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恒星必须要小心,不能太过于接近,过分接近会导致自身的热量过高,到时候散热又将会是个很麻烦的问题,初不是母舰生物,没那么多储备资源可以挥霍,现在的它只有一千克的质量,削去外骨骼以及光帆的质量,它自身能够支配的资源质量则就更少了。
同时,初还必须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速度状态,过低的速度会导致它坠入恒星当中,它没有推进器官,完全是依靠惯性在运动,是没办法做到脉冲推进,也没有燃料允许它这样做,因此在对恒星的距离上,初必须具备足够的警惕心。
恒星距离的问题也让另一个问题明显化,初没办法判断自己当前和恒星的距离,以它的视角就是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光团矗立在远方的尽头,它只能凭感觉来判断,以当前的状态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最佳的选择应该是利用雷达波,通过雷达波的往返时间,判断自己当前与恒星之间的距离。
遗憾的是初做不到,此时的它没有那样的物质基础,更没办法制造雷达波。
不同距离的恒星引力也就不同,不能太过浪费自己当前的速度,因此初在刚刚达到满足自己生命消耗所需的光照条件后,就立刻调转光帆,是它自己的轨迹偏转为环绕恒星的圆周运动。
初坚硬的圆锥外骨骼慢慢生长出一层黑色菌毯,这些菌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恒星光转变为有机化学能,材料就是初体内各种细胞的代谢废物,以光能进行再加工,从而改变为初可吸收利用的养分。
到目前为止,跨恒星旅途中的两道鬼门关初都算是都跨过去,它彻底安全了。
“让我看看,我应该在哪里安家。”
“族群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好地方。”
“最好是能有液态水,再不济冰也行。”
水是总要的资源,发展是没办法脱离物质基础,一切都并非是无中生有,水可以分解为氢和氧元素,而这两种元素在有机材料里占比很大,至少碳基材料的氨基酸是这样,除此之外,采集者们是从水中诞生,那里的环境初更加的熟悉,发展会更加的快速。
就好比建房子,人们总是想选择一块风水好采光好的地方建造,初也是这样想的,不是必须,但还是有必要去花些心思寻找。
进入恒星系统后,找寻这些行星并不难,原因很简单,因为有恒星这个大功率的信号发射源,每时每刻恒星都在向外释放高功率的脉冲辐射,这些辐射撞击到行星后,会导致行星迎光面的温度上升,利用这个特性初并不需要使用雷达波,只需要切换自己的视角到红外光谱,就能从宇宙3K背景辐射里,清楚的看到哪些地方有行星,同时光谱还会反馈热量分布,由此还可以推断出该行星是气态星球还是固态星球。
“这个是固态的类地星球那个是气态的气态巨星嗯”
“该怎么选呢?气态星球环境太恶劣,初期发展会比较困难,也很危险,不过这种星球一般都会有一些卫星,如果环境合适,存在着液态水环境,那无疑会是一个最佳的族群繁殖地,引力小,资源丰富,可以作为一个稳定的资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