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张闿也是奉命护送去的,可是他做了什么?他竟敢起杀人越货之念。
徐州知情的人知他只是治下不严,可外人看来未必不是他授意的,就算是治下不严的疏忽导致,可你能疏忽一次,焉知不能疏忽第二次,那来使到底是如你所言去求和,还是去行刺呢?这些都说不清楚。
豫、兖、青三方,师出有名又皆是强兵猛将,来势汹汹,略地攻城,势如破竹,须臾几日便连下十数城。
徐州左支右吾,疲于应战,眼瞧着便是日暮途穷,陶谦本就年事已高,惊忧恐惧之下,很快就病倒了,妻子儿子于床边侍奉,陶夫人哭啼之声不绝。
别驾麋竺前来禀报军情,见主公如此情景心里不忍,但军情如火,不容怠慢,“彭城、下邳、琅琊皆已失守,主公,我们,唉!”
陶谦伸手拉住麋竺,声音嘶哑的说道,“叫刘备,请刘备来,我要让徐州与他,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
陶谦的妻儿听闻此言,没有发出什么异议,只是愈加悲伤。
麋竺惊道,“主公何出此言?”
陶谦道,“刘玄德乃汉室宗亲,在徐州礼贤下士,可见志向不小,他既以仁义为本,必不会苛待我那两个儿子,而他那兄弟二人又是英勇之人,或可挡一二。”
麋竺站在原地,没有动作,只喃喃的叫了一声,“主公。”
陶谦说了一会话,很是费了些力气,闭上眼睛,眼泪顺着皮肤流入发际,他道,“我知谯县势不可挡,长公主一向仁善,只希望长公主能看在我已退位让贤的份上,放过徐州,你快去吧。”
麋竺一甩袖子,拱手应道,“是。”而后急忙寻人去了。
陶谦睁开眼睛,看着自己的妻儿,说道,“若刘备能挡,长公主愿意放我们一马,那再好不过,我在徐州经营已久,等谯县兵退,收回控制权不过覆手之间;若不能,趁刘备领兵抵挡之时,尔等快些逃命吧。”
陶商与陶应含泪对视一眼,陶商说道,“既都是要让,何不让与长公主?”
陶谦看着儿子,叹了口气,道,“谯县发兵是为报仇而来,此事不管怎么说,是为父之过,若是收了徐州便饶过首恶,岂不是显得长公主见利忘义?不能放过我,斩草除根,你们也难逃一死。”
陶商和陶应不再多言。
又说刘备驻守下邳失守,退到东海,正是失意之时,就见麋竺来请,见他面有悲色,刘备心下一动,关切的问起陶公的状况。
麋竺叹了一口气,道,“前方战事不利,主公惊忧之下已经病倒了,派某前来请将军过去一叙。”
毕竟寄人篱下,刘备自然不会拒绝,拱手道,“请。”
边走边和麋竺打听,陶公寻他何事,在麋竺看来,刘备既然投靠主公,便是主公之人,哪怕不领徐州,也是要为徐州奋战的,而如今主公欲将徐州让与他,是天大的好事,便没有隐瞒。
关羽抚着长髯,不语。
张飞面上带出些喜意和骄傲来,只觉得陶徐州慧眼识英雄。
而刘备听了,心下自有计较,对于颠沛流离,已经投靠了几方势力的刘备而言,有机会得到自己的地盘发展势力,自然是极大的诱惑,刘备想了又想,只道自己位卑人轻,固辞不受。
陶谦和刘备两人一相见,皆是泪眼盈眶,刘备在房门一见屋内情景,就含泪喊到,“陶公!”
而后踉跄而进。
陶谦见此,也是含泪应道,“玄德。”
等刘备奔到窗前,两人双手交握,含泪对视。
刘备只关心陶谦身体状况,半句不提徐州局势。
陶谦只能主动开口,道,“玄德啊,是我无能,治下不严,以至于为徐州招来兵祸,你是汉室宗亲,又一直有仁义的名声,某欲表你为徐州刺史。”
刘备断然拒绝道,“陶公何出此言,徐州名士甚多,身份高于玄德者,有;智谋高于玄德者,也不少;玄德一客居之人,何德何能敢窃据徐州,陶公不要再说了。”
陶谦还欲再说,麋竺也在一旁劝,刘备态度坚决,而后为防止两人再劝,便告辞了。
刘备领着关羽和张飞回到住处,张飞问道,“陶公自己非要送的,大哥为何不要?”
刘备摇头,道,“我们来徐州没多久,也没什么功劳,驻守的下邳也丢了,有什么资格接掌徐州?”
刘备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我们当初蒙陶公收留已是大恩,现如今又是徐州危急之时,若是我们在此时接手徐州,有趁人之危之嫌,天下人会如何看我刘备。”
张飞甩手,有些埋怨的说道,“嗐,哥哥就是太仁义了,人家是看中了哥哥的才能,非要送,又不是咱们抢的。”
刘备摆手道,“三弟不要再劝了,收拾东西,我们走吧。”
关羽皱眉问道,“去哪?”
刘备背手看着天空,道,“袁术骄奢淫逸,又有叛汉自立之心,我不能投,我们去荆州吧,或能借兵来解徐州之危。”
关羽点头道,“一切听哥哥的。”
刘备又道,“事不宜迟,我们尽快出发。”
第二日,陶谦又派人来请,便已是人去楼空了,只留下书信一封,谢陶公收留之恩,至于徐州,刘备断不敢肖想,请陶公不要再作此言,而后解释去向,为了徐州去荆州了。
陶谦看到书信,长叹一口气,而后看向妻儿,道,“刘备,呵,我倒看错他了,竟是个虚伪小人。”
陶谦的妻儿见陶谦的谋划落空,只无措的问道,“那如今如何是好。”
刘关张三人已经连夜走了。
陶谦看着长子,道,“现如今,若要谋生,有两计。”
陶商与陶应皆是一喜,问道,“何计?”
陶谦道,“要么赶紧逃,从此隐姓埋名,苟且偷生;要么就拿了为父的人头,去向长公主投诚,只是要受许多非议,但长公主为显仁义,会让你们光明正大的活着。”
陶商与陶应对视一眼,选择第一条,往后就得藏头露尾的过日子,而第二条,弑父,他们能感觉到父亲希望他们选第二条,可两人无论如何不敢不能,也做不到。
陶谦又叹了口气,替他们做了决定,道,“带着你们母亲,快走吧。”
作者有话要说:家人重病住院了,手机码字,字数不够,明天补,抱歉!
感谢在2020-05-0621:50:22~2020-05-0717:56: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璃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浅晞10瓶;一壶温酒向长空5瓶;书荒君2瓶;维恰、怀中璧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3章立法
要让陶商和陶应丢下父亲,独自逃生,这两人也实难做到,他二人虽然无甚才能,但自小也是读儒学经典长大的,三纲五常是刻在骨子里的,故只哭不应。
陶谦一时五味杂陈,怒道,“堂堂丈夫怎么做小女儿姿态?还不带着你们母亲走!”
陶谦摔枕砸杯,陶商和陶应一边哭,一边带着驾着悲伤不能自抑的陶夫人往外走。
徐州内的各种恩怨情仇、离愁别绪,一点不影响谯县的攻势,三军齐进,很快就攻到了东海郡。
陶谦拖着病体,披着厚重的斗篷站在城墙上,身形瘦削而佝偻,看着兵临城下,心中仓皇凄凉,已知命不久矣。
陶谦长呼了一口气,闭了闭眼,再睁开,像是回光返照般,猛的拔出身边士兵的剑,架在自己脖子上,对着城下大声喝道,“长公主欲取徐州,陶谦不能拒,徐州有此兵祸,是某的过错,某愿以死谢罪,只盼长公主不负仁义之名,饶过徐州百姓。”
这话表面上大仁大义,实则暗藏祸心。
一方面暗示徐州有此兵祸是长公主想夺徐州,借机发难;其二,给百姓埋下长公主的仁义是虚名的种子;其三,用自尽的方式得徐州百姓感念。
长公主本身就不会对百姓做什么,而他兵败,必定难逃一死,但此时此言后自尽,免了受辱不说,往后徐州百姓过得好,倒是要感念他的恩情了。
连自己的性命都要利用起来,只能说陶谦哪怕年老昏聩,也不愧是一方诸侯。
沮授等人也不多言,毕竟人若想自杀,他们是拦不住的,只是士兵让开,推出了三人,正是陶谦的妻子和两个儿子。
让刘备逃了,已经是他们失手,若再让陶谦的家人也跑了,那他们真无颜在谯县面对同僚了,何况论智计,陶商和陶应逊刘备多矣。
陶谦目眦欲裂,他也是个枭雄,可一生的软肋便是妻儿,当下握着剑柄的手一松,长剑落于地上,整个人仿佛被抽掉了所有的力气。
沮授打马上前,笑道,“陶公实不必如此,长公主仁慈天下皆知,又是奉帝诏督领徐州,徐州的百姓就是长公主的子民。”
程立面色严肃,上前说道,“不过,尔不顾帝诏,忌恨长公主有督领徐州之权,先是授意手下部将刺杀我谯县将军家属,后又派来使者以道歉之名,行刺杀之实,德不配位,故我等奉命前来征讨,押解尔到谯县问责。”
沮授好心的安慰道,“陶公且宽心,长公主仁善,谯县于死刑一道严之又严,况且我等方才已收到消息,曹公经过华神医的救治,已于昨日苏醒,故此陶公乃杀人未遂之罪,罪不至死,请陶公随我们到谯县走一遭,陶公有妻有子,何故轻言生死?”
陶谦的儿子听到父亲没有性命之忧,泪眼摩挲的跪下请求道,“父亲,想想母亲,想想儿子,我们去谯县吧!”
陶谦老泪纵横,身形越发佝偻,他的两个儿子怎么单纯至此,此时公主说不杀,可人到了谯县,便如同砧板上的肉,是生是死全在长公主一念之间。
可如今妻儿皆在他人手里,由不得他不从,罢罢罢,多想无益。
陶谦挥了挥手,示意士兵打开城门,亲自到城门迎接,谯县军入城,自此徐州归属长公主治下,河南统一。
在到谯县的这一路,陶谦心中并不乐观,哪怕入狱的仅仅只有他一人,他的妻儿在麋竺的帮助下在冠桂园置下一住所,已居住进去。
关于如何处理陶谦,谯县高层正在进行政治协商会,之所以如此郑重其实,不是陶谦有多让人忌惮,而是此事涉及三条陶淘想要推行的律法。
其一,罪不及父母妻儿。
对于株连之法,陶淘痛恶已久,但乱世用重典,株连也有它存在的科学性,若是一人做事一人当,便会有那活不下去的人家,铤而走险,牺牲一人以供养全家。
但又恰恰是乱世,把百姓的期望值压得很低,但凡有活路,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逆来顺受,遵纪守法。
豫、兖、青州不必说,徐州也是富饶之地,他们或有实力达到百姓那本就不高的期望值,然后取消株连之罪。
这条律法是施恩之法,通过的阻力很小,于民间更是没有阻力,只肖长公主正式颁布,然后通过对陶谦的处置,使仁义之名更甚即可。
倒是第二条,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即主公强调的法治思想。
这一条,首先伤害的便是在场众人的利益。
郭嘉笑道,“主公此言,倒和商君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以秦之所以强盛的史实来说明,陶淘所言‘律法面前人人平等’有可行性,也是郭嘉在表态,赞同此条律法。
陈宫摇头,不赞同道,“《礼记·曲礼》有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主公此举,怕会引起士林愤慨。”
其余各人暂时没有表态,韩馥作为协商院副院长也列席在座,从他面上,倒是明显看出几分不赞同之意。
陶淘对于自己认定的东西是很执着的,据理力争道,“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应该是自己的才能和德行,而不是靠身份权势的庇佑。”
“以诸君之能,皆可为后人提供优越的教育环境,稍微用心,便可让后人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为何还要一条这样的‘特权’,为后人提供变坏的保护呢?”
这有一点强词夺理了,这明明是士大夫的一种优待,偏偏被她说成了一种以防万一的保护机制。
可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一个道德品质败坏的士大夫,为何还不能施以刑法?以他们的能力,难道还没有自信齐家?
而且主公此言,说是对士大夫的限制,倒不如说是对她自己的限制。
主公坚持法治,她自身也受法治,而律法可是由协商院协商一致通过的。
贾诩第二个点头,道,“某认为可。”
戏志才和沮授亦赞同。
荀家虽是大世家,但以他们家族人员的才智谋略,倒还真不需要这样一条律法庇护,便也点头同意。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权衡利弊后,全票通过。
陶淘颇有些自鸣得意,只觉得自己的口才进步飞快,一两句话就说服了一群人精。
旁人看不出陶淘的小得意,距离陶淘最近,又最关注陶淘的郭嘉却没有错过,郭嘉揉了揉眉心,傻姑娘哟,大家不是被你说服,是看中了这条律法可以辖制你。
第三条,法律要以事实为依据。
这一条怕是寿春的袁术此刻最是苦大仇深,切身体会。
陶淘说道,“比如那些名士们今天说这个,明天说那个,洋洋洒洒就是一篇篇明嘲暗讽的文章,他们骂得痛快了,又因为好文章名气愈大,可是有事实依据吗?天下人的罪过全靠他们的文笔定罪,那还要律法做什么?”
陶淘所说,本意是隐射前头陈留名士之事,但不巧的也暗合了他们诬陷陶谦之事,陶淘说完之后,就有点不自在了。
但看看面前众人,除了徐庶和石韬稍微有些尴尬,就连诸葛亮和庞统两个年幼的都面不改色。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