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难,终会圆满(1 / 2)

 在韦伦的主持下,于乾元三载元月,整肃道佛运动开始。

大唐月报总编辑孙逖收到命令,于十二月下旬,就开始提前出版二载十二月的报纸。

整肃道佛运动为头版头条,诉明因果。

有除贱为良在前,世人责骂道观、寺庙的道士、僧侣,还有田连阡陌的耕地。

也相信是道士、僧侣背叛道祖、佛祖,利欲熏心。

一时间,道观、寺庙香火大大折损。

百姓们对至尊奉若神明,有至尊的诏书,他们双手赞成。

信奉佛祖,还不如信奉当今至尊。

是至尊实实在在地使百姓获得耕地,摆脱奴籍。

是至尊为天下带来。

让他们真真正正地吃饱穿暖。

一些超然的僧侣、道士,对整肃道佛运动表示支持。

他们最清楚许多败类打着道祖、佛祖的名号,坑蒙拐骗。

更有败类土地兼并,豢养佃农,行豪强之事。

这个世上有不少隐世高人。

十数万的僧侣、道士,鱼龙混杂,其中有太多投机之徒。

李瑄从锦衣卫耳得知民间的反应后,立刻勒令道士、僧侣、尼姑自由还俗。

他知道那些辈份高的僧侣道士会倚老卖老,阻止寺庙僧人。

但李瑄允许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在李瑄看来,天下间或有神明,但佛与道,更可能是人为创造,生成信仰。

待整肃道佛运动结束后,让宗正寺、礼部、户部着手统计天下寺庙的人数。

以一个僧侣道士五十亩耕地去分发土地。

并令崇玄馆开始减少对道观的衣赐,节省国家的开支。

即便国家财帛空前,也要尽可能地节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华夏历三四五六年,乾元三载,元日。

武德殿。

“儿臣拜见父皇。”

新的一年,李瑄到武德殿中拜见李适之。

自李适之到达太极宫后,李瑄就将他安排在武德殿中。

一般三五天就会来看望李适之一次。

“七郎不用那么多礼节了。”

李适之起身,将李瑄扶正。

他的七郎是九五至尊,执掌宇内,没必要行此大礼。

现在李适之和李瑄,是父慈子孝的典范。

谁都羡慕李适之能拥有李瑄这样的麒麟子。

“阿翁元正好……”

李奕、李淞、李蓁蓁这才跪在地上向李适之拜年。

“你们又新一岁!”

李适之立刻将他们扶起来,笑呵呵地向他们发红包。

李适之也老了一岁,他已不如以往一样抖擞精神。

但身体却还健康,步伐也便捷。

接下来是李瑄的皇后、妃子们向李适之拜礼。

还将次女李霏霏交由李适之拥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和往常一样,点燃爆竹,饮屠苏酒。

希望来年家人平平安安,国家风调雨顺。

“前日听大兄言,父皇在武德殿闷闷不乐,是孩儿有不周之处吗?”

小儿女们在庭殿中玩耍的时候,李瑄与李适之对坐,向他询问道。

他有父亲,他也是一个父亲。

但他更是一个皇帝,变革时期,即便只抓大事,也有诸多忙碌的地方。

在位两年,他没有举行过一次大宴,没有过一次狩猎,更未建筑一所宫殿。

在空余时间,他除了强身健体外,就是教导儿女。

他确实三天两头来武德殿,但只是一个问候,一时半会就会匆匆离开。

“得赖七郎,使为父能住在武德殿中。今生富贵已足,没有什么可以去追求了。为父不喜欢歌舞,以前的朋友,也差不多断了联系。大郎、三郎他们想入太极宫,还要经过重重禀告。为父也终于领略到七郎词中的‘高处不胜寒’。”

李适之向李瑄回答道。

他一个人在深宫之中,确实感到孤独。

李适之不爱女色,只喜饮酒交友。

就像《饮中八仙歌》中的一样,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

以前在长安平康坊的时候,李适之的朋友众多。

每日与朋友吟诗作赋,把酒言欢。

现李适之以李瑄为荣,也富贵至极。

但他终究是一个老人。

两年来,武德殿被一次次游遍,太极宫中,也去过许多地方。

宦官只剩下很少一部分,许多以前的游戏、乐趣,也已经被李瑄摒弃。

“只想让父亲富贵,未想过其他。这是孩儿的失职。人间最亲的感情,为父子之情,以前汉高祖刘邦为了让刘太公快乐,将沛县的丰邑建立在长安。如果父亲有什么心愿,孩儿会倾尽全力去满足。”

李瑄动情地向李适之说道。

“也没什么,武德殿中挺好。”

李适之感触很深,连忙摆了摆手。

他想着自己还是不要为七郎添麻烦好。

“父皇,孩儿会从太极宫永春门开辟一条道路,到达武德门。今后兄长姐姐们可以直接进入武德殿,父亲也可召往昔的朋友到达武德殿把酒言欢。不需要宣旨!”

李瑄大概猜出李适之心中的期许,想出一个办法,为李适之排除孤独。

太极宫内,宫殿与宫殿之间,都有宫禁,这也没什么不方便。

而且这是他应该做的。

他从未限制过李适之的自由,只是大多数的时候,李适之不方便出去。

现在李适之是太上皇,若还像以前一样随意去大臣的家中,于礼仪不符。

“这……会不会有损皇室威严。”

李适之眼中激动之色一闪而过。

“不会,只是区区小事。”

李瑄拉着李适之的手,让李适之莫要多心。

李适之痛饮一杯酒,在这节日里,显得更加欢快。

虽然李瑄为李适之开后门不符合规矩,但传到民间,人们对至尊的孝心所感动,没有不称赞的。

还有人将永春门到武德门这条道,称之为“父子道”,是皇帝与太上皇父子关系的标杆,也是一种见证。

大唐以孝治天下。

实际上,在李瑄之前,所有崩塌。

而李瑄以身作则,感人肺腑的事迹,令天下人更重视德孝。

那些关于孝顺的古言,也不再停留于书面上。

元正日下午,李瑄起驾,照常去兴庆宫见李隆基。

李隆基还活着,是名义上的太上皇,李瑄的义父,他就算做样子,过年时也要去见一下。

实际上,李瑄每年的元正、元夕、清明、端午、中秋、李隆基寿诞、春至、夏至、秋至、冬至,他都会抽空去一次兴庆宫。

哪怕李隆基不给他好脸色看,他也会笑脸相迎。

他的心胸,怎么会在意一个完全失去权势的老头?

“高翁,现在雕版印刷坊已经在所有郡开设,正进一步在县中设立,培养雕版工匠,是高翁的苦心经营,才有千秋万代之福祉。”

高力士来兴庆宫的兴庆门迎接李瑄。

他现在更老了,头发白,据说眼睛也有些模糊。也就是俗称的老眼。

李瑄没忘记高力士曾经对他的帮衬,在高力士拜见后,拉着高力士一起,到兴庆宫见李隆基。

一路上,还向高力士说起印刷之事。

“活字印刷,是至尊的功劳,老奴可不敢贪功。是至尊高瞻远瞩,借老奴之手将雕版印刷推广下去。”

高力士连忙摆手。

不敢再去承担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广雕版印刷术的功绩。

高力士毫无疑问对李隆基忠心耿耿。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历史上的高力士即便被流放到五溪,受尽磨难,遭人冷落嘲讽,也没有改变秉性与忠心。

在得知李隆基的死讯后,更是面北吐血而亡。

即便有先入为主的忠心,高力士也不能否认李瑄是位仁义之君。

从来不会因为喜怒去责罚无辜之人。

除贱为良,看似残酷,实则为仁。

“活字印刷是高翁发明的,雕版印刷是高翁推广的。没有人能夺走你的这份荣誉。我朝新编著的工匠录上,会将高翁的名字永远铭刻。”

李瑄拍着高力士的手说道。

对他来说,发明活字印刷术,不过是锦上添,微不足道的事情。而高力士真正去推广雕版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