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皇帝不做了(1 / 2)

斩碎诸天 白翼龙 1566 字 2023-08-21

尽管孙铮已经退出了管理,但并不影响已经形成规模的南海模式。

在良好的组织架构下,南海体系的发展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来越快。

在南海体系的影响下,整个大明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

顺畅的商业渠道,滋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代富豪。

但大明是个官本位的封建社会,矛盾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最初几年,还只是一些官夺民产的偶发事件。渐渐的,随着全国各地搭着南海体系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类似的恶性事件也多了起来。

虽说锦衣卫执掌天下风闻,但像这种财产官司,一般还轮不到他们出手。再者说,那些官的套路多着呢,既然要下手,那自然就会把事情做的滴水不漏,怎么可能让苦主翻身。

随着事态扩大,越来越多的民众对大明的官僚体系失去信心,不断借助锦衣卫体系南下求活。

而这一次南下,却不只是那些流民苦哈哈,有大量的富裕人家也在悄悄转移财产,举家南下。哪怕亏血本抛家舍业,也要离开这个吃人的圈子。

这种大规模的资金外逃,造成的影响极大。短短几年时间,全大明的市面都萧条了许多。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大明全国年度税收总额直接少了一半。

这股风潮之猛,让那些官老爷一下有些坐不住了。

而这些高高在上的人官爷们,出了这么大的事,首先想的不是检讨政务得失,而是忙着甩锅。

各科御史纷纷上章,弹劾南海公主和国师蛊惑人心,利诱百姓出逃,包藏祸心,有违藩国之义,殊无人臣之礼。

要求皇帝下旨训斥,并勒令其遣返出逃百姓。甚至有更强悍的,喊出了要捉拿国师回京发落的口号。

这些假大空的口号且不论,但有人在奏折中提出了极为恶毒的具体措施,要求皇帝下旨查抄各地四海钱庄,裁撤锦衣卫等等。

理由就是钱庄侵吞国银,锦衣卫残害官民,导致怨声载道,百姓纷纷出逃云云。

正德皇帝又不傻,眼看着这大好局势被这些不成、武不就的家伙折腾的要濒临破产,怎么可能开心的起来?

但他这几年几乎纵容的态度,导致的恶果终于出现。武百官联合起来向他逼宫,甚至连张太后也三番五次召他去训斥,口口声声这么放纵孙铮,难免让他坐大害了大明江山。

朱厚照同学那叫一个郁闷,反复解释也无济于事。他就比较纳闷,铮哥每年用车队往宫里送银子,金山银海的送了这么多年,结果不但没落到好,反而成了祸害大明的罪魁祸首,这是什么道理?

随后朱厚照动了点小心思,悄悄打探了一下太后的动静。却发现,原来在太后眼里,那海外的金山银矿,本来就应该是她家的!

这个她家,不是大明皇家,而是她的娘家!

用她向两位舅舅做的保证来说,那海外的银山,原本就是张家的,她要讨回来,让自己两个弟弟去打理。岂不胜过这样每年吃人家一点残羹剩汤?

得知这个消息,朱厚照哪里按得住那股邪火,他不敢和太后争执,就找了个借口,收拾了两个舅舅一顿。

很自然的,太后得知两个宝贝弟弟受罚,连忙跑来找儿子质问。言语中,满满的都是偏袒,更是让朱厚照无名火烧到两眼通红。

母子俩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太后不但没意识到自己的错,反而感觉儿子居然敢顶自己嘴,分明是被那些内侍给教坏了。

于是,太后仗着身份,联合几位内阁辅臣,以皇帝忤逆太后为名,硬是把朱厚照身边那些宠臣都给发落了一通。

朱厚照气的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大明号称以仁孝治天下,他已经背了一次忤逆的罪名,再闹下去,皇家的脸都没有了。他不怕别的,最怕丢脸,只好忍了。

但是这件事,造成的影响极度恶劣。不但撕破了皇家一团和气的表象,更是将皇宫里母子不和的消息坐了个结实。

皇帝在民间声望本就一般,再被这些掌握着舆论的官们这么一宣传,就更加的臭不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