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不妨碍他欢迎其他研究人员加入,为电子流理论摇旗呐喊,于是给陈燕开回复邮件:“欢迎陈研究员参与,电子流理论是我不成熟的设想,能得到各位同道的认可,我本人很高兴,希望今后可以互相讨论借鉴,共同将电子流理论发扬光大。”
随后几封邮件,都是类似的内容,有化工大学的教授,也有研究所的研究员,甚至还有一位在读博士生。
不过总体来说,都是些不出名的角色,没有什么业内大拿参与。
看完邮件之后,他又点开化学物理学报的网站,找到自己的第一篇论,然后点进去查看阅读人数与比例。论后面有网站自己附带的模型图,可以实时观察到阅读人数,这些阅读人数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只看了摘要,一类是阅读了全,还有一类是下载了档。
三个分类的含义很明确,只看了摘要的,表示不感兴趣。
阅读了全的,表示感兴趣。
而下载了档的,表示很可能要进行研究,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这个人真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杜克的论就将多出来一个引用。
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就是针对引用数量的,化学物理学报去年只有0.4影响因子,一篇章平均被引用0.4次。
“我这比例有点悬殊啊,只看摘要的竟然有两百九十人左右!看了全的只有八十人不到,下载的只有十五个左右我看其它的论,阅读摘要和看完全的,比例一般在二比一左右,我这都没到三比一,倒是下载比例还可以,这是不是说明愿意看完全的,多少有了研究兴趣?”
杜恪想着,又点开了第二篇论。
直接下滑拉到模型图,这一次只看摘要人数少了很多,只有一百二十人左右,但是看了全的人数仍然有七八十人,下载的竟然还多了,估计有十七个。
随后是第三篇论。
只看摘要人数更少,刚刚破一百的水平线,看了全的人数超过七十,下载的也有十六个。
“这比例,可以啊!”杜恪心中了然,“第一篇论只看摘要的人数这么多,肯定是被推荐骗进来的,看完摘要觉得不对味口就走了。但是愿意看的,基本都把我三篇论一次性看完了,尤其是下载人数,几乎保持一致,说明有十五六个人,想要研究!”
下载人数不等于引用数,毕竟得发表论。
但只要有一个完成研究并发表论,杜恪就将多收一个引用。
“不过,怎么阅读人地域分布,比例这么悬殊,百分之八十五都是华夏国内,国外的才那么点,还分布在什么保加利亚、阿根廷,哦,这里还有个US应该是米利坚。”杜恪研究完阅读人数,又开始研究地域分布,毕竟化学物理学报是面向世界的SCI期刊。
只是看效果,还是出口转内销那一套。
杜恪甚至恶意猜测:“这几个保加利亚、阿根廷和米利坚的读者,该不会是当地的华人吧?难道老外就真看不上化学物理学报?”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