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再举屠刀(下)(2 / 2)

朱儁见蹇硕没有继续追究,也是暗暗松了口气,他转而向众将问道:“如今,我军俘获的黄巾贼,足有四万余人,而宛城当中被贼军遗弃的流民,虽然还未清点,恐怕也有三四万人。这么多的降卒、流民,到底该如何处置才好?”

坐在一旁的张超,先前看着帐中的闹剧,一直没有开过口,此时,听到朱儁的询问,他拱手言道:“这又有什么疑难之处?自然是比照巨鹿的例子,在南阳设立屯营,展开屯田了。”

谁知,荆州刺史徐璆听了此言,却摇了摇头,道:“难啊,屯田需要占用大量的无主土地,而在如今的南阳境内,虽然被黄巾贼抢占、抛荒的土地不少,可是他们原本属于本地的豪强,并非无主之地。虽然,通过清丈土地,或许还能清理出一部分来,可是南阳乃是帝乡,豪强势力极盛,怕是难以行得通呀!”

张超闻言,冷哼一声,道:“怎么,徐刺史怕了么?你当年弹劾检举张忠,清查五郡太守及其属县是否有贪污之行的胆气哪去了?”

徐璆闻言,微微一笑,并不生气,反而开玩笑道:“有道是,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嘛!五郡太守的势力,又怎比得上南阳的豪强?”

紧接着,徐璆脸色一变,肃容道:“孟高(张超字孟高),南阳这个地方,豪族势力盘根错节,不是那么好处置的。纵然你有再大的雄心壮志,再怎么不畏权势,也不能不小心从事。否则,自己丢官去职也就罢了,若所行的举措因此一事无成,那岂不是白忙活了一场?若是为了安置降卒、流民,采取过激的行动,最终得罪了当地的豪强,让安置一事无法施行的话,那你先前的一切举动,又有何意义?”

“那该上哪里安置?”张超见徐璆说得有理,面有愧色,赶忙转过了话题。

“哼,你们呐!就知道给天子添麻烦,为了冀州的那二十万贼人,天子不知道花了多少的内藏,才支应了过去。如今,你们这是又准备向天子伸手要钱了么?”蹇硕突然睁开眼睛,不阴不阳的来了一句。

“天下的百姓,都是天子的子民,理应受到天子的爱护。为了安置百姓花费一些钱财,乃是天子与朝廷应尽的职责,怎么能叫麻烦?有道是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食禄之家不与百姓争利,若是天子只注重自己私产的有无与多少,那天下可就危在旦夕了!”张超愤然道。

“哼,什么子民,一帮反贼罢了!依我看,就该学一学皇甫车骑的手段,把这些贼人全都杀了,一了百了!”蹇硕怒道。

“一派胡言!天子早有诏令,除了一干渠帅不赦以外,其余从贼之人,只要投降,一律宽赦其罪。蹇硕!你居然敢肆意妄为,陷天子于大不义!再说了,百姓们受太平道的蛊惑,起来造反,大半也是因为朝廷施政不当的缘故,怎能将罪责全都推到百姓的头上!有道是人所归者天所兴,人所畔(通叛)者天所去,天子又岂能不遵从天命,顺应民心?”张超声色俱厉的驳斥道。

“朱郎将,你是主帅,该如何处置,还是由你来拿个主意罢!”蹇硕见自己辩不过张超,便把难题都推给了朱儁。

在众人相互讨论、争执的时候,朱儁也一直在暗地里思忖此事,可是,诚如徐璆所说,想在南阳境内安置这批降卒和流民,可能性不大,但是不在南阳安置,又该往哪去呢?

卢植之所以能在巨鹿郡内安置下二十万降卒,全靠张角当初做得够绝、够狠,郡内的豪强,不是跟随张角起事,便是被张角所杀,而当地的百姓,更是被张角裹挟一空,因此,产生了大批的无主土地,正好可以用来安置降卒。

可是荆州这边,黄巾军活动的主要区域,便是南阳郡,除此之外,其他的几个郡,都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害,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无主土地”来安置这批降卒和流民。再往南的话,长沙、武陵诸郡,虽然地广人稀,但是当地瘴气肆虐,南蛮横行,把这些人迁移过去的话,只怕过不了多久,就要死得差不多了。

再者,蹇硕说得没错,安置这批降卒和流民,肯定要耗费不少钱粮物资。巨鹿的那一批,刘宏看在刘照的面子上,加之当时黄巾军并没有被平定,所以忍痛拨付了一些钱粮物资。而今,自己的面子未必能够让刘照出马(这是朱儁自己的想法,事实上刘照肯定是会为朱儁出头的),而黄巾军已经被全部平定,刘宏也未必愿意再拿出一笔不菲的钱粮物资来安置降卒了。

所以说,安置这批降卒和流民,实在是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相反,如果效仿皇甫嵩的做法的话,那可就容易得多了……

看到朱儁依旧在沉吟当中,南阳太守秦颉忍不住说道:“朱郎将,张参军所言,虽然有理,但是,如今不比当初高祖、光武帝争夺天下之时,那时候,天下大乱,人民无主,所以才要以恩赏来吸引百姓归附。而今,海内一统,只有黄巾贼叛乱做反,如果对他们太过宽贷的话,那就给天下的百姓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会滋长他们叛乱做反的念头,反正即使事败,他们也能得到朝廷的赦免和安置,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以屯田安置降卒,乃是纵敌长寇的策略,非良策也!”

“哈哈,还是秦太守有见地,此言深得我心。”蹇硕笑道:“对待叛贼,就该用雷霆手段来处置,怎么能姑息养奸呢?当然,有些人心怀不轨,想要市恩,收买人心,那就另当别论了。”

“莫非在你们眼中,百姓全都是潜在的反贼,要时刻提防?朝廷之上,居然有你们这种人,难怪天下的百姓要反!”张超怒斥道。

“朝廷正是有你这等大言炎炎,空谈务虚的腐儒,天下才会大乱!”蹇硕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罢了,诸位不必争执了。”朱儁挥手示意,制止了众人的争吵,道:“我已决意,将俘获的四万降卒,全部坑杀,以向天下昭示朝廷的威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至于宛城中的流民,则向朝廷请示,别寻地方安置。”

朱儁的这种做法,算是对众人意见的折衷,蹇硕等人听了,倒还算是满意,然而张超却是闻言大怒,喝道:“朱公伟!你这是想留下千古骂名么?就不怕青史昭昭,遗臭万年?”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朱儁面无表情的说道:“张参军,本将心意已决,你就不必多言了!”

“将军,事关重大,何不先向天子上疏,请示旨意?”徐晃对杀降一事,并不赞成,但是他自知人微言轻(与张超等人相较而言),劝阻不了朱儁,只好设法拖延此事。再者,此事一旦上报给朝廷,相信刘照与卢植等人知道后,定会积极的活动,为民请命,从而挽救这批降卒的性命。

“本人奉旨监军,天子的心意,我岂会不知?哪还用得着上疏请示?再说了,奏疏一来一回,需要耗费不少的时日,这期间,若是降卒生变,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蹇硕立刻猜到了徐晃的心思,赶忙出言阻止。

“本将持节督军,自有专擅之权,这种小事,就不必上疏请示天子了!”朱儁既然已经拿定了主意,自然不会让徐晃横生枝节,因此断然拒绝了徐晃的建议。

“朱郎将,依我之见,为了防止事情临期有变,还是先将韩忠等一干头目,先行处斩,免得他们到时候号召降卒们起来反抗。”秦颉道。

“嗯,秦太守所言有理,那就先把韩忠等人逮捕斩首罢!”朱儁伸手一拍几案,传下了命令。

接到命令后,汉军士兵立刻行动了起来,将韩忠、孙仲等几名渠帅,以及黄巾军当中的校尉、司马一级的头目,共三十余人,从关押俘虏的大营中提了出来,在辕门外当场处斩,悬首示众。

然而,韩忠等人的死,却引发了黄巾降卒心中极大的不安,虽然他们并没有得到汉军想要坑杀他们的消息,然而不安所引发的流言,却恰好说中了事实。一时间,真个俘虏大营当中,人心思变,暗流涌动,一场暴乱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