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东林人的改变(2 / 2)

科工狂人 里其 2088 字 2023-08-21

“我很想知道,比如我要坐这辆车出行,怎么通过意愿系统来操作呢?”

考察团有一名社会学家,讨教道。

“这个很简单,是这样的——”

向导掏出手机,点开了里面一个app,示例操作道:

“你提前一天,在意愿系统里,点开‘行’的类目,选择你需要的车型,设定好使用的时间段,以及规划好出行路线,就下单。到了第二天,这部车子就会自动开到你家门口。你直接上车就行了。”

“这样吗?”

这名社会学家还是很困惑地道:

“听上去,很简单,可这背后遵循着怎样的一套运行机制呢?它既然不向租客以外的乘客开放,那它能在供求关系上,满足大众的出行需求吗?那么多人要出行,却不能同时共用一部车子,这车子的使用效率是不是有点低呀?”

“哦,我忘了告诉你了。”

向导看着这名社会学家道:

“我们的人口分布,是经过规划的。这个城区有多大面积,住多少人,都是严格控制的。所以,不会出现人口过分集中的地区,也不存在公共资源配备不足的情况。像这些出行工具,家家都有,家家都可以参与载客,市场是完全开放的。”

“原来有这么一个大前提。”

这名社会学家点点头,又好奇地地问道:

“就这趟出行,需要多少贡献值呢?”

“你是说这车的使用,抵消了我多少贡献值吗?”

向导反问道。

“不,我是说你跑一趟来接送我们,除了车的使用外,还有其他的事项,比如你的工薪怎么计算的?”

社会学家问道。

“我这不按工时计费。”

向导回答道:

“按任务计贡献值。比如我在劳动系统里,看到系统发布了一个‘接送你们的任务’,觉得离我不远,回报还行,就接下了这个任务。然后我再提前预定了这辆车子,这辆车子跟这个任务是没半毛钱的关系的,它是我下给别人的任务而已,别人接到这个任务,就提供了这个车子给我。”

“你完成了这个任务,就会得到相应的贡献值。那么这个贡献值,是可以像货币一样使用的吗?”

社会学家指指街边的饭馆:

“比如现在进饭馆吃饭,用这贡献值买单。”

“哦,我们不是这样的。”

向导道:

“你要吃饭,如果不自已做的话,那就要通过意愿系统,在‘吃’类目里下单,然后要么选择送饭上门,要么你去指定的饭馆去吃,甚至系统会安排你上别人家吃——如果别人家有人接了‘给你做饭’的任务,并愿意跟你共进晚餐的话,你就可以上别人家里去吃的。”

“这样吗?”

社会学家跟其他考察员,面面相觑:

“明白了,这贡献值是不能当货币,流通使用的。它只能绑死在系统里。”

“是的,这个贡献值,只能在系统里使用。不能流通,也不能变现。”

向导陈述道。

“这个系统,是属于国家的吧?”

社会学家问道。

向导点点头。

经济学家这时插话道:

“这样一来,仿佛跟计划经济有些类似,但不计划到终端,而是只抓管市场价格,以及整个行业的规则。”

“是的,所有行业规则,都被国家设计好,并体现在贡献值里。”

社会学家补充道。

吃别人一顿饭,系统会扣除个人贡献值。而别人接了任务,向你提供一顿饭,会得到系统奖励贡献值。

这里面全是系统在计贡献值,规则由系统说了算。

“这样一来,它的资源整合度不仅高,而且完全遵循以人为本,按需所行!”

经济学家说完,又有点好奇地问向导道:

“饭量多少,跟贡献值有比例上的关系吗?比如我吃一碗饭,会扣掉5个贡献值,吃两碗饭,就扣掉10个贡献值。是这样吗?”

“这没有比例上的关系,就拿吃饭来说,一顿管饱、管好,只是一个任务而已。完成了就是5个贡献值,不会去管你吃多少的。”

向导道。

“啊?那这不就是一个漏洞吗?接这个任务的家伙,要是遇上一个大吃货,不亏死啦?”

经济学家睁大着眼睛,说道。

“系统里给出的贡献值,是不能改的,同时也是一种参考。双方是可以商量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补回一点。”

向导道:

“比如一顿饭,系统定的贡献值是5点。结果你是个大胃王,吃得比正常人多。于是接任务的人肯定不乐意,就会跟你商量。然后你适当给上3个补点,这样一来,接任务的人就会得到8点贡献值,而你就会被扣8点贡献值。”

经济学家点点头,明白了:

“这贡献值,在这个时候,就起到了货币结算的功能了。”

这时,轮到社会学家有疑问了:

“如果吃饭的市场,是完全打开的,谁都可以参与进来,谁都可以接吃饭的任务,那饭馆不就被迫退出市场了吗?”

“不会。只是会减少而已,但不会消失。”

向导回答道:

“因为在体验上,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总有人需要这种体验的。而且饭馆在解决多人吃饭的任务上,有明显优势。”

经济学家点点头,称赞道:

“这样,就等于是开放了饮食行业,谁都可以参与,也就提供了就业机会。”

“但这样一来,质量就靠不住啊!”

社会学家不赞同道:

“没有通过一个质检,就上市场,这是巨大的风险啊!”

社会学家的话,让经济学家愣住了。

7017k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