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菀香姨在笑,“那你咬了我怎么说?”
后来的话大花听不清,她奇怪沈叔叔怎么会咬菀香姨,难道想欺负她吗,可菀香为什么不仅不哭,还在笑,她莫名有点退缩,转头一溜烟跑了。
赵菀香和沈奉不知道大花来过,在家里收拾好后就打算去镇上。
临走前沈奉先让赵菀香吃了从食堂带回来的米粥,把灶里拿出来的那只烤芋头吹了灰剥了皮,给她拿着路上垫肚子。
两人到了招待所,专门给父母带了本地特产,交代他们如果李凤华找上门该怎么应对,又说了说话才送他们上了火车。
回到队里后,老张找到沈奉,告诉他南方厂里发的塑料薄膜回来了,沈奉赶紧去忙,赵菀香则去了学校给孩子们上课。
第23章(一更)
塑料薄膜寄回来了。
赵菀香给学生们上完课,就赶过去看。
还没走到田里,就见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田里已经建起几座初具雏形的拱形框架,田边那条大路上,人们背着砍下来的竹子来来回回运送,把竹子堆积成一座小山。
旁边一卷一卷用木框框着的,就是她托运回来的塑料薄膜,她走过去时,沈奉他们都在,正跟范教授商讨薄膜覆盖大棚框架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就是俗话说的上膜。
见他们讨论完了,赵菀香就问范教授,“咱们队里打算建多少大棚?”
“一捆塑料薄膜覆盖三亩地,咱们统共十六亩地,先建五个大棚,剩下一亩地建个小棚。”
赵菀香当时在羊城临走前,想起范红英她爸说到的那个地膜覆盖,最后又在新兴塑料厂订了一批小尺寸塑料薄膜,跟她托运的那批前后脚托运回来,于是又问,“那批小尺寸的只有两米多宽,建不成大棚是不是没用了……”
大伙儿都以为她生怕自己买了不中用的东西感到自责,还不等范教授说话,纷纷七嘴八舌地给她科普道,“有用,有用。范教授说九十月份水稻成熟收割,放光水种植土豆和蚕豆的时候,正好能覆膜栽培,有这两米多宽的膜就够用了。”
“那叫地膜覆盖,专门保护幼苗,育秧用的!”
……
这跟赵菀香计划中的一样,这样算下来这批大尺寸膜能用两年多,至于两年以后再需要采购膜,相信那时候不需要这么麻烦了。
赵菀香正想着,手背突然被人碰了碰,她侧过头看到是沈奉,不由想笑。
她沈大哥都会做小动作了。
她问,“怎么啦沈大哥?”
沈奉本意是为了照顾新婚妻子情绪,想夸她两句的,被她这样笑吟吟地看着,就有点面红耳热,最后声音都降低了好几个分贝,“你采购的这批塑料薄膜给队里解决了很大的难题,过几天等这里忙完,队里给你专门开个表彰会。”
赵菀香自从前段时间接了队部任务,晚上给大伙儿念报纸,读上级文件,给沈奉这个连长写发言稿,俨然成了半个宣传员,于是她问,“沈大连长,那到时候我要不要写表彰会的稿子?”
“……”
沈奉似乎没想过这个问题,突然被她问住了。
赵菀香背过手去,仰着脸忍着笑追着问,“嗯?要不要?”
沈奉居然被她逗笑了,唇角笑意一闪而过,手指扯着衬衣领子掩饰后说道,“要。这次允许你自己夸自己,用词华丽点,不用那么朴素。”
两口子站在那儿你一言我一语,好像自带结界,没人能融进去。
老张还想提醒沈奉叫人下工,吃饭时间到了,张了下嘴巴刚要开口,就被其他人七手八脚扯回来。
纷纷调侃道,“你捣啥乱,没看见人家两口子说悄悄话呢吗!”
“指导员你这个眼力劲该提升提升了!”
“说不准以前沈连长没找下对象,都是你在旁边搞的破坏!”
老张好冤呐,但回头一看那小两口眉目传情的热乎劲,就跟着大家嘿嘿笑起来。
###
队里大棚在大伙儿加班加点的辛勤劳作下,于三天后全部建好上膜,十几亩水田上很快矗立了一座座宽大的白色平房。
按照范教授的计划,这里不仅是水稻田的种植区,还要发展成队里的养殖场,在里面养鱼养虾养泥鳅。
养鱼虾好说,泥鳅喜欢在田埂上打洞,很容易造成田里肥料流失,让农作物干枯减产的后果。
但也正因为它喜欢往泥里钻,能给土壤起到疏松的作用,让水稻能更好地生长,而且吃害虫除害,还能净化田里的水质。
范教授就让大家加固田埂,防止泥鳅逃跑打洞,又跟队里申请养蛋鸭子,怕泥鳅多了之后,排泄物会导致田里营养过剩,水稻疯长不结穗,影响到产量。
他申请一亩地养两只蛋鸭子,到时候队里一年四季还有蛋吃。
这个年代不允许私人自留地搞养殖,队里最初就是自给自足,有专门的菜地和猪场,再多养鸭子也完全没问题。
很快通过了他的申请。
老张负责采购了11只蛋鸭子,这11只鸭子队里也交给范教授管理,只有一个要求,等水稻成熟的时候,必须控制鸭子进稻田,省得它们啄食谷子。
范教授自从来了队里,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好,很痛快答应了。
大伙儿最近也都很振奋,每天看着田里整整齐齐的大棚,就想到香喷喷的大米饭,泥鳅肉和蛋,各个干劲十足。
而且自从有了大棚后,暴雨天也不用跑到田里狼狈地抢救庄稼,能多歇歇了。
队里每个人都很感念赵菀香,对那个臭老九范教授也有了几分敬重。
看着大伙儿每天都有奔头,赵菀香也很高兴,只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前段时间体力劳作太重,何大姐病倒了。
赵菀香最近应上级领导的要求,到其他连队分享教学经验,第三天回来才知道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