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票员显然也是讲价老手,冷笑一声,作势要把小窗户拉上。
阿尔伸手拦了一下。
然后,他恨恨地说:我爸死了,我妈怀着孩子没办法工作,我还有弟弟妹妹要养,钱是找高利贷借的,就是要赌这最后一把,不成功便去死。
这番话他其实车轱辘一样说第三次了。
但这次又不一样的语气了,和面包店店员是装可怜,和福尔曼先生是装懂事,这回是装小赌徒了。
售票员果然被这孩子表现出的赌性给震住。
他有些不信,又装出大人吓唬孩子的样子:小家伙,你扯谎是不是?哪个傻子肯借你这么多钱?我告诉你,撒谎要下地狱,把舌头都生生拔掉的。
阿尔一双绿眼睛幽幽地瞪他。
售票员莫名有了一种欺负小孩子的感觉,很是心虚:行吧,行吧,我卖给你。但五十五块,真的不能更低了。
只是多了五块。
阿尔盘算了一下,决定不和他计较,就点了点头。
售票员低头一边拿票,一边收钱,心中还为这孩子的表现而暗自咋舌。
不过,可能是看阿尔衣衫褴褛又瘦弱的样子实在可怜,他没忍住地多了一句嘴,很委婉地提醒着说:小孩,我不知道你说得是真是假,但要是真的那个,呃,这个剧吧你买《漂亮先生》的票,还不如买《卖花女孩》。
阿尔摇了摇头。
他装出一副固执的样子:《卖花女孩》的票太贵,我买不起。再说,这事本就是赌一把,要么绝处逢生,要么同归于尽!
这,这,这特么到底什么孩子啊!
售票员这会儿真是瞠目结舌了,直到他把票递过去的时候,都还有一种特别不真实的感觉。
相反。
阿尔在成功低价拿到票后,就高兴起来,仿佛脖子上勒着的绳索又松了松。
因为这会儿可没人知道,不被看好的《漂亮先生》将会创造出怎样的一出观剧奇迹。
它刚出现的时候,几乎没人看好。
新剧、新题材、采用了不知名演员、据说彩排的时候就很糟糕,后来在外地的一家剧院上演的时候,还被观众砸了鞋子,实在是制作人太想收回点儿成本,不想赔个底朝天,才勉勉强强地继续演下去。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部剧后来竟逆风翻盘、起死回生了。
当时可没有网络购票,观众们只能现场排队买票,于是,剧院大厅排起了整整两条拥挤的长龙,后来,队伍甚至延展到了外面马路上,中间下了大雨也不走,有人干脆淋着雨等,也有打着雨伞,继续坚持排队
那个场景壮观得难以想象。
剧迷们的热情堪比火焰,连倾盆大雨都浇不灭。
这一幕给当时在剧院打短工,负责清洁工作的阿尔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为之目眩神迷,有生以来第一次意识到舞台艺术所能创造出的辉煌魅力。
不过,在重回十三岁后,怎么体验舞台魅力暂时轮不到他了。
对现在的他来说,赚钱才是首要任务,而赚钱的生意,说到本质,无非是低买高卖。
所以,在明知道那部剧的票能卖出高价的时候
黄牛真是个好职业啊!
第6章西尔维夫人:别骗我,我精着呢!
黄牛虽然是一个好职业。
但阿尔也没指望一次暴富。
咱们是本本分分的老实人家,但凡做什么事,都还是稳当一点儿才好。
这是他父亲西尔维先生还在世时,嘴边常念叨的一句话。
这种保守老成的小市民思想早就被牢牢地灌输到了阿尔的小脑袋里,扎根深处,不可动摇。
所以,哪怕重回十三岁,他依然没有好高骛远地虚飘飘起来,还是想凡事谨慎、狡兔三窟、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才行。
也因此,哪怕他手握有九成把握能赚到大钱的戏票(其中一成是怕重生带来变故),心中却依然没有半分懈怠,反而早早有了成算:卖戏票这事现在算是暂告一个段落,只等演出前卖出去了,但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做黄牛,我还得再给自己谋一份正经活儿,为将来的事业打基础。
当然,说是找活儿干,却也不能太随便。
有了上辈子的阅历,阿尔现在自然不想再去做一些什么送报纸、捡垃圾、刷盘子、扫厕所的事了,倒不是瞧不起这些体力劳动,只是对现在的他来说,做这些事所耗费的精力、时间和所收获的金钱实在不成正比。
考虑到上辈子一直从事娱乐行业。
假如这辈子不打算转行的话,做生肯定不如做熟,趁早混进圈子里,慢慢谋求发展才是正道。
想到这儿,他便把兜里预留的钱拿出来数了数,准备找个人套近乎。
这也是他之前买票时,哪怕明知道这会儿不管什么价格买到票最后都有的赚,却还非要费劲儿讲价,把钱省下一部分的缘故。
爱丽丝怀特小姐是一家公司的前台接待员兼私人秘书。
这家公司对外打的招牌是提供各类演艺演出合作服务,听起来其实挺含糊,但实际上,他们所负责的工作有点儿类似制片商。
比如,之前剧院售票员曾提及的那部,一直热卖的老牌轻歌剧《卖花女孩》就是这家公司制作出来的。这部剧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演了两三年,是这家公司最赚钱的主打剧。
不过,一个公司肯定不能只靠一部剧活着。
所以,除了这部剧以外,公司也会制作一些不会大赚,但绝对有一定市场、不会赔的经典剧目,什么《哈姆雷特》,《特洛伊》一类。
每到演出季,这家公司的老板米尔森先生便会开始忙碌地联系各大剧院,研究全国火车线路图(这时候人们的出行,火车还是主力),商定演出时间、场次、场地、座位数和票价。
然后,他会根据每家剧院给的价格高低,开始调兵遣将,给出价格高的剧院,自然优先得到主打剧《卖花女孩》的演出权,给价格低一点儿的剧院,也能得到稍晚的演出权,或者,搞几部《哈姆雷特》、《特洛伊》这样的剧看看,接着,就是派手底下的明星们各自率领一个演出团出发,去雄赳赳气昂昂地横扫全国各大城市剧院了。
听起来是简单的工作,但实际上做起来非常繁琐。
首先,要不停地同各种各样的人去打交道,协调演出团中演员之间的竞争关系,协调各地剧院的关系,要讨价还价;其次,有宣传方面的问题,海报广告就不说了,还得请业内知名人士来写剧评;最后,还要提前制订出相关的预算资金表,所有一切都要求必须面面俱到,一个考虑得不到位,出现多花的钱数,那么,等演出季结束的时候,大家可能要面临赔本的风险。
为了处理这些事务,老板米尔森先生在一家小剧院的二楼租了间不大的小屋子,作为办公场所。
但实际上,常年驻扎在办公室,正常上下班的人,除了老板就只有爱丽丝一个人。
只有两个人,到了演出季的忙碌就可想而知了。
爱丽丝每年都忙得团团转,坐在办公室中,不停地接打电话,同时,还要一心多用地帮老板米尔森先生写一堆要寄出去的信和邀请函,以及演出合同,寄之前未免出错,可能还需要她耐心地检查一遍
整整一天,从早忙到晚,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