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何谓英雄(1 / 2)

被沈扩一个开头吸引住的央视领导们哪里知道,这个《明朝那些事》是未来国内最火的历史类小说,没有之一。

更重要的一点是,《明朝那些事》几乎是常年各大有声书平台的前五名,也是历史类别毫无争议的第一,沈扩在底层打拼时期为了糊口,也尝试过有声书的录制,就录过这本书,加上他原本就非常喜欢当年明月写的这本书,所以虽不至于百分之百默背下来,可疏漏和记错的地方也不会太多,对着大纲顺下来,不会影响什么情节。

而且沈扩心里也有自己的想法,现在2000年代正是国内清朝热的顶峰,沈扩平日里就很最不喜欢清朝题材的文艺作品那种奇怪的氛围,什么‘奴才’,‘主子’的称呼让他非常不舒服。

谁说国内的人只喜欢清代题材了?

确实,《雍正王朝》《铁齿铜牙纪晓岚》当电视剧看都非常不错,可其中存在各种美化清朝帝王将相的虚构桥段,可以说很多情节都是戏说,跟易忠天的《说三国》一样完全混淆了国内不少观众的历史观,

而对比之下,《明朝那些事儿》才是非常正统的历史题材。

哪怕是纯比较人气,就光是《明朝那些事儿》3000万册的销量,也绝对是国内历史类小说前无古人的天花板,绝对不是那几部清宫戏的影响力能比的。

倒是后台付教授的几个学生听着聚精会神,悄悄讨论:

“怎么这个‘铁面人’讲的跟说戏说故事一样?这是跟明朝开国的历史内容一样吗?”

“诶,这好像真没一点改编,真就是朱元璋的生平事迹。”

“历史教科书上的故事有什么好说的?再怎么抖包袱,也改变不了明朝很无聊的事实吧?”

付教授的几个学生都暗暗摇头,虽然“铁面人”做节目的手法很有意思,可要是按照正史来说,明朝的历史哪有清朝有吸引力?

人家清朝康熙“千古一帝”,擒鳌拜、平三藩、御驾亲征噶尔丹和保卫雅克萨,收台湾,编修《康熙字典》,何等波澜壮阔。

雍正爷的九龙夺嫡的故事,乾隆爷与和砷纪晓岚在这种名臣的轶事,哪一个挑出来都非常有戏剧性,这也是为什么清宫戏如今这么流行的原因。

明朝?明朝有什么好讲的?

付教授也是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觉得这个《明朝那些事儿》完全不行。

然而,这种看法却仅仅持续了十多分钟,当“铁面人”说到朱元璋的人生谷底时,录制大厅里的气氛渐渐变了。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

没有丝毫夸张形容,没有任何的对历史添油加醋,沈扩只是平实叙述浩瀚历史中一件小事,却令所有人后背感受到了阵阵凉意……

真正的历史没有那么戏说的传奇,主人翁也没有无敌运气,有的都是百炼成钢的磨难,巨大的苦难和一条条至亲的生命逝去,都是化了一小段枯燥的文字。

就连很多不感兴趣的历史的女观众都听着渐渐入神了,这些观众入场之后,就看过科教频道提供一些历史小册子介绍历史朝代,但是她们都嫌弃内容无比枯燥,完全不感兴趣。

可这些女观众压根没想到,那些枯燥无聊的真实历史故事,从“铁面人”嘴巴里说出来,竟犹如有魔力般引人入胜!

这绝对不仅仅是像易忠天那种用各种网络用语,搞噱头,硬搞笑的模式,而是“铁面人”用细腻的描述和人物剖析,生动渲染出朱元璋这个人物魅力!

“在很多的书中,朱重八被塑造成一个天生英雄的形象,于是在这样的剧本里,天生英雄的朱重八一听说起义了,马上回寺庙里操起家伙就投奔了起义军,表现了他彻底的革命性等等。

可我认为,这不是真实的朱重八!

作为一个正常人,在做出一个可能会掉脑袋的决定的选择上,是绝对不会如此轻率的,如果朱重八真的是这样莽撞的一个人,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朱重八是一个有畏惧心理的人,他遭受过极大的痛苦,对元有着刻骨的仇恨,但他也知道生的可贵,一旦选择了造反,就没有回头路。

知道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惧中不断挣扎,而仍然能战胜自己,选择这条道路,才是真正的勇气。

我认为这样的朱重八才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战胜自己,不畏惧死亡的英雄!”

短短四十分钟时间,朱元璋这个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怎么讨人喜欢,以残暴和苛刻著称的皇帝,竟然在沈扩的描绘下,突然变得熠熠生辉起来。

铁面具后面的沈扩用低沉而富有情感的嗓音,传达了一个强有力的概念!

什么真实的历史英雄?不是影视剧中那些戏说历史的人物,那些永远不败的主角,而是像是朱元璋这样真实有血有肉的人,在经过无数磨难后,才配得上称号!

整个录制大厅里的人都彻底沉浸在沈扩的极具魅力的嗓音中,不可自拔地陷入到600多年前,朱元璋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里……

终于导播突然反应过来,连忙发送信号,让沈扩可以知道本期的节目录制时间到了!刚才他也听得太入迷一下子就忘记了时间。

台上的沈扩收到信号,才找了一个段落停了下来:

“各位观众,今天的《明朝那些事儿》系列的第一集就到这里,欢迎明天同一时间继续和我相会在《百家讲坛》,希望本节目成为一座让历史和文化通向老百姓的桥梁……”

此时面前的摄像机的信号灯一变,片尾音乐送出,沈扩气定神闲的放下了耳麦,无论说多少遍,《明朝那些事儿》的故事,他都能说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