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六章 :文心雕龙(2 / 2)

这个问题并不难,黄一凡这几年学中文也不是白学的。只是一想便回答说道,“古典文学从圣诗开始源起,随后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发展。这一些作品都反应出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如圣诗里国风,乐风……等,反应的要么是国家情况,要么是风俗人情,要么是战争……加之以歌谣的形式,流传更为广泛。至于唐诗,宋词,除了反应当是社会环境之外,也以当时好诗的风气有关。后来至明清小说,也反应出普通民众对于艺术经典的强大需求能。”

“那这么看来,你是认为现代当文学作品很少反应出当时的社会面貌?”

“也不能这样说,现代当文学作品当中确实有不少写得很好的,甚至,我认为有多现代当文学作品都有往这个方向发展。只是为什么影响不够,我认为完全是文字语言以及故事艺术魅力太过于缺陷。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重视读者的需求。”

黄一凡的回答中规中矩,这种理论化的回答都是这样,没有什么特别创新的。

“那么,你说的另一个方面是什么?”

“现代当文学史只有一百多年,时间太短。”

黄一凡如此回答。

这个回答却是让孔书俊差点喷水。

只是一想,似乎说得也正常。

古代文学发展了几千年,当然灿烂辉煌。现当代文学满打满算也才一百来年,一百来年的文学作品就要和几千年的文学作品相比,这不是蛋疼吗?

“回答的太过于笼统。”

其他几位教授倒是对黄一凡的回答没什么反对,只是正中的院主任“刑艺”似乎并不十分满意。皱了皱眉头,刑艺说道,“黄一凡同学,对于古典散文的写作手法,你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古典散文与古代诗词的写作手法其实差不多……”

发现院主任“刑艺”似乎对自己的回答并不满意,黄一凡便稍稍加了把力,说道,“诗文的内容不是一般经典的道与理,而是和理、志、气相联系的“情”,其形式不是一般的言,而是和“象”与“文”相结合的有“采”之言。两者的关系是:“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它们相辅相成,形成质文统一的完美的艺术,而这种统一在创作过程中是通过“神思”达到的。”

神思一词,是前世古代最为知名的一部文学理论作品《文心雕龙》提出来的观点。

果然,黄一凡仅仅只是将这一个观点提出来,坐于正中的院主任“刑艺”便已呆住。

这种文学理论的观点他还是第一次听过,而且,越听起来越是有味道。

刑艺虽是文学院的主任,但自本对于中文也有非常深厚的研究。此时听到黄一凡的这一翻文学理论,内心的震撼却是无与附加。

要知道,之前他对于聘用黄一凡担任水木讲师是并不怎么赞同的,虽然他也知道黄一凡确实有些才华。但担任水木大学讲师可不仅仅只需要有才华,他还得有学识,有深度。光是会写作诗,会写小说,这都不能算是一位合格的中文系讲师。

是以,在面试的时候刑艺便立即提出了一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想让黄一凡知难而退。他原本以为黄一凡的回答又是和之前一样,就是总结一下前人的评价再用自己的一翻话讲解一下,没想到,黄一凡脱口而出的理论却是直接将刑艺给震住。

甚至,这种完全创新出来的理论体系还让刑艺迫不急待的追问道,“何谓神思?”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在我看来,古代散文大家正是通过这种”神思”,才创作出了这么多优秀文采斐然的作品。”

文心雕龙是前世中国最为牛叉的一部文学理论作品。他将南朝以前大部分古代经典散文进行统一整理评论,提出了一套最为严密,最为生动,也是最具文采的文学理论评论体系。对于别的一些人,黄一凡可以写一些小说,写一点诗来震撼一些他们。但对于这一些学术界的高手,《文心雕龙》便是最为震撼他们的神器。

黄一凡侃侃而谈,虽然仅仅只是将文心雕龙里面一点点的观点拿了出来,但此时整个办公室已经没有了声音。

他们不只是被黄一凡的文学理论惊呆住了。

更为惊呆住的,他喵的连他所说的文学理论,都如诗词一样的那么艺术。

这样的人才,若是水木不聘用,恐怕会后悔终生。

===

ps:雷打不动求月票。啊啊啊,有木有,有木有,兄弟们,看得不爽骂小白,小白也接受了,但若看爽了,一定要给月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