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大剑的过往(2 / 2)

......

天山南

黑压压的唐骑沉默着前行着,密密麻麻的唐军步卒列队前行,行军队列里,没有交头接耳,只有压抑的沉默,令人窒息。

郭虔瑾骑在战马上,有些担忧地望向了北方的长城,轻叹道:“但愿你们能守住吧。”

他似乎想到了某个有趣的家伙,轻笑道:“李太白,当初老夫果真没看错你。”

“活下来,为了那些无可替代的人们。”

“也为了大唐。”

他拨马向前奔去,亲卫的骑兵顿时一阵烟紧随他离去。

这一战,郭虔瑾和李靖的目的就是一战定鼎西域,大唐的战车已经无法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了,这也是李恪之所以要兵行险着的原因所在。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这个时代,大军出征,劳师动众,所需靡费的钱粮远非常人所能想象的,比如郭虔瑾所率这一万铁骑连人带马的花销,足以武装起数万精锐的唐军步卒。

这里说的还是装备精良的唐朝府兵。

若是换成大食人那种提着一杆削尖的长矛,一面木盾就得上战场的步卒,几十万都不在话下。

比如西方的骑士老爷们,个个儿都需要配备两三名骑士扈从,两匹用来驮武器铠甲的挽马,全套的板甲还有内衬的锁子甲。

而一套精致的全身板甲,价值抵得上数十头耕牛,就算进献给一些大公爵都是相当体面的礼物了。这也是之所以,一些中世纪影片里,大贵族的城堡中,总会摆放几件全身板甲,作为收藏。

许多骑士,更是将他的的铠甲当作传家之宝,代代传承给子嗣。

打仗,就是在烧钱。

骑兵更是在烧钱。

如果不是无论是西方的骑士团还是唐朝的府兵,一般都会自备铠甲与战马,任哪个王朝也武装不起这么庞大的铁骑洪流。

这一点《木兰辞》中也有体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府兵在战前,自备战马。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像那些黥面的刑徒一样,啥也不带,那就别怪带军的将领分给你一些破铜烂铁,让你当普通轻步兵了。

府兵制度的流氓性......哦不,优越性,可见一斑。

但游牧民族不同。

游牧民在游牧的过程,其实就已经可以算作是行军,那些背负着长弓与弯刀,弓马娴熟,骑术极佳的北夷牧民,放到哪里,都算得上是精锐轻骑了。

与打小胜在马屁股上的游牧民相比,农耕民族的骑兵唯一的优点就是装备与纪律性,但要想维持这支骑兵的装备与纪律性,就需要他们脱产,进行训练,开销极大。

与几乎毫无成本,任何一个北夷成年男子都可以充当的北夷轻骑相比,唐国就是在烧钱,来换北夷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