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1 / 2)

施向南刚刚带着小侄子走出院门,迎面撞上家里人,于是又转头回了院子里。

天色已晚,施家人都是回来准备吃晚饭的。

进了院子里,张秀珍就和施向西一起往厨房去了。

施家洼没有什么男人不沾家务会儿的规矩,施向南的二哥施向西更是十几岁进厨房就被发现做饭很有天赋。

一模一样的调味料、完全一致的顺序放到碗里,他做出来的蘸水就是比家里其他人做的受欢迎。

施向西会做也很会吃,吃惯了自己做的,再去吃别人做的就吃不下去。

时间一长,只要他在家,家里都默认是他做饭了。

前世施向南离婚回家后最高兴的事情之一就是又能吃到二哥做的饭菜了。

然而在1996年发生了一件事,一直到施向南重生前,施家再没能吃到过施向西做的饭。

施向南看着二哥的背影用力握拳。

这是她前世最大的遗憾之一。

“南南?”

施向南回过神来答应了一声。

“你说要做个体户,有没有具体想好要做点什么?”

施向南迎着她爸担忧的眼神,鼻子微酸——她爸兄弟几个年轻时候是施家洼出了名的长得好,据说一个比一个俊。

去别的村子走一趟亲戚回来就又多好几家托人来施家洼打听他们有没有对象的。

施向南还曾经偷听她妈说过,听那意思,她爸年轻时候的颜值方圆百里都很有名。

跟她妈处对象后,还有姑娘托了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找到施家洼委婉表示想跟他处对象。

施向南前世小时候没注意,注意到的时候她爸已经年华不再,满头的白发,眉间三道深深的立纹,眼尾爬满了鱼尾纹。

现在重生回到自己十八岁的时候来看,她爸爸果然是很帅的,浓眉大眼,鼻梁高高的,坐姿如钟,有几分军人的正气。

据说是因为十几岁的时候当过一段时间民兵。

“南南?”

施向南赶紧收回思绪:“我已经有点想法了,明天想去镇上看看确定一下。能行再回来跟你们商量。”

施开阳一看她这有商有量的模样,先放下了一半的心。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时全家一起商量,又见他姑娘愿意听话,明儿带谁一起去镇上全听他们的安排了。

施开阳就更加放心了。

外头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他又不是聋子瞎子,隐约也知道点儿。

他们施家洼祖祖辈辈的泥腿子,他们当爹妈的也没啥大本事,但他姑娘想出去闯一闯,不管能不能成,他是不会拦着的。

她今年十八岁生儿都还没过,做个体户没成也不怕,家里不管什么时候总有她一口饭吃。

张秀珍也很赞同施开阳的想法:“南南才在高考上栽了个跟头,在家里闷了这些天,今儿可算又有了精神,想做点什么就去试试呗!”

“明儿出门的时候你记得给她塞点钱,她手里估计没几块钱,去镇上空着手怎么行。”

张秀珍嗔道:“咱姑娘手里有几个钱我这当妈的不知道,还用你说?”

八月底地里种的包谷都已经收得差不多了。

所以今天施向东夫妻俩才能陪着施向南一起去镇上。

施家洼地处偏僻,距离镇上有十几里路,步行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镇上有全镇唯一一所初中,施向南四兄妹的初中就是在这里读完的,因为来回距离太远,他们上初中时就开始住校了。

星期五的晚上摸黑赶回家,星期日下午再带着一周的口粮赶到镇上学校里。

三年初中读完,别的不说,施向南四兄妹对镇上都很熟悉。

镇上一共也就两条街,一条主路是从县里到镇上的国道,穿过整个羊滩镇去往另一个镇,在镇中间一条岔道是通往乡村的。

他们镇上实在太小了。

没有集会的时候满打满算镇上也就几十上百户人家,没有客户,商品再好能卖给谁?

施向南说要来镇上看看情况,其实心里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因此见到镇上冷冷清清的模样也并不失望。

她带着哥嫂两人走在主路上一边观察店铺,一边说道:“嫂子,我记得还有半个月有个会?”

他们这地方把赶集叫做上会。

施向南已经有足足十几年没有上过会了,她以为自己忘了,但回到镇上就全都想起来了。

一年两次的上会可以说是羊滩镇全年最热闹的时候,比过年还热闹,镇上会花钱请戏班子来唱三天的大戏。

白天唱戏,天黑就在戏台那儿放露天电影。届时全镇所有乡村的人都会赶到镇上来,挤得小镇水泄不通。

很多人是来买东西的,自然也有一部分人是来卖东西的。

施向南搞清楚自己重生回来的时间后,准备去做生意,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中秋节前镇上的三天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