身中水火。

本来在“金衣”磨去后,丹胚便已被祭炼圆满,蜕去了旧胎,顺利蕴化出来功果,成为了一粒真正金丹。

而这世间的修道人但凡是丹成上品,便会有金光阳焰凭空生出,缠绕于金丹上。

这既是成丹之贺,也是毁丹之灾,若是不及时节制,足以崩坏局势。

不过随着足足二十滴玄室水落下,陈珩的金光阳火还未肆虐起来,便已被生生按熄,惹不出什么动静。

到得这时,为了顺利凝丹,他所备大药十三数,已足是去了十一。

只剩下用来斩妄的正念锋芒和最后的湛然虚精炁。

而反观内视,只见身中仅有一粒明灿灿,光灼灼的金丹在盘舞飞旋。

乍看只是带着不少金紫颜色,混混沌沌,气象昂昂。

但反复定睛注视,那粒金丹却明映出来五般光彩,攒聚五行,和合四象,好似宇宙间的一方至宝,可以夺山河之造化,转水火之璇玑!

“终是成了……”

陈珩眼前一亮,唇角微露笑意,轻叹了一声。

此丹若是论起品质,已然位列二品,是当之无愧的上品金丹!

只要再渡过最后关头的“六根震动”,使得六根不漏,便是他未修成湛然虚精炁,也可保住这阶位,以二品金丹来顺利破境。

不过陈珩既然矢志长生,好不容易才将湛然虚精炁炼出,自然是尺寸必争,绝不会坐视机会白白溜走!

他若是证金丹境,非一品而不取!

唯有丹成一品,才有资格被玉宸的那位前辈亲自收入门下。

唯有丹成一品,才可以去角逐希夷山空悬的道子尊位。

也唯有丹成一品,他才能勉强将一只手伸出棋盘,自此不再轻易任人摆布宰割,被轻蔑视作砧板上的鱼肉。

假以时日,他陈珩却也未尝不能做那弈棋之人,跳出去这片天地,超脱于世外!

此时陈珩目中神光犀利,透出一股一往无前的决然之势,将诸般心思都是劈开!

是成是败。

便看今日这一遭了!

而随着这念头生起之际,陈珩脑后也是尖锐一声响,好似大鹫狂鸣,啸声顷时贯穿耳鼓,狠狠激荡不休。

道书有云:

在丹成之后,将有“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脑后风生,耳畔鹫鸣,身涌鼻搐”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