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朝,李踪心里憋得慌。他没有回后宫,而是上了北面的观星楼。
观星楼高高矗立在宫殿群中,连风也格外大些。李踪面朝北方,衣袍被大风吹得翻飞。
他想起甫登基时,李凤歧曾带他来过这观星楼。观星楼是上京最高的建筑物,站在观星楼顶楼往北望,可以看见巍峨绵延的山脉。那时李凤歧告诉他。翻过三座高山,趟过一条大河,便是北疆地界。
那里有最广阔的草原,最烈的美酒。也有北昭最凶悍的敌人。
李凤歧曾在这摘星楼上,给他讲述过最惨烈的几次战役。彼时所向披靡的玄甲军尚未组建起来,只有日复一日守关、又看不到胜利的将士们坚守,他们或年幼,或老迈,间或夹杂着城中百姓,自发地扛着长枪大刀,用两三人的命,换一个西煌将士。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勉强守住了自己脚下的土地。
当时李凤歧说,总有一日,他会尽灭西煌,让北疆百姓再不受战乱之苦,让北昭边关永享太平。
他亦曾在此许诺。会做北昭的明君,不叫百姓再受外敌所苦。
然而时过境迁,他与李凤歧,已然是君臣相悖,死生末路。
崔僖,你说朕是不是一开始就做错了?
李踪的疑问瞬间被呼啸的北风掩盖,身后的崔僖并未有动静,显然是并未听见。他也不再重复,只望着远处自嘲一笑,蓦然想起最开始得知了李凤歧身份时情景。
那时韩蝉告诉他,李凤歧并不是老永安王之子,而是先太子李巽的遗腹子。言这件事乃是先皇临终前告诉他,嘱咐他若是李凤歧有不臣之心,便要提前斩草除根,决不可留。
他当时只觉得天塌下来了。
一直被他视为大哥、亲近信赖的李凤歧,竟然是前太子的遗腹子。这让他又想起了他那个死去的大哥,想起了那些年被大哥欺辱、被所有人忽视打压的晦涩日子。他不想再活在大哥的阴影之下。
也不能容忍自己好不容易拥有的东西被人夺走。
他害怕,恐惧,也愤怒。于是选择对中了毒的李凤歧动了手。
那时他觉得自己绝不会后悔。他憎恨李凤歧的身份,也畏惧他的身份。一山不容二虎,他与李凤歧之间,必定要有一个黯然退场。
可走到如今地步,他却又动摇了。
若当初他未曾动手,或许一切会与现在不一样。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李踪的眼神逐渐坚定起来,低声喃喃道:迟了,回不了头了。而且就算重来一次,他也不敢将自己的性命与尊荣,交到旁人手上。
他转身走下摘星楼,沉声道:传令永安王,命其三日内赶赴北疆。朕感念其牺牲,将老王妃请入行宫之中,按太妃规制奉养。
崔僖目光一闪,躬身应是。
***
皇帝口谕传到永安王府时,朱烈当时就忍不住骂了脏话。
崔僖倒是一幅听而不闻的模样,笑吟吟道:战事紧急,王爷准备准备,早日赶赴北疆吧。老王妃臣会替王爷照料周全。
李凤歧面色阴沉,双手紧紧攥着轮椅扶手,手背青筋毕露,却到底没有发作:我知道了。三日后出征。母亲总要送我一程,不必那么急着去行宫吧?
这崔僖似有疑虑,但转瞬又笑吟吟地应下了:这是自然,臣会回禀陛下。
说完拱手一揖,才带着人离开。
狗日的小皇帝。这是要扣下老王妃做人质。人一走,朱烈就骂开了。
李凤歧这时却不见方才的愤怒,命人将大门关上,方才站起身道:早就料到了,有事进去再说。
经过数日的练习,他已经能离开轮椅缓慢行走了。原本他还准备再隐瞒一段时间,但既然出征的命令已经下了,就剩下三日时间,没必要再费心思隐藏。
几人进了府中,朱烈又忍不住道:难不成真要将老王妃留在上京?
不可能。李凤歧瞥他一眼:上京局势说变就变,母亲决不能留在上京。我与王妃已经商议了法子,届时我和你先行一步,五更护送王妃与母亲和我们汇合。
听说已经有了对策,朱烈才歇了气,但接着又担忧起来:那小皇帝既然有这个心,肯定会防着我们。
那也要他防得住。李凤歧冷冷道,他朝朱烈挥挥手,将人打发出去整理行装,只留下了五更商议后续的方案。
三日之后,李凤歧果然领兵赶赴北疆。
李踪为全君臣之谊,亲自到城外十里相送。上京百姓知晓永安王带伤还要领兵出征,因雪灾低沉的情绪也高涨起来,纷纷出城相送,盼他能大杀西煌。
朕就送到这里,往永安王早日凯旋。
内侍端来两碗酒,李踪端起一碗,举杯示意。
李凤歧看着他虚伪的神色,端起另一碗饮尽:还望陛下替我照顾好母亲与王妃。
自然。永安王只管放心。李踪笑了笑。
李凤歧不再与他废话,命人将自己推着上了马车。
大军开拔之后,李踪一行人回程。叶云亭陪在老王妃身侧,收拾好箱笼行李之后,亲自将人送去了城外的温泉行宫。
李踪原本还防备着李凤歧暗中将人带走,但见永安王府并无异动,老王妃也顺利到了行宫,并无其他动作,便略放松下来,吩咐崔僖道:将人照料好,有什么要求,只要不过分的,答应她就是。但若是老王妃要出行宫,务必派人跟着。
既是以感念永安王牺牲为由将人送去行宫,自然就不能做得太过。否则宗室那帮老东西又要闹腾个不休。他只是想将人扣在上京,也并不是要对人做什么。
臣省得。崔僖应下,又道:韩大人的病已经痊愈,今日说要出宫,
李踪沉默了片刻,道:派人将太傅府收拾一番,他要出宫,就随他去吧。
但这恐怕于理不合。
谁觉得不合,叫他们亲自来找朕说。李踪神色微沉,嗤了一声。
崔僖见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悄声退了下去,命人去收拾太傅府去了。
而这边,叶云亭将老王妃送去行宫后,次日便命人给叶泊如送了一封信,去了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