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顿兵临泾(1 / 2)

三国之最强皇帝 !

第六十章顿兵临泾

在刘照的预想中,日后,不但要使职能仅为供奉皇家医药的太医署,成为掌管公共卫生的部门,还要建立专门的研究、教授医药学的机构。当然,这一切对刘照来说,还为时过早,毕竟他还没有那个权力,可以改革朝廷的机构、官职,而刘宏又不是一个心怀天下、勤于政务的皇帝,对于朝政,他向来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即便刘照想通过自己老爹之手来提早推行这些制度,十有*也是行不通的。

所以,刘照只能拿正一道来做试点,先让华佗在正一道的框架范围内,尝试实行种痘、防疫等公共卫生措施,以及开办医术学校、招揽医学人才等一系列举措。

不过,光凭华佗一个人,就算他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这么多的事情来。因此,刘照除了让华佗召唤他的几名弟子一同前来效命外,只能先以培训生徒为当前的第一要务了。

在后世的大学里,医学大概是学期最长的专业了,仅本科就要五年。这还是现代医学,对于传统中医,即便是在快节奏的后世,仍然有专家声称,现有的学期制度,远不能满足中医学习的要求,培养一名合格的中医,至少需要十年,而且最好是师徒之间手把手的教授,才能有效果,吃“大锅饭”是教不出好中医来的。

虽然这些说辞里面,有不少高冷、傲娇、敷衍和推卸责任的成份,但是,在古代师徒口口相授的传授模式下,教学时间长、带的学生少,也的确是中医教学的一个特征。对此,刘照还是颇不以为然的,首先,他认为,既然古代的儒家学堂,能一名老师教授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为何医学就不能?其次,就算这种“大锅饭”教出的医生,没有手把手,一对一教出来的医术高明,但是,在极度缺少医生的古代,还是先满足量的需求,再追求质的提升罢!毕竟,寻常的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还是比较多见,什么需要剖腹洗肠才能治愈的疑难杂症,相对较少,先让百姓免于常见疾病的侵害再说其他的吧!

特别是对于这些道士,首先要培养、教会他们的,是如何应对大疫之后的防疫工作,诸如清理环境、净化水源、隔离病人、掩埋甚至是焚化病死者的尸体等等;其后才是辨识各种药材,掌握一些常用的方剂,可以按照预先制定的程序,给疫区的百姓服用一些防治的药物;在此基础上,选拔出一些有天赋的,进一步教授如何望闻问切,诊断疾病的技巧。

宋代的时候,一旦地方上发生大疫,官府会招募僧人来掩埋尸体,以度牒作为奖赏(宋代的度牒是收钱的,因此有许多僧人,虽然剃了头,出了家,但却买不起度牒,属于没有官方身份的“黑和尚”)。而到了刘照这里,他更想让这些公益事务成为正一道的份内之责——拿着朝廷的俸禄,信众的捐献,总不能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只会清谈、做法事罢?

安置好了华佗后,刘照回到芳林园,内厂刚好送来了凉州方面,徐晃与关羽的奏报。

自从去年岁末,张温借口天气寒冷,不便用兵,因此停止了对先零羌的攻势,大军停驻于安定临泾以来,凉州的战局,一时也陷入了僵持。

然而,从徐晃与关羽呈递的奏报来看,汉军与先零羌之间,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小规模的冲突却一直不断。

尽管被迫撤去了临泾之围,但是,先零羌却攻下了安定郡的另一处要地——高平,并以高平为大本营,与汉军展开了对峙。

先零羌为何如此看重高平呢?首先,先零羌在北地的聚居地,位于现今宁夏省银川市附近的区域,依傍着黄河,两岸尽是水草丰美之地,也适于种植作物,正是半牧半耕的羌族繁衍生息的好地方——这一地区,在后世被人们称做“河套平原”,所谓黄河百害,唯利一套,足见这一地区优越的先天环境。

这里,本属于大汉的北地郡,甚至,北地郡的治所富平县,就坐落在此地(今宁夏吴忠市)。然而,在大汉与先零不断的冲突当中,汉廷每每击败先零,便将降服的先零部落,内迁至陇右诸郡居住,这就给了先零诸部侵夺汉土的机会。

汉安帝永初元年,先零别种颠零与钟羌诸种骑兵反汉,次年春,大败汉车骑将军邓骘,冬,再败汉征西校尉尚任。一时间,陇右诸郡,几乎全部失陷,朝廷无奈,只能将陇西诸郡内迁,徙金城、陇西两郡至襄武(位于陇西郡),安定徙美阳(位于左扶风),北地徙池阳(位于右冯翊),上郡徙衙县(位于左冯翊)。

随着后期汉廷逐渐扭转了战局,大部分内迁的郡,全都回到了原地,唯独北地郡,由于先零诸部牢牢的占领住了西套地区(河套平原分为三部分,银川所在的地方叫西套),因此一直无法迁回原址,只能在继续在池阳县“寄理”。

由于治所一直无法迁回,因此富平县也就只能继续寄居在左冯翊了,到了后来,富平这个地名,也就一直留在了关中地区,代代流传至今,即现在的陕西省富平县。(今上便是富平人氏=。=)

既然先零羌以西套地区为根基,那么,汉军想要彻底击败先零羌,自然不能不深入虎穴,顺便,也可以帮北地郡的迁回治所。

但是,想要进攻这一地区,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从上郡(指郡治肤施县,今陕西榆林一带)出发,由东向西行进,经过北地郡北边的草原地带,进入西套地区。然而汉军如今屯驻在临泾(今甘肃镇原一带),显然无法绕道从上郡出发。而且,走这条路还有一个阻碍,那就是在奢延泽一带(今陕西靖边附近),也聚居着羌人的一支——沈氐羌。一旦汉军走这条路,必然会受到羌人的袭扰,若是两边摆开战阵,大战一场,也就罢了,说不定还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股羌人。可若是羌人不与汉军决战,只以袭扰为务的话,别的不说,光是粮道被劫,就够汉军头疼的了。

因此,汉军只能走另一条路,那就是沿着六盘山脉东麓与黄土丘陵之间的狭长沟壑,一路北上,进入相对平坦宽阔的西套地区。

而高平(今宁夏固原市)就位于这条路的咽喉地区,牢牢的挡住了汉军的去路,想要进攻西套,必先拿下高平。

高平附近地势复杂,若是不通地理的话,很容易迷路,甚至中了敌人的埋伏,因此,张温才生出了畏难之心,在临泾顿兵不前,只是派兵驱走了附近的先零羌,而北地郡的治所,也暂时迁回至北地泥阳县,总算落在了本郡的境内,结束了寄居的生涯。

在这段时间里,先零羌曾数次对汉军发起试探性的攻击,但每次都是一触即退,诱使汉军追击,想把汉军引到山谷里面,围而歼之。不过,这些伎俩都没能见效,除了张温下了死命,不许部队追击得太远外,也多亏部下的徐晃、关羽等人,深谙兵法,懂得克制,否则换了一名莽撞的将领,追得兴起时,哪还记得起有什么禁令?一准会中了羌人的埋伏。

而徐晃和关羽,也乘着这个机会,磨练起了自己用兵的本领,除了向羌人学习骑兵战术外,他们二人也把自己当初从讲武堂学来的各种谋略,一一付诸实践,甚至还反过来,成功的伏击了羌人好几次,狠狠的打击了先零羌的气焰,慢慢的,先零羌也放弃了这种试探性的进攻,转而专心与汉军对峙起来。

徐晃和关羽取得的这些小胜,不足以扭转安定的战局,更不足以让朝廷,让刘宏满意。荥阳之乱被平定后,刘宏的注意力,便再次转向了凉州。

以刘宏的性格,他所谓的“关注”,不过是想看到叛乱被早日平定罢了,除了催促与问责以外,刘宏是不愿意多花费哪怕半点精力和心思的。

尽管有一干权阉为其缓颊,但是身在前线的张温,还是感觉到了一阵阵的压力。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先派遣徐晃、关羽,率领八千兵马作为先锋,直抵乌氏县、凡亭山一带,摆出了一副进攻的架势。

但是,具体该如何用兵,张温心中暂时也没有底。高平以南的地区,山谷狭窄,不利于大军行进不说,更兼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地形极为复杂,正是伏兵的极佳地形。在这种地方,一旦遇到敌人的伏击,必然会陷入腹背受敌、首尾难以兼顾的不利境地,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没之局。(顺带一说,历史上,宋夏之间的好水川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带)

按说,凉州的地形,夏育最是清楚,当年跟随段颖破羌的时候,高平也是主要战场之一,张温此刻,就该调夏育回来咨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