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2)

徒昀听得脸渐渐的白了,他想到了更多的东西。

贾赦又道:这还只是鸡蛋一项,其他的尚且不说,单单这一项,就够采买的人赚得流油了!殿下说说,你不学数算,不了解民情,您这位子坐得安稳吗?!

徒钰走到他二人旁边,对徒昀道:现在知道陛下为何将你送到这里来了吧?当年陛下在潜邸时,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他是不想让你重蹈覆辙,才将你送到这里。毕竟,也只有我和师弟,才会将这世间所有的深坑和丑恶,说给你知道,让你在往后的日子里,能够避开。而不是蒙住你的双眼,在你面前粉饰太平。

也不是那些大儒不想教会太子这些常识,只是他们深受礼教束缚,信奉士农工商的阶级分类,自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最讨厌沾染铜臭,自己从来不去了解民生,如何指望他们能教太子了解?

而那些了解的人,却因为地位不够高,不够接近权利中心,无缘教会太子了解民生。

可是这些,对于皇太子,未来的皇帝而言,是不够的!如果他不能很好的了解这些常识,等将来成为皇帝,只能任由那些野心勃勃的臣子拿捏了。

以兴宁帝的脾气,他辛苦打下的盛世江山,怎么可能让后辈和臣子随意破坏?

☆、第109章

徒昀低下头,忽然就懂了,皇帝送他到荣国府念书的良苦用心。

见他不说话,徒钰知道他是想明白了,和贾赦交换了一个眼神。

贾赦走到门外,叫来林之孝吩咐:你去把环哥儿和兰哥儿找来,咱们爷们几个,中午到外头吃。

学堂中午有一个半时辰的休息时间,去外面用餐,顺便了解一下百姓的生活,一举两得。

众人换上便服,信步走出了宁荣街,因为有了水泥和玻璃的普及,经过几年的城市改造,如今,京城的大街上,干干净净,道路宽敞,平坦,两边店面大多装上了玻璃窗,窗明几净,从外头就能窥见里面是否干净。

为了调节交通,假设还制定出了比较简单的交通规则,比如行人车辆靠右走,不能在街上跑跳骑马之类的,刚开始时,所有人都很不习惯,不过多年坚持下来,渐渐的,大家也都习惯了。

贾赦的目的地很明确,这么多年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混下来,哪家的东西好吃?哪家的食材新鲜?他是了如指掌。

他今天的目的地,就是一家老字号馄饨店。这家的馄饨皮薄馅大,肉质新鲜,量还足。每次贾赦想吃馄饨的时候,第一个就是选择这家馄饨店。

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减少亲自去店里吃,而是让府里的小厮打包回家。

店老板是一对五十多岁的老夫妻,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就在这里开店,那个时候的店主,还是这位店主的父亲,贾赦和徒钰也还是青葱少年。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年轻的店主人,陆续娶妻生子,两鬓渐渐染霜,皱纹爬上脸庞,而贾赦,依旧是年轻有为的荣国公。

店主见他们一行人过来,忙迎上前,眼角的皱纹都笑出来了:王爷、国公爷来了?快请进,您二位的专属包厢还留着呢,快往里边请。

此时正是饭点,店里已经坐满了人,还有几位在外面等着排队,可见这家馄饨店有多火爆。

贾赦发现,今天坐在这里吃馄饨的人,好些不认识的,看那模样,应该是参加明年春闱的学子。

一行人进到包厢,店主人笑问:还是老样子吗?

贾赦点头,你今天倒是清闲,这是把后厨交给徒弟了吧?

店主人笑道:可不是么?那小子被我带在身边这么多年,前些日子,他做馄饨的手艺,才真正被我认可。既然他已经出师了,我这把老骨头也该好好享清福了。

贾赦笑道:如此极好。

一行人进入包间,店主人手脚麻利的,给他们送上来一些自制的小菜,过了一会,又为他们送来旁边炊饼店里,新做的大葱油饼。

这是贾赦和徒钰的习惯,毕竟吃馄饨不能饱腹,还是要配上主食才能吃饱。

尤其是他们这一群人里面,还有三个半大少年,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单吃一大碗馄饨,肯定是吃不饱的。

店主对贾家的这几个大小爷们的饭量十分了解,即使贾赦的身边跟着一个从来没见过的李长生,准备的葱油饼也是足够的。

这顿别开生面的午餐,给皇太子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长到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吃这种平民食物,第一次吃路边摊。

最主要的是,这顿饭只花了不到一两银子,真的是物美价廉。

在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徒昀若有所思。

经历了中午这一场难得的体验,太子殿下对下午的课程,不再那么抵触。

放学后,就有宫里的侍卫前来接他。回宫后,他第一时间被带到御书房,拜见皇帝。

参见父皇。

兴宁帝见他回来,放下手中正在批阅的奏折,走下丹陛,亲手扶起徒昀,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不知为何,明明才一个白天不见,兴宁帝就感觉自己这个太子,从内而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到暗卫报来的太子今天中午的所有行程,所接触的事,兴宁帝若有所思,显然,这个孩子在荣国公那里,收获不小。

他牵着徒昀手,走到旁边的小蹋上坐下,问道:告诉父皇,你今日在学堂上都学到了些什么?

徒昀眼睛微亮,弯了眉眼:国公爷给儿臣起了一个混名,叫做李长生,名字虽租俗些,儿臣却很是喜欢。

哦?李长生?那是个极好的名儿。荣国公总说他是个起名废物,朕倒是觉得他起的名字都很不错。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兴宁帝突然笑了。

徒昀赞同的点头,随后又把今天在学堂里发生的事情,都一一和兴宁帝说了。

兴宁帝听后,不住的点头。

等他说完,问道:你如今知道朕为何要送你去荣国公那里念书了吧?假如你依旧在上书房念书,这些东西,你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从翰林院的那些夫子们,甚至大儒们的口中学到的。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将来只当一个富贵闲王,不了解这些并无不可,可是如今,你是大启的皇太子,这些东西,你不能不知道!

徒昀闻言,站起身,走到兴宁帝的面前一米处,恭恭敬敬的向他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儿臣谢过父皇的栽培,儿臣定当努力同荣国公学习与民之道,治国之道!

徒昀的表现,让兴宁帝很是满意。

至此之后,徒昀化名李长生,在大观园学堂,正式开始他的学习生涯。

作为兴宁帝亲封的太子少师,贾赦对李长生的学业还是很上心的。

只是兴宁帝不愿如今大启的盛世之景,二世而亡,贾赦和徒钰也不愿意,他们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大启引导到盛世的康庄大道上,让大启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如果因为下一任皇帝不能胜任,而导致一个盛世就此消失,他会很不甘心的。

因为有了李长生这个拖油瓶,贾赦和徒钰想要提前退休的念头,只能打消了,不过也正是如此,给他们二人留下了更多的时间,培养接班人。

他二人本不想让忠瑞王府和荣国府的爵位继续延续下去,让这两个位高权重的爵位,就断在他们这里。

兴宁帝知道他二人的底细,知道他们两个对这个世间已经没有多少感情,唯一有的也就只有他们辛辛苦苦扶持的皇帝,和大启的发展事业,以及贾赦的亲人,和他二人收的那几个徒弟。

到底是修行之人,斩断尘缘,才是惯常的操作。正是因为对这世间尚有一丝怜惜,这两位从未正式闭关。要知道修道之人的一次闭关,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闭眼,一睁眼,而于人世间,说不定已经是沧海桑田了。

兴宁帝心里很清楚,如果他死了,新帝即位,贾赦亲近的同辈晚辈陆续过世,他们两个便再无牵挂。

这也是为什么他非要把皇太子送到荣国府学习,不过是想让贾赦多些牵绊罢了,毕竟贾赦和徒钰都极为护短,只要被他们划分到羽翼下的人,他都会护他一世平安。有了皇太子这个缓冲,大启至少还能平安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