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大明不是南王对手,干脆以兄弟之国对待南王,给他藩属国待遇,让他出力平定流寇之患,大明获得喘息之机蛰伏发展几年增强实力才是明智之举。
不再患得患失的崇祯顿时感觉一身轻松,他觉得肚子饿了,对王承恩道:“王伴伴,听说白尚仪又进献了许多燕窝,朕腹中饥了。”
王承恩大喜,连忙道:“陛下,奴婢马上安排。”……。
第二天继续朝议,忽然守卫广渠门的参将送来急报,城外边军鼓噪,要求朝廷兑现军饷、人头赏。
这是赤裸裸的阴谋,但是无解。
这也是天大的笑话,朝廷倚仗的边军鼓噪起来,朝廷提防的“战神”系军队秩序井然。
由此可见如今形势微妙,再让这些人马滞留京师,恐怕不是南王要谋反,而是其他明军的骄兵悍将主动夺取京师献给南王逼他黄袍加身也未可知,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的兵变就是如此。
与任何时期都不同,京师兵临城下貌似危如累卵,而文官武将处之泰然,边军将士鼓噪,衮衮诸公一个个抚须微笑,浑然不以为意。
奇怪的事情出现了,连崇祯皇帝都处变不惊,因为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昨天南王的奏疏已经暴露了意图。
王公大臣认为南王反不反无伤大雅,攻打京城也不会造成死伤,因为大家都知道南王进兵不会有像模像样的抵抗,没有抵抗就没有杀戮。
南王宅心仁厚根本不可能肆意屠杀自己的同胞,也不会针对朝廷官员,所以衮衮诸公本着无所谓的态度。
崇祯昨天想通了,他知道反正大明短期内不是南王对手,干脆赌他不谋反,无欲则刚,因此城外边军鼓噪皇帝也不慌张。
不一会儿,守卫广渠门的参将来报,他出城紧急磋商,现在鼓噪的边军情绪稳定,兵丁们众口一词,如果朝廷暂时无法发放饷银和兑现人头赏,让侍读学士黄道周来军中理论。
原来如此,衮衮诸公都明白了边军为何鼓噪,都明白边军鼓噪一定是有人授意,南王目的昭然若揭,人人含笑不语。
大明多次由于闹饷发生兵变,最后虽然被弹压也是伤筋动骨,该给的军饷还得支付。
京师郊外有兵马十数万,闹起来谁有力量弹压?因此唯有安抚一策可行,可是这需要建立在拿得出银子的基础上。
可惜朝廷即便凑出人头赏也无济于事,因为南王可以直接作为军饷或者欠款收下。
理由还冠冕堂皇,不吭声的军队朝廷就死劲儿欺负吗?难道南王的兵就不应该拿到军饷?
因此要解开这个套,除非朝廷能够拿得出七百余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