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公尺的高度对于走山路如履平地的四人而言并不远,片刻不到的功夫,四人便已接近峰顶,来到了一处直直延伸至顶端的台阶之前。
多达三千的台阶宽有十丈,可供数十人同行,两边则是屹立的岩壁,左右分别有文字和图桉刻录在上。
“此处石壁,可说是道君最后留在人世的珍宝了。”
道虚真人突然开口道:“左为道君亲手刻录的《道德经》,右,则是真武道形图,历代皆有传闻,道君将一身修行感悟融于石壁之中,有缘者皆可得之,本派之中,亦是不乏能从石壁上有所得者。”
“远的不说,就说贫道,若非年轻时于石壁上有所得,也无法创出‘一气混元剑’,成就天元之境。”
“每一位登上玄天峰之人皆可观看石壁刻图,每一位真武道门人在接引客人上峰之时,都需为他们介绍两边图刻之含义。贫道亦不能例外。”
沉羿闻言,向两边石壁看去,就见左面石壁上有字迹笔划纵横捭阖,又不失圆融大气,上下五千文,似是暗藏着修行之玄机,大道之玄藏。
右边,则是刻录一龟一蛇,龟乃玄龟,蛇乃腾蛇,两者曲线分毫毕至,龟蛇纠缠,如化太极,占据了半边石壁。
而在龟蛇之上,刻画的线条就显得极为简陋,只是隐隐看出是一道人影
除此以外,再无其他文字图桉。
“那是真武道君?”沉羿的目光聚焦于人影上,问道。
“不错。”
道虚真人点头道:“这也是唯一由道君留下的形象,除此之外,无论是本派还是各地的道君神像、画像,皆是后人根据自身记忆所造。并且道君羽化之前,真武道并无神像,只拜天地。”
“为何只留下这一形象?”清萦似乎也不知真武道君为何如此,此刻出声问道。
“这个嘛······”
道虚捋着雪白长须,微微沉吟之后,道:“具体理由,道君并未留下,不过二代祖师曾言,佛家有云:‘诸相非相,云空不空’,道家亦有先贤言:‘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大道殊途同归,至理相同,虚实并生,有无同在。与其留下自身之相受后人追捧崇拜,倒不如相归于空,如此方显自在。”
一番妙语,合佛道之精义,让沉羿和清萦皆是有所感。
清萦是有感于真武道君之道行高深,境界高远,也许他在羽化之前,已是触及了千百年来无数武修所追逐的未知之境,达到了那天元之上的境界。
而沉羿,则是抓住了“殊途同归”四字。
真武道的二代祖师有此领悟,且精通佛道之理,对两道之了解皆是精深入微,那真武道君本人又是如何?
弟子精通佛道之义,作为师父的,总不会比弟子差吧。
还有,除却道佛之外,真武道君又会否还涉猎了其余之道?他是否和魔君一样,试图通过触类旁通来触及天元之上的境界?
想及此处,沉羿聚睛看向左右石壁,试图从中验证自己猜测之真伪。
若是道虚真人所言为实,那么石壁之中,当能看出一些端倪来。真武道君到底是否如魔君一般试图通贯诸道,从石壁上当能看出一二。
若是两位开道者都抱有同样的想法,那么这条道可能会成为后来者向上突破的第一途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