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姜家人离开医院后,这家痛失亲儿的夫妇,为姜槐垫付一部分医疗费,也当做是与他们的一段缘分。
等姜槐身体康复装上假肢后,认这对夫妇做干爹干妈。而且在他们名下的国内企业打工,每个月拿出大部分工资,偿还这对夫妇为他治疗和装假肢花的钱。
在姜槐回归正常生活后,他终于有机会去打听季小渝的事情。
其实他在住院的时候,就知道季小渝早就已经出院。
当时他自己还不知道能活多久,不敢联系季小渝。
后来听闻不仅是季小渝,连他老家的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
姜槐一时犹豫,不知道要不要和季小渝见面。
在他看到季小渝放弃做长途司机,转而留在当地,一天打三份工赚钱,并报了复习班,准备来年高考,这样让姜槐更加不想出现在他的面前,不想拖累他。
姜槐这种死而复生后,对季小渝产生的复杂情绪,对谢舟来说就是最大的难度。
明明姜槐很想与季小渝重逢,却只能忍着。
而在重逢后,这种喜悦高兴和隐瞒的愧疚,两种情绪相互纠缠。
哪一份都不能多,哪一份也不能少。
要在一瞬间表达出他或喜或疚的神情,对演员来说,就是最大的考验。
谢舟分析说,其实姜槐那一刻会哭。
可姜槐从头到尾,在面对死亡都是毫无动摇的硬汉子,要是泪洒结尾,与前面塑造的形象有些割裂。
罗导演说,他们俩能重逢再见面,更应该是庆幸才对。
谢舟却觉得角色情绪不该这么积极。
所以在研讨会上,导演才会不满意谢舟的理解。
不过,还好罗导演是个比较顺着演员的导演。
既然双方有各自的理解,罗导演就会先让演员发挥。
除非演员拿出来的表现不能让她满意,她才会强势插手。
毕竟在大荧幕上,任何情绪稍微过头一点,要么过于浮夸,要么显得呆板。
看着谢舟在独自与剧情奋战。
席洛澹也没闲着,努力理解每一段剧情里,季小渝的心情。
在剧情里,姜槐给季小渝留了保险。
只要季小渝去申请拿保险金,他就会知道姜槐还活着。
又偏偏这么巧,季小渝不想要这份保险收益,不然好像姜槐用命买来了他今后的人生。
再者,那份保险反而成了他要好好活下去,好好读书改变人生的动力。
因为季小渝知道,曾经有人为了他豁出过命去。
季小渝后来成功考上大专。
而当地发生过这起特大车祸的地方,允许逝去亲人的家属在路边。举行为期三天的哀悼纪念活动。
在三天里,季小渝随便选了一天,就刚好遇到,前来纪念干爹干妈离世儿子的姜槐。
不管怎么说,席洛澹知道,季小渝的心情再复杂,也不会超过与姜槐重逢的喜悦。
所以,席洛澹和罗导演对角色的想法,在这一点上,还是比较一致的。
重拍的结局内容,就从这场纪念活动开始。
然而等真正开始开拍后,剧组安排,先拍摄两人在广场上,相互倾诉这一年两人的机遇。
这一段剧情,两人的表现令导演满意。
季小渝克制着情绪,告诉姜槐,自己听他的话,考上了大专。
姜槐也简单地说着自己的机遇,对那对夫妇的感激,还有,他失去双腿的事实。
当然,在电影里会用特效的方式,呈现姜槐装着假肢的双腿。
最后的画面,是姜槐要带着季小渝回家见父母,季小渝牵着姜槐的手,两人的背影留在画面中央,很慢地朝远方走去。
这一幕就是要与正片里的结局,季小渝一个人走向远方的画面作呼应。
真正最难拍摄的一幕,还是在哀悼活动时两人的重逢。
片场布景设置在一条马路边,有其他参与活动的路人演员。
席洛澹抱着花,手里拿了张道具照片,正在等罗导演和谢舟说话。
他很想凑过去听一听,两人到底在说什么,但还是忍住了。
等谢舟走过来,席洛澹终于憋不住,问他:“罗导演跟你说了什么?是不是不太好的话?”
谢舟摇摇头,“说经费充裕,拍几条都行。”
席洛澹第一反应,是想不到罗导演竟然安慰谢舟,但再一想,别是在阴阳怪气吧……
剧务抱着板子过来,通知所有演员各单位准备开拍。
席洛澹对着谢舟笑了笑,“要我说肯定拍不了几条,绝对有充裕的资金,到时候让罗导演拿出来请我们吃饭。”
谢舟抱了一下席洛澹,说了声“好”。
两人转过身去,站在自己的位子上,脸上瞬间没了刚才说话时的轻松表情。
他们俩瞬间进入了各自的角色里。
在导演的监视器内,先拍摄季小渝拿着一个木制小相框,将姜槐和他的合影照片,放在地上。
季小渝把花摆在旁边,蹲在那里,小声说着自己对他的想念。
就在此时,他身后传来姜槐喊他的声音。
“小渝。”
季小渝以为只是自己思念过度,出现幻听。
又一声“小渝”传来。
季小渝回头看去,看到姜槐手里拿着花,活生生地站在他们俩的面前。
季小渝缓缓站起身,除了震惊,甚至有一丝恐惧。
他甚至垂下眼去看地面上,姜槐有没有影子。
随后,季小渝慢慢走到姜槐的面前。
一直看着他的姜槐,目光闪烁,可他还是抬起眼,朝季小渝看过去。
近景中,季小渝的眼睛,不住地在姜槐的脸上转了又转。
他双手捧着姜槐的脸,慢慢抚摸他的眼睛,鼻子,嘴巴,确定姜槐是活生生的人。
季小渝从震惊转为幸喜,他一把抱住姜槐。
“你竟然活着!”
姜槐身体踉跄往后退了一步,但还是站住了。
他也抱着季小渝,“是我。”
季小渝抬头看着姜槐,怎么都不肯放开,好像一撒手,姜槐会化作一缕烟,消失了一般。
姜槐一闪之间,是喜悦高兴,一闪之间,又变成隐瞒真相的愧疚。
最后,他的神情变成了温柔。
这是在一年里,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季小渝。
他的深情,他的蜜意,超过了重逢的喜悦,掩盖了所有的愧疚。
因为姜槐从头到尾都爱着季小渝。
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情绪,可以比得过姜槐对季小渝的爱意。
本来这里还是有台词的。
是季小渝对姜槐说,自己想跟他道歉,他们在分开之前吵架了。
而姜槐则说早已经把这件事给忘了,论道歉也应该是自己向他道歉才对。
但是演到这里,不知道情绪冲上大脑,还是两人过于默契。
席洛澹没有说台词,谢舟也没有。
两人不约而同地做了同一件事,就是吻住了对方。
而且,不需要借位。
看起来两人仿佛忘记正在拍摄,但他们却依然饰演着各自的角色。
姜槐的亲吻是有些粗糙和温柔,而季小渝的回应是青涩与害羞。
吻着吻着,姜槐甚至因为站不稳,身体有些摇晃。
季小渝先结束亲吻,看着姜槐笑了起来。
姜槐也在笑,低下头来,抵住季小渝的额头。
在导演监视器的画面里,两人笑得那么开心,双眼却全都不约而同地红了起来。
他们好像全都忘记自己在拍戏,完全沉浸在了剧情里。
直到罗导演喊了停。
片场里鸦雀无声,其他已经走出镜头的路人,围在旁边,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谢舟依旧搂着席洛澹的腰,他们两人朝罗导演所在的方向看过去。
罗导演招了招手,叫他们俩过来。
罗导演说:“我挑不出毛病,晚上你们有时间吧,我掏钱请你们俩吃饭,给谢舟赔个不是。”
谢舟说:“那倒不用。”
罗导演瞥他一眼:“饭总是要吃的。”
谢舟一本正经地说:“可以。”
他转过头来,看到席洛澹一脸笑着盯着自己看。
他没忍住,又亲了下席洛澹。
罗导演干咳两声,对旁边的剧务说:“收工吧!”
作者有话要说:夫夫拍戏,干活不累。
落导演,请客吃饭吧!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Sunny892个;小梦的糖窝窝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72、冒一次险
根据约定,席洛澹和谢舟,如愿吃到罗导演请的一顿晚餐。
罗导演人豪爽,掏钱也阔绰。
请了一顿晚饭,还包了一顿宵夜。
谢舟没有要她道歉,更不需要她对自己说什么承认自己演技的话。
他只要罗导演清楚地知道,自己就算带资进组,也照样是演技派的演员。
谢舟和席洛澹在剧组多逗留了四、五个工作人员,补拍了一些素材镜头。
而这个时候,电视剧《应天长令》也放到了结局。
剧情内容看得观众恍然。
所有阴谋和秘密被当众解开,观众们终于知晓主角姚筱墨所有的身份。
观众们被剧情逗得又哭又笑。
一边高兴姚筱墨终于父子相认,也有这么多的人喜欢他,崇拜他。
一边又难过于,他最终放弃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选择回归江湖。
尤其让人唏嘘的是,姚筱墨就算给姚氏一家报仇雪恨后,直到最后,他依然称自己是姚家的后代。
有影评人评价说,这部电视剧不是纯粹的武侠剧,并不是只发生在江湖上。然而,无论主角走到哪里,他都带着一身江湖气。
什么是江湖气,是义气,是义字当头,是不忘根不忘本。
剧本设置加上谢舟的塑造,姚筱墨不仅仅是成了一代大侠,更是从头到尾都展现这份义气。
评价便说,未必非要有刀光剑影的江湖才是武侠,而是不论身处什么情景,都能从一而终,不改江湖义气,那就是武侠。
当然,传统武侠迷就不认可这种说法,对电视剧后期转到宫廷戏感到不满。
然而后期的收视率一路走高,越是有讨论度,看得人还越多。
电视剧最后一集强势收官,计算出脱水收视率足有10.6%。
锁定下半年收视最高的电视剧宝座。
谢舟的名气和身价,又比以前高了不少。
而送到席洛澹和谢舟面前的剧本,简直要让他们挑到手发软。
他们俩离开电影剧组后,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一起研究剧本。
席洛澹想到以前,自己需要演戏工作,在影视基地里,一个一个剧组去跑,去问。
从南方的影视基地飞到北方来,在电影制片厂外找朋友打听消息。
要么公司给签来的打包角色,那就没什么可选的,就算是自己不喜欢,甚至可能会是很糟糕的角色,都必须硬着头皮上。
席洛澹第一次被人追着,给了他这么多选择。
不过送到他们面前的,还是公司经过筛选后的结果。
席洛澹一时还有些迷茫。
而谢舟给他的建议是,“不想演就不演。”
嚣张又霸气。
席洛澹忍不住鼓起掌来。
席洛澹以前都没有尝试过什么叫想演就演,现在谢舟更是带着他上升了个台阶。
只不过席洛澹再也没有读到,像《相寻梦里路》这样让他印象深刻的剧本了。
在这部电影完成制作前,席洛澹和谢舟又接拍了两部电视剧。
没有奔着所谓大制作大投入,他们俩只看剧本好坏。
如果剧本足以感动他们,那么他们俩就会接下来。
等拍完了第一部戏的时候,经纪人告诉他们,那部电影《相寻梦里路》已经制作完成。
发行公司决定尽快上映,准备冲击来年的电影金奖。
席洛澹还记得,当时在拍摄的时候,项目成立人吕学彦,曾对他们放出过豪言壮志,希望这部电影,最后能拿到国内的金奖。
不过谢舟没有回应,不仅是他话少,还有,他从来不做立FLAG的事情。
比起奖项,他们俩倒是只期待电影正片。
他们迫不及待想要先看一遍电影。
但是罗导演说,想要看电影,只能等放映前的首映礼上。
就此,除了导演、编剧和几位剪辑师,就连主演自己,也说不上来正片的效果好不好。
而当他们终于等到首映礼的时候,席洛澹的心情已经不是期待,而是紧张了。
首映礼上除了导演等工作人员,还会邀请很多著名影评人。
加上以活动的方式,随机从他们俩的粉丝里抽取影迷,一同前来观看。
席洛澹非常担心,不说影评人根本不会给他任何面子,要是让粉丝们失望怎么办?
而且,席洛澹和谢舟还听说,因为后期宣传的成本巨大,又撞上两部商业片的档期。
吕学彦找发行公司开会开了一星期,最后决定孤注一掷,把所有的成本,都放在院线。
在放映前的三个星期,每个星期的周末,在国内一线城市的主流院线,每天安排三场点映。
论线下影院宣传,他们这部最终被定义为文艺片的电影,想要与两部商业大片争夺市场,恐怕宣传费会比现在翻上三番。
论线上宣传,就算谢舟的粉丝数量庞大,但票房终究得靠路人盘,宣传不出圈,那也没用。
这次发行方背水一战,决定用点映吸引观众,希望靠口碑赚取更多更实际的宣传。
得知如此,席洛澹想,自己不能泄气。
这是他和谢舟的电影,他怎么能气馁呢。
等真正到了首映的当天,席洛澹忽然就不紧张了。
谢舟一声不吭地看了他半天,一直等两人换上西装礼服,好奇还是战胜了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