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汤裹裹面”,亦清清说。
李梦雪怕是要失望了,这面材料有限,可能连她自己煮的泡面都不如。
“什么裹什么?清汤是什么汤?”李梦雪还抱有希望。
“白面裹高粱面,清汤就是煮面的汤。”亦清清说:“这一顿还是因为秋收第一天,才没有混野菜啥的,后边可能就主食是野菜团子之类的。”
李梦雪彻底绝望了,一点油水都没有,还要干重体力活儿,这身体真的受得住吗?
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年代普通农民过的是什么日子,奖励性的一顿竟然就只是这个水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是亦清清,没有食材,做出改善也挺难的吧!
看来早上晚上,还是得给自己弄点好的吃,不然身体可能真的受不住。
“有吃的就不错了,好歹这吃的是公家的粮食,秋收得持续近两个月,多吃一顿就是赚的,我本来还觉得这个劳动量,我准备的粮食快不够了呢,没想到秋收期间队里供午饭,这下可以饱饱的吃了,秋收后就分粮,后边也就不用愁了。”
钱来来倒是很高兴,她知道她们四朵金花儿,就她的条件最差,王玲玲家里接济的多,亦清清不仅家里疼爱,自己也能干,李梦雪虽然娇惯了些,父母也不好,但她在县城有个好亲戚。
只有她,家里能帮的很有限,下乡时带的就已经是家里竭尽全力攒了很久的东西了。
所以她必须靠自己丰衣足食,这样的感觉也还不错,毕竟她已经过的比很多人都好了。
几人回了知青点,上厕所的上厕所,拿碗的拿碗,然后在坡下的路口分开,亦清清回大食堂,其他人继续去地里。
桂花婶子把握着时间,感觉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煮面了。
面好的时候,外头下工的哨子准时就响了。
她们四个作为做饭的人,可以在大家还没到的时候,先给自己满满盛上一碗先放旁边,甚至先吃了。
亦清清把自己的碗拿出来的时候,桂花婶子、冬梅婶子甚至孙来娣都用看傻子的目光看着她。
“小亦知青,你咋拿这么小的碗?”桂花婶子问她。
亦清清看了看自己的碗,也不小啊,一个小木汤碗呢,比自己平时吃饭的碗都大一圈,盛一碗面自己吃刚刚好。
差不多能吃饱了,还能留点肚子后边回去了自己再吃点别的好吃的,毕竟现在虽然吃大食堂的饭,省去了做饭的时间,午间休息的时间也缩短了一大半,但好歹还有一个小时左右的午睡时间。
亦清清现在的睡眠效果太好了,晚上的休息时间就已经足够了,中午她不打算午睡了,吃点东西的时间还是有的。
不过自己这碗比起桂花婶子她们老大的汤碗,好像确实小了点。
“小亦知青,下回拿个大点的碗,中午吃不完,晚上还能吃,省点自己家的粮食”,桂花婶子凑到她耳朵跟前说。
亦清清:“……”
原来还有这种操作?
看起来好像是大家的默契了,她不合群好像也不好,到时候自己的特立独行,可能会让桂花婶子她们为难。
“我知道了,我明儿再换个大些的。”
她倒也不嫌弃这种没多少油水还净是粗粮的饭,就是觉得天天吃身体可能受不了,吃不完大不了存在随身空间里,过段时间再拿出来吃嘛,偶尔吃一顿,也是不一样的风味。
不过再大也不能大成桂花婶子她们这种程度,婶子孙来娣拿的称得上是个迷你小盆了。
毕竟大家选她,也是觉得她不会贪太多队里的便宜,还是不能做的太过了。
桂花婶儿给她们把碗里都盛上了,面多汤少的那种。
孙来娣的碗最大,但碍于桂花婶子和冬梅婶子的威严,也不敢太过分,面是差不多的,就是舔着脸多要了一些面汤。
几人都带了两个碗,一个碗盛面,一个碗扣在上面,这样别人就不知道你里边有多少东西了。
毕竟大家一般都会带着午饭回家去吃,大食堂也就是做饭的地方,可坐不下整个大队的人。
等社员们端着碗跑进来时,亦清清她们几个已经站在锅前了。
亦清清左边是桂花婶子,右边是冬梅婶子,桂花婶子左边是孙来娣。
每人打多少桂花婶子都跟她说了,大人一筷子面,两勺子汤。
小孩半筷子面,一勺子汤。
可以少点,但不能多了,多了不够分。
亦清清表示明白。
自己还是第一次当食堂打饭的“大妈”呢!
干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刚刚还冷冷清的大食堂转瞬间就热闹了起来。
“嚯!真的是面条!这颜色,虽然浅了些,但分明是高粱面嘛,怎么可能煮出面条来!”
大家来了的第一件事不是排队,而是先冲到锅跟前看到底是不是面条。
歇晌的时候,有人远远的瞧见李梦雪她们和亦清清会面了,后边就跟她们打听今天中午做的是什么。
毕竟有那么多人选了亦清清,都好奇她能不能做出什么花样儿来。
没想到几个知青竟然说做的是面条。
秋收开工第一顿,一般来说是要做的扎实一点,但任谁也不敢相信,竟然是面条,在他们眼里,面条那都是白面做的,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儿。
就连大队长赵有田和村里的会计都不敢相信,粮食是他们两个拨的,有些啥他们还不清楚?
虽然是有白面,但那点白面,全拿来做面,也不够一村人吃的。
gu903();于是最后这个把小时,大家频频往大食堂张望,下工的哨子一响,就拔腿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