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对日政策(2 / 2)

帝国的荣耀 曾鄫 2517 字 2023-09-03

而在大明,本身产银不是很多,加上黄金做为储备。白银铸成银圆成为货币之后,就算大明的纸币大规模流行,白银的需求还是有增无减。

“陛下说到日本产银,臣到是想起来了,日本的石见银山在西国山**石见国,控制在大内氏的手里,生野银山在山**的但丐国,控制在山名氏的手里。

杨宪补充了一句道。

“这就行了,大家也能理解足利义满为什么要急吼吼地让山名、大内等地方诸侯出兵了。”刘浩然笑着喝了一口热茶说道。

“陛下说得极是。这足利义满自然是想借刀杀人。”冯国用笑着接言道。

“想借我们大明做刀。倒也无所谓,关键是我大明不能做白工。不过我担心日本给不起工钱。倒是这两座银山,真的算是日本的银行

刘浩然说得是什么意思,大家心里都肚知心明,笑一笑便过去了。

“陛下,依我看。这日本的大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刘基

“伯温先生说得极是,我也有此想法,最好日本是一国一守护,这样幕府更好掌握和控制,保证政权的稳定。但是叫做一国,这口气也太大了吧,屁大今日本,居然分了六十六个国,搞得好像比大明还要广袤,不如叫州顺耳。”

众人不由一笑,不再言语。而是继续品起茶来。过了一会,冯国用突然开口道:“陛下,依臣之见,对日本一事前期的问题在足利义满,后期估计可能在关东。”

这时杨宪接言道:“冯大人所言极是,根据我的了解,日本关东的武士素以野蛮、固执、保守而著称,他们地处偏远,崇尚武力,又与我大明接触不多,对我大明素有戒心。加上又有一个。对幕府大将军虎视眈晓的镰仓公方足利氏满在里面挑头恐怕就算足利义满得了教刮,关东诸大名依然会耿耿于怀。”

“耿耿于怀,我大明一向的策略是不服打到你服,既然关东不识我大明天威,就让他们尝尝厉害。”刘浩然放下茶杯笑着说道,“从地图上看,我大明海船从上海等港出海过鹿儿岛可直趋美洲,不过可以在伊豆群岛上设一个补给和中转站,所以说要从日本关东武士们眼皮底下割肉,得先显示一下我们的实力,而且听说那里海盗水贼很多。”

刘浩然经过仔细思考,终于打消了在日本相摸国一带抢占一块地盘做为大明到美洲的重要中转港口。这主要的原因毕竟这里是日本本州岛,大明发展得再好,如果日本不整体纳入大明版图,这块地盘早晚要还给人家,干嘛要给人家发展出一个繁华城市和港口来。刘浩然对日本印象不好,除了拼命地刮钱,一点好处都不想给它留。再说了,卑那工夫,还不如在九州岛或是四国岛上发展,凭借大明现在海军的实力,就是强占了去又如何?你日本还能让大明吐出来。

“大家议一议,到底是四国岛还是九州岛?”

沉默了一会,冯国用开口道:“陛下,不如九州岛。它与琉球岛、台湾岛可以连为一线,成为拱卫大明东海的铁链。”

刘基赞同道:“陛下,臣也赞同冯大人所言,九州鸟好。四国岛虽然也不错,但是离日本京畿太近,日本幕府恐怕没有那么容易答

“陛下,冯大人和刘大人所言极是。九州岛成为日本对我大明自由贸易区有十余年了,当地武士贵族以习汉语为荣,百姓也多受我大明恩惠,抵触情绪相对要小很多。”

大明也曾经想将日本纳入版图。但是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还是饭要一口口吃。毕竟日本国统一和有中央政府已经数百年了,百姓人口众多,大明要想强行占据整个一国,少不了一场持久的战事。

而且大明与日本相隔大海。渡海作战难度不比远征西域要轻松。所以几经商议暂时放弃这个计划,改为先割一岛,再用文火煎熬。只取一岛,日本幕府咬着牙或许能答应,而且只取一岛,大明陆海军就可以集中兵力,避免了四处作战。

“那好,就这么定了。赵钦”

“臣在!”一个一直默不作声的官员从角落处站了起幕,拱手应道。他叫赵钦,现任外务部员外郎。他是江宁大学商科出身,极擅谈判,被杨宪发现,一路提拔而上,这次更是被推荐为日本谈判代表。

“你都记住了吗?”

“启禀陛下,陛下的刮示臣牢记在心。”说到这里,赵钦又向冯国用、刘基、杨宪等人拱手道:“几位大人的教诲,属下也记住了。”

“好,你先去找细川赖之。听说他现在躲在四国岛赞歧国封地里闭门不出,你可以先跟他拉拉关系。细川赖之是我们的老熟人,又是足利义满的老师。足利义满一旦发现与我大明对抗是没有好处,自然会与我大明商谈,而细”赖之就成了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

“回禀陛下,臣铭记在心。”

待到赵钦离开之后,冯国用突然出言道:“陛下,臣建议再给坍港战区增兵,两个陆战师。”

“哦,国再你的意思是?”

“回禀陛下,要打就要打痛日本人,我们要价很高,如果不把日本人打得刺骨痛,他们是不会松口的。而九州岛那里也要做准备。我们可以以保护大明商人利益为由。调两个。常备步兵团,四个守备步兵团到鹿儿岛、平户、博多,而海军也要做好准备,随时切断九州岛当本州岛的联系。”

“国用这是老成之计,趁着现在日本严冬大雪,他们不便,我们有海军却很方便,聚集力量,形成即成势态,好!对了,杨卿,你先遣人与九州岛的大名们先沟通一下,摸摸他们的底。”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