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
作为英国的首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伦敦就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它拥有太多的光环,比如说: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最繁华的城市,又是世界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
一夜之间,仿佛变成了乡下小地方,这种突然的转变,让傲气的伦敦民众无法忍受。
这个年代他们有傲气的资本,正如英国报纸描述的: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
奥地利是我们的粮仓;
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
澳大利亚阿根廷是我们的牧场;
秘鲁、墨西哥运来它的白银;
远东为我们种植茶叶;
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则遍及印度群岛;
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
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
美利坚联盟国是我们的棉花地;
......
所以,伦敦之外的地方都是乡下,英伦三岛之外的地区都是落后地区,引领人类进步的神圣使命,只有英国人来担当。
这种认知之下,维也纳不夜城的出现,对伦敦民众的冲击可想而知。
舆论的压力,向着新政府铺天盖地涌了上去,本杰明-迪斯雷利政府只感觉压力山大。
现在他们非常羡慕已经下台的约翰-罗素内阁,不要看他们是提前辞职了,实际上约翰-罗素内阁只差两个月,两届任期就满了。
任期结束的时候遇到了经济危机,他们当然不会替竞争对手扫尾了。约翰-罗素内阁的提前辞职,让责任全部落到了下一届政府头上。
本来在经济中,本杰明-迪斯雷利内阁的日子就很不好过。国际上西班牙王位之争、波兰王位之争,都牵扯到了大家的神经。
现在又冒出了一个不夜城,让本杰明首相更加头疼了。电灯不算高科技,他们早就在使用了,可是普及到全城就不容易了。
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问道:“我的财政大臣,预算出来么?”
财政大臣莫利托严肃的回答道:“初步估计,在伦敦普及电灯至少需要投入7500万英镑,要在英伦三岛普及电灯需要4.4亿英镑,考虑到实际情况,可能投资还会更大。
这还只是设备投入,未来用电成本投入还会更多。光伦敦的路灯系统,我们就要十五万台发电机,需要至少三十万人为这提供后勤保障。”
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摆摆手打断道:“打住,你直接告诉我,伦敦无法普及电力设备就行了。但是,奥地利人为什么能够做到?
就算是维也纳比伦敦要小的多,那也是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我不相信维也纳政府会为了一个面子,就不顾一切的投入。”
财政大臣莫利托解释道:“据说奥地利人采用了大功率发电设备,保障维也纳的照明体系,只是需要两百台发电机就够了。
这种大功率发电机将发电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八十,需要的维护人员大大减少,大约只需要三四千工人,就可以维护这套用电网络。
实际上,维也纳的照明系统是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的杰作,据说还有皇室投资。
维也纳市政府只需要交电费就行了,每月大约需要10万英镑,就可以使用这套价值超过700万英镑的供电网络。”
莫利托也很头疼,英国人电力公司很咸鱼,只是热衷于给富人供电,对打造全城的照明体系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如果不是看报纸,他都不知道发电机技术革命,已经发生了。如果只是建立路灯照明体系,那么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伦敦的市民们,需要更贴心的送电到家服务,这需要的投资大大增加。
单纯的10万英镑电费,显然是养活不了奥地利新能源电力公司的,即便是享受免税待遇,这个还是远远不够。
现在只是为了跑马圈地,直接出资构建一套完整的供电网络,也意味着对维也纳电力市场的垄断。
维也纳没有工业,电力公司的最终赢利点还是居民用电、商业用电,这些优质客户才是长期的现金奶牛。
相比之前的8先令每度的电费,现在维也纳的电费已经降低到了1.5先令,这就是供电网络的优势,大幅度降低了电在传送途中的损耗。
毫无疑问这个价格是暴利,但是新技术想要推广,还是要靠暴利催生的。
想要进一步降低电价,必须要等电力全面普及之后。不然这套供电网络,谁来买单?
维也纳政府可承担不起这笔开销,一旦政府出资就不是一个城市的问题,而是要进行全国普及,这是公平性体系的核心。
大家都是纳税人,凭什么先给大城市供电?
如果中央政府不投入,地**府谁承担的起前期投入?
难道贷款么?真要那么干,恐怕要不了多久,奥地利的地**府就会集体破产。
指望官僚阶级控制成本,那是在做梦。还不如先丢给企业自由发展,等科技进一步发展过后,再回过头头来考虑普及的问题。
同样的问题英国人也遇到了,中央政府不拨款,伦敦市政府根本就负担不起,给了拨款其它地区的民众又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