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感慨地说:“有两年没看见梅娃了,袁京都结婚了,要是快的话,明年梅娃就也做奶奶了啊!时间过得真快!”
施开梅接过话就说:“大姨和姨父的身体还是这么好哪!下回我回来咱们还去东方红吃烤馍,南南出息啦,叫南南掏钱咱们去吃。”
姨奶奶拍了她一下,笑着说:“你这也是当大姑的说的话!”
“大姨你又不是不知道,阳娃生了南南,四处跟人炫耀说他生了个闺女,以后指定有大出息哪!这不真让他说中了,今儿要是阳娃也在,不知道得高兴成什么样。”
姨奶奶乐了,点点头:“这倒是,我跟你姨父也听阳娃说过他闺女以后有出息!人家这话也没说错!南南是有出息了!”
施向南连忙说:“大姑你大老远回来一趟,可要多住一段时间。这次我们都不知道你要来,下回叫我爸妈带上奶奶,都坐客车来县城,我们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还在这里吃!”
虽说改革开放了,家家户户的条件都比以前好了很多。
但施家的条件也就是能吃饱穿暖而已。
更多就没有了。
大姑为什么几年才回来一次?
不就是因为车费贵,舍不得么。
回来了娘家还得管饭、给她收拾些粮食啥的带走,不收下她娘就要生闷气的那种。
可是娘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她哪敢常常回来。
再者就是她嫁的男人把白酒当白开水喝,一天到晚醉醺醺的,家里地里什么活儿都干不好。
两个儿子还小的时候,他当家男人干不好,那就只有大姑一个人咬着牙干。
公公婆婆人倒是还不错,知道自家儿子不像话,会帮着干活。
但他们岁数大了,是从很艰苦的年月过来的,年轻时候吃过很多苦头,身子骨不行。
大姑也不敢让他们干什么重活儿。
万一累出病来,家里哪来的钱给他们看病啊!
就全都是她一个人干。
一年忙到头,一天都走不开。
这次回来也是听人说起娘家大不一样了。
她两个儿子都大了、能顶事了,她可算走得开了。
村子里一伙儿一伙儿的人结伴去南方打工,大儿子结了婚后准备带着儿媳妇一起去。
没过几个月就要过年了,他们这时候坐火车去南方,过年肯定是不会回来了。
新媳妇还没到她娘家这边认亲,没有见过外婆哪!
这时候恰好又听说了娘家这边传来的消息。
大姑就想着带着新媳妇回来一趟。
她只是听人说了一两句,哪能知道,娘家的变化这么大!
外甥女儿真的开起了这么大的食品厂!
第52章
饭吃得差不多了,姨奶奶问了,大姑就说起这次回来的原因。
施向南一听,似乎前世也有这么个事儿。
他们这儿的人虽然嘴上没有什么成家立业的说法,但行动上就是这么做的。
不管男女,没有成家前,很多人心里就默认你干不了什么大事。
就像她跟韩鹏杰,前世也是结了婚后两人一起去的南方。
但她记得前世十几年后回来,去大姑家的时候,袁京哥跟嫂子都在家里。
两口子生了三个小孩儿。
家里还是没什么钱。
施向南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开口。
倒是姨奶奶,老一辈的人,听不得晚辈们背井离乡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在老人们看来,那都是没有别的路可走了,万般无奈之下的选择。
现在有了别的路可走,那为啥还非要去南方?
老人家就开口说:“梅娃,咋都非要去深城啊?恁远,去了也没个亲戚朋友照应,要是遇上点什么事还不知道找谁帮把手!”
“南南这不是开了厂子吗?她厂里普通工人一个月都能拿一百五,还包吃住,比市里的大厂工资都高!”
姨奶奶看了看施向南,又看了看袁京。
她继续说道:“这可是亲亲的表兄妹!袁京两口子在这儿干活,有点什么事就算不叫我们老头子老太婆,叫他舅舅、叫表兄弟们都能帮上忙,啥也不用怕。”
最后问施向南:“南南你说哪?你这厂子才开,肯定还要招人吧?来的路上还听你说做饭的婶子一个人忙不过来。”
施向南点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