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 !
那个词,所有看过庄子大宗师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因为它就在“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这句话的前面。
也可以说,真人之息以踵,根本就是对前面那个词语的解释。
哪个词?
入水不濡。
当年许广陵还特意查过“濡”这个字的意思,发现是“湿”,或者说湿润,这和他看到这句话后的第一理解完全不一样。他的理解是什么?
是“溺”,溺水。
也就是说,在水里,不会窒息。
然后他就干脆用“入水不溺”这个词语来查找,然后这一查,就发现,这么理解的居然不是他一个人,在先秦时候的其它一些典籍里,已经存在了!
而后面,就在庄子里,在秋水篇里,直接有了对应的另一个说法,“水弗能溺”。
也因此,从庄子的本意可以知道,入水不濡,就是入水不溺。
但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秋水篇,也得是庄子写的才行。——问题来了,秋水篇,是不是庄子写的呢?
不知道,或者说不确定。而当前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不是。虽然这篇文章写得确实好、非常好、特别好,而且好多关于庄子的典故,都是从这篇文章里来的。但是从里面的一些描述及用语看,细究起来,确实不大像是庄子本人的手笔。
这就比较坑了!
就好像直到现在人们也无法确证《后出师表》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写的一样,从好多证据来看,它不是,或者说不像,但无奈它写得好呀,尤其是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简直就是诸葛亮整个人生的写照。
再没有比这八个字,能更精确地概括其后半生的了。
如果这篇文章不是诸葛本人写的,恐怕其本人看了,也都会老泪纵横,然后将文章的作者引为知己。
但这恰恰就是最坑的地方,那就是让后人完全无法通过“质量”或者说“水平”来分别真假。因为真货假货,水平差不多,甚至有的时候假货的水平似乎还要更高那么一些。——你怎么分辨?
不像红楼梦,其后四十回续作,不论是风格还是水准,都完全无法和前作相提并论,所以一经发现、提出,学界很快就众口一词了,意见统一。——这就是续作,而非原作。
不需要任何的外在证据。
作品本身,就是证据!
想着这么的一些东西,其实在脑海里思绪的时间只是一瞬,然后,许广陵以确定的语气回答章老道:“水弗能溺。”
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把大宗师篇从头找到尾,眼睛找瞎了也不可能找到这一句,所以如果是考试的话,许广陵此时已经零分出局,但分明的,这个回答,又明显表示许广陵完全明白章老的意思。
也因此,章老便笑了笑,陈老先生同样于此时笑了笑。
小毛孩在两个老头子面前耍小小的不是花招的花招,还是颇能令两位老人开心那么一下下的,在笑意中,章老道:“对的,就是入水不溺,但这其实也没有多大意义,再怎么入水不溺,掉到海里,照样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