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2 / 2)

依稀记得刚立项那会儿,我兴致勃勃地和作者群里的混蛋们撩起这个构思。有人跟我说,外史,小众,海航史,小众,我要是真敢去写这本书,注定两小无猜,订阅无期。

但我还是不受控地开始起处理《海盗》的大纲。

首先是时代,从最初的地理大发现到英荷争霸再到现在大家看到的风帆末期,作了三次大调整,查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资料。

然后是故事,零零散散做了差不多一个半月,基本快要收尾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没错,和大部分人一样,我对风帆舰的了解仅限于【这船很帅,扬帆的时候超级帅】这种认知水平,连模型都没拼过,根本不足以支撑我写出一本以海洋为舞台的冒险小说。

那时候真的心灰意懒,做了六七万字的大纲直接扔进了废稿里,毕竟一些历史和风俗的细节或许可以通过小说家言来填充,最多被你们骂几句,可关乎全文的设计核心,总不能完全脱离实际地扯淡。

真要脱离到那个地步,我还不如去写一本星辰大海,虽然题材过时了,但受众至少比风帆广一些……

那之后零零散散又有好些个脑洞,不是没有中意的,只是海盗在那儿躺着,卖弄风骚,疯狂阻碍我移情别恋,让我干什么什么不成。

直到隔了一两个月后,我机缘巧合地接触了名为【风帆战舰】的贴吧,这才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所以,今天第一个要感谢的不是编辑,而是那些可爱的技术宅吧友们。

是他们孜孜不倦地搬运和翻译,才让《海盗》有了足够的技术支持,让我这个空桶也敢于鼓起勇气来写一本几乎没有人写成过长篇的小众海航史小说。

第二个要感谢的就是从开书起就一直支持我的书友们。

全靠你们,《海盗》的数据一度很不错,虽说在新书期的最后也没能冲上三江,甚至没能登上首页,但至少我一度妄想过,连临上架了都还敢于妄想15比1这样的高订阅比。

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妄想源泉。

第三,感谢家人的支持和编辑的支持。

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海盗》原本的编辑虎牙大在中途调去了都市频道,新编辑山月大刚入职,人很和蔼,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感谢。

最后,强行言归正传,不忘初心,上架感言是用来卖惨求订阅的嘛……

起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5.15以前,舆论中这里是成神的地方,5.15以后,这里突然成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工厂,我们这些写手似乎也成了工厂里的童工,雾都孤儿就是专门为我们写的。

可是,鲁迅说的话和我周树人有什么关系?

或许是我年纪大一点,被社会毒打得久一点,在我眼里,起点从来都只是一个类似于梨园的地方。

起点的老板在这片空场子里搭了台,我们这些初学乍练的戏子们轮番登台,台下则坐着你们这些爱戏又懒得唱的票友们。

有一些人爱听,我就成了个唱戏的;多一些人追捧,或许就成了角;假如能有很多很多人追捧,自然就成了大师,比如说,梅兰芳大师。

文化产业从诞生伊始就具有商业属性,受众的认同度和广度是判断它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在梨园,这个标准就是能不能把票卖出去。

君不见梵高活着的时候,就算用自己的画去换一块面包,都得千恩万谢,并捎带上一份人情?

所以我真心希望愿意订阅的朋友能尽可能地在起点读《海盗》。

可能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