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谋天下 !
京城。
金秋十月,正是赶考的时节,人生四大喜,排在头一个的就是金榜题名时,在古代,尤其是在大明,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最简单也是最主要的一条途径,就是科举。
尤其是这一次的恩科,乃是天子登基之后的头一次科举,按照往常的惯例来说,天子登基之后的首次科举,其中必定有几个人将会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更何况这一次恩科将由天子亲自主考会试,由当朝的首辅和次辅两位老大人来担任副考官,各个房师也是朝中的大佬,更是让士子们如同过江之鲫。
距离会试的日子还有将近一个月,京城当中就已经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士子,倒是叫一干会馆客栈变得供不应求起来。
京城当中热热闹闹,朝中也各自有条不紊的运转着,乾清宫中。
朱常洛带着一干大臣正在商议着关于这次恩科的事情。
“陛下,此次会试之期定在下月初十,同考官名录在此,请陛下御览!”
同考官一事,早已经敲定,朝野上下也早有各种流言,毕竟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如今科考临近,也是时候公布同考官的人选了。
此次科考,朱常洛亲自主考,首辅王锡爵和次辅衷贞吉为副主考,朱赓,沈鲤和李廷机三位阁臣各占同考官席位之一,而除了他们之外,礼部尚书文渊阁参赞机务叶向高,左副都御使郭惟贤,户部侍郎吴道南,南京吏部侍郎史继偕,礼部郎中刘一璟也在同考官之列。
人选早已经是经过各方博弈才诞生的名单,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就在这个下旨的当口,朱常洛却是看完奏疏之后,不动声色的将它随手放在了一旁,温和的开口道。
“此事不急,诸位先生,朕前日看了礼部递上来的奏本,此次奔赴京城赶考的士子共有三千余名,但是其中有九成九的士子,皆是选报进士科,而数算与格物而二科所报士子不足百一,如此境况,着实让朕头疼啊!”
眼看着天子将奏疏压下,已经逐渐习惯了天子套路的一众内阁大臣表示,心累!
当今最喜欢干的就是这种事情,手里掐着点好处就要提条件,虽然都是在群臣的可接受范围之内,但是这种感觉着实不怎么好……
尤其是这一次,天子的话更是让群臣有些哭笑不得。
这士子们要报哪一科,哪是他们能够决定的!
大明朝自立朝以来,便是以进士科为主,所谓清流便是进士科出身的士子,更何况这进京赶考的士子,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来的,这些人皆是经过县试,府试,会试的重重选拔的佼佼者,都是抱着金榜题名的心愿而来,自然都是要考进士科的。
这天子新晋鼓捣出来的数算和格物两科,能够有人报就不错了,还求什么人数。
所以一时之间,老大人都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想说也没的说啊!
他们总不能拉着士子们改科目吧……
不过可惜的是,他们的皇帝是朱常洛,而朱常洛最不害怕的就是沉默,应该说,对于大臣们来说,这也是今上最大的好处之一,无论是在朝政还是在军政上,天子都甚少给他们出难题,天子提出的所有难题,基本上都会事先准备好解决的办法。
当然,这个办法是不是能够被群臣接受,就另当别论了。
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轻咳一声,朱常洛端起御案上的茶杯抿了一口,底下便有一个绯袍大员站了出来,道。
“陛下,臣有二策,可解此围!”
众人齐齐望向声音的来源处,却发现此人并不是天子的常用搭档李阁老,而是新晋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参赞机务叶向高。
如今的叶向高已经算是半只脚踏进内阁的大门了,另外半只脚也只怕快了,有阿谀奉承之辈,已经在私下里以叶阁老称之了。
所以叶向高能够出现在以内阁成员为主要力量的议事当中,也就毫不奇怪了,不过叶向高自从参加议事以来,依旧维持着自己往常低调的作风,秉持着观政的态度,大多数都是附和他人,极少自己出言,这一次开口,倒是叫一众大臣有些意外。
不过也只是片刻,众人的心中就反应了过来,叶阁老向来低调,无论是在入阁之前还是入阁之后,都不喜出风头,而能够指使的动他的人,也就呼之欲出了……
“先生请讲!”
某个被众大臣当做始作俑者的人却是面不改色,和煦的开口道。
“陛下容禀,臣以为,数算,格物,进士三科,皆是圣人学问,十分博大精深,寻常士子穷尽一生之力,未尝能够一探究竟,况二者兼修?我朝首开数算,格物二科,所进京赴考之士子,皆以经义而入举人,以举人而入京师,自是无有精通数算格物之辈,鲜有二者并修者,也当是人中英才,自会以进士科为主,故而臣大胆建议,此次科举,数算,格物二科以察举制而行之,臣往徽州府延请程大位先生之时,一路上曾听闻有不少精于数算的学子,然则限于经义,终被挡与科举之外,臣留心之下,搜集了一份各地数算学子的名册,请陛下御览!”
叶向高上前两步,自袖中拿出一份奏疏,递了上去。
“诸位先生以为,此事如何?”
天子看完了奏疏,开口对着底下问道。
明显是早有准备……
望着叶向高早准备好的奏疏,底下一群大臣心中暗暗吐槽一番,面色上却是古井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