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依稀记得,似乎在明后期的时候,地瓜、红薯等物就是自东南亚传进的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随后开始在全国逐步普及开来,但遗憾的就是还没来得及大面积推广种植,大明就亡了国。
再撑个几年,大明说不准还能靠着这些高产作物续上不少年的命啊。
“地瓜?红薯?”
郑和听得一头雾水,朱允炆便给他介绍了这两种作物的容貌特征,后者蹙着眉头苦思了许久还是摇了摇头。
“回陛下,没有。”
没有?
这一下倒是让朱允炆愣住了,不可能啊。
他记得这些东西明明就是走东南亚传进的大明,怎么会没有呢?
差点忘了,这两个玩意的原产地是美洲。
朱允炆一拍额头。
大航海时代还没有开启,哥伦布都还没生出来,也没有人提出日心说,而没有日心说,哥伦布就不会为了证实地球是个球体而坚信自己可以通过西行抵达东方的日本和中国,就不会发现美洲新大陆,自然也就不可能把这两样东西带出来。
哥白尼和哥伦布的这份功劳,朕可就要送给郑和了。
把郑和培养成一个天学和地理学家,想想也是很带感的有没有?
“朕记得你上次说在清缴海盗的时候,碰到了一群靠着阿拉伯大食人来到咱们这的红毛夷,下一次再出海的话,去一趟阿拉伯诸部吧。”
朱允炆打算调整一下郑和的人生轨迹。
“这两年闽浙水师一直在扩建,朕加你靖海都督衔,出海的船只、兵勇你可以自行选拔,一应船炮、兵甲所需,朕会给总参说一声,全力供应支持。”
以宦官之身拜将,他郑和也算是开了历史的先河了。
这一下使得郑和忙激动的匍匐谢恩。
打发了郑和,朱允炆闭目养神了片刻,开口道:“召薛恪和朱孟炯入宫。”
永城侯薛恪、楚王儿子朱孟炯,这两个收复台湾、琉球的正副将领接到传召的时候都还愣了一下。
前者是水师的将领,皇帝召见他除了打仗不会有什么别的事情。后者眼下只是这南京城里的一个闲散宗亲,召他做什么?
“朕打算让你俩带着水师南下去一趟海外诸国。”
朱允炆的第一句话就让两人愣住了。
“此前郑和南下群岛给朕带了一份海图回来,朕已经命人去拓印,到时候你们拿一份带在身上,按照这份海图去挨个给朕拜访一下。”
跟东南亚的贸易是一定要进行的,但是在进行之前,朱允炆觉得还是应该先秀一下肌肉。
不打服他们,这贸易的价格怎么定?
薛恪对此倒是不甚操心,他不会想那么多,他只知道皇帝让打谁他就打谁。
做将军的只考虑如何打胜仗,其他的事情不归他管。
“你去了之后,不要一上来就打打杀杀,朕是要跟他们搞贸易,不是去玩命的。”
东南亚好歹也有几十个国家,哪怕他们加一起都没有大明的体量大,朱允炆也不想整天炮火连天的干仗。所以看向朱孟炯,面授机宜。
“那些国家里面有不少都是咱们汉裔成立的,还有不少是咱们汉裔的势力,这些力量你要先拉拢试探一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家既然都是汉裔,那么天然的就应该是一家人,是可以团结的力量。
只是这个团结的基础必须是大明来做主宰。
“朕让你们两人来便是一一武,打仗的事让薛恪来干,你的职责是分化他们。”
秀完了肌肉该做什么?
当然是想办法让这些土著小国心悦诚服的效忠了。
大明但凡是抱着灭国的态度去,唇亡齿寒之下这些小国就会团结起来一致抵抗,这样就会使朱允炆的海运大计遭受到阻击。
所以恫吓之后就是分化拉拢了。
“要培养亲明派,厚赏甘心情愿做我大明附庸的土著,同时帮助他们征服和解决掉那些死硬派,得到的利益不妨先让出去给他们,朕自有办法在日后都连本带利的收回来。”
朱孟炯虽然稚嫩,但还是听的连连点头,拿着小本本一字一句记了个真切。
被统治阶级向统治阶级谄媚,从而获得在被统治阶级中成为统治阶级的资格,这就是殖民政策的精髓所在。
朱允炆记得他当年看过一篇章,是一个名叫马丁尼穆勒的牧师所写。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无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无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便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这就是蚕食的力量!
“他们缺少的、需要的,都可以给到他们,但是对于那些企图保持自主权的国度,要从他们国家的贵族阶级中找到想要做国王的野心派,扶持他们作乱并当上国王。”
朱允炆说着,朱孟炯记着。
但是面颊上的汗水却是逐渐多了起来。
皇帝交代的手段在他看过的几千年青史之中,根本没有任何先例。
“至于那些死硬的国度,就要联络他们国度的敌人,与其联合一起将他们毁灭掉,并且承诺,所得到的战利,分给他们一半。”
当然,这些战利是要先一步扣除大明本身的开销之后,才会拿出来分。
皇帝的心是真黑啊。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