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这个火炉像个古董(1 / 2)

放寒假了,眼看快要过年了。

这时候,生产队的活也干完了,社员们不用去地里干活了。

只有生产队长和会计,开始核算社员们辛苦劳累一年所得的工分,结合队里的总收入,换算一个劳动日能得多少钱一天的收入。

刘萍也不用去生产队劳动,开始在家里做衣服。

过年了,买新布请刘萍做衣服的村民,也开始多了起来。

家里男劳动力多的家庭,按清溪生产队一个劳动日,人均三毛钱一天的收入,一年下来,一个男劳动力也有三四百块钱,家里有几个孩子,一年到头,也能给孩子们做一身新衣服。

那些男劳动力少的家庭,还有因为长期生病的困难户,不但没钱买布做衣服,年底生产队搞决算,还要向队里借钱过年,来年再还,他们的孩子们也只能穿旧衣服过年。

刘萍是清溪大队最早一个学裁缝的手艺人,她做的衣服裁剪得体,式样美观。

文心兰从刘萍做的衣服款式上,看出刘萍是一个手艺高超的裁缝师傅。

文心兰早上卖小笼包,白天帮刘萍裁布帮忙。

文心兰见刘萍这一年来,在生产队劳动,日晒雨淋,又瘦了好多,年底分红才赚了二百多块钱的工分。

文心兰心痛极了,她不愿意看到美人妈妈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劳累一年,钱又挣不到多少,身体又累垮了。

这天晚上,刘萍照样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光,在蝴蝶牌缝纫机上,加班加点赶衣服。

文心兰柔声开口,“妈妈!我跟您商量一件事,明年您不去生产队劳动行吗?专门在家里做衣服。”

刘萍回头看了一眼女儿,“心兰,不去生产队干活,那怎么行?在家里做衣服所赚的钱,还不够交生产队的工分钱。”

这个年代,做手艺的人,是个吃香的门路,比如说木工,泥瓦工,帮人家做一天手艺,所得的工钱,要上缴生产队十个工分一天。

像刘萍这样的裁缝师傅,一般是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晚上加班给村民赶点衣服,工钱让村民看着给,有钱的家庭,给点钱和布票,家里没钱的,就给点自留地里的蔬菜水果,真正拿到手的工钱很少。

她当然不会相信文心兰的话,专门在家里做衣服。

“妈妈,我明年读高中了,弟弟们也读初中了,我打算在镇里买一栋房子,把你和弟弟都接过去住,你就安心在家里做衣服。”

刘萍停下手里的活,疑惑的看着女儿,“你做生意赚了多少钱?能买得起房子!就算你能买到房子,我做的衣服能卖出去么?”

文心兰现在是个小富婆了,几个月来在南市做生意,赚了二千多块钱。

二千多块钱在这个年代,可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一个工人,不吃不喝八年的工资收入。

二千块钱,别说在清溪大街买房,就是在阳城都能买二栋四合院。

“妈妈,买房的钱您不用操心,您做的衣服我看过了,女儿不是吹你,妈妈手艺超凡,做的衣服缝针都是精雕细琢,我明天卖了包子后,先买十几丈布料,您按我设计的服装裁剪图,先做出来一批衣服,我拿到市场上卖,如果销量好,您再继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