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人君的决断(下)
“你们有什么资格让奶奶回去……”李婵娘红着眼睛,忽然重重地在地上叩了几个响头,直叩得额头见血,“今日皇天后土所共见,徐大老爷在上,民女要状告李氏父子谋害亲人!若今日能得公道,民女从此遁入空门,为徐大老爷祈求长生,若不能得——”
“李婵娘。”徐鸣山打断她,道,“公堂之上,详叙案情便是。”
李婵娘声声泣血:“五天前,他们二人为换取吸寒食散的钱,欲将我卖与邻村人做续弦,我不愿,他们便拿绳子捆了我架上驴车送到邻村,奶奶趁他们路上休息,想偷偷把我放走,却被他们二人发现。李生追上来先拿柴刀砸了奶奶的后背,李翁后到,用拐杖把奶奶打倒在地,又拿石头一下下、一下下砸奶奶的头!起初奶奶还能说话,我求李生快去找大夫,他就在一边冷笑,直到奶奶没声音了,才愿意把她抬上驴车带走……”
说到这儿,李婵娘抽泣起来,堂上一片静寂,只剩下主簿的毛笔在纸上游走的声音。
“……回家后,李氏父子便出门喝酒,到了晚上,奶奶便不行了,我拿了彩礼的钱,去到处求大夫,大夫来开了几帖吊命的药,可奶奶却还是没醒。李氏父子回家后,发现彩礼钱被我换了药,又将我打了一顿,李翁让儿子去外面捡张草席回来,我就知道他们想把奶奶直接埋了……就连夜带着奶奶逃出了庄子。”
李婵娘说得声泪俱下,便是连堂外怀着看热闹心思的人也为之动容。可这里是公堂,凡事讲求以证服人,徐鸣山听后,神色并无变化,转而对旁侧道——
“主簿。”
那主簿停下笔,抽出一卷案宗,道:“李婵娘所言,昨日衙中已派差役核实,郊东村中的确有村民看见了伍氏被装在驴车上带回宅子,但目击之人听李翁言,是伍氏自己摔伤,并未承认出于殴打。至于案发之地,由于连着两日秋雨冲刷,血迹难以辨认,并无切实证据可以指证。”
徐鸣山道:“李氏父子,你们如何说?”
李家儿子眼神闪烁了一阵,沉默不语,那李翁此刻却是气定神闲道:“草民冤枉,婵娘自幼便受伍氏溺爱,目无父兄,以至于养出她这个骄纵任性的性子。自从嫁的人不合她的心意,她便哭闹不休,岂不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恩将仇报,罔顾她奶奶的疼惜,借着亲人之死生事,依草民看,若是大人由着她这般装可怜,往后天底下的儿女一旦受了委屈,就都敢理所应当地不遵孝道、谋害父母了!”
“你胡……”
李婵娘气急,一旁的卫瑾抢先一步,肃容道——
“那你是不承认杀人之事了?”
李翁叹道:“小郎君,前几日看你前呼后拥的,无非是想充英雄,强按一个罪名给我们这些贫弱之人,可没做过的就是没做过,便是伍氏在公堂上显灵,也会为我这个结发夫君证明清白。”
李家儿子帮腔道:“对对对,我家的事,本就该按着家法办。”
卫瑾年纪虽小,但毕竟身怀皇族教化,无形中便流露出一股贵胄应有的威严。
“杀人是国事,不是家事。”
被他审了两日,李翁虽老成精了,但也有点怕他,便道:“小郎君口口声声说老夫杀人,验伤的大夫是你们的,仵作也是你们的,你们说什么便是什么。草民命贱,也容不得你这般糟蹋,除非拿出证据来,否则就算闹到阎罗殿前,老夫也占着理儿!”
卫瑾回头看着堂外挤挤挨挨的百姓,朗声道:“家师说过,我朝之所以与匈奴蛮荒不同,乃在于我们知礼义,明廉耻,人如树木,一生走来,不知消耗多少父母之精血,百姓之耕耘,故每一人性命皆是珍宝,不可轻弃之。一人行恶有悔,天子便以仁教化,使之明礼知耻。而不知耻、继而毁伤他人性命者,不配教化,只配刑罚。”
……是个仁君,与先帝相比,若是临朝理事,显然欠些威慑。
徐鸣山静静看着卫瑾,心中刚浮现此评语,便又见卫瑾大步向前,掷地有声道——
“大越刑律,杀人者囚二十年,杀亲者边关徭役终身,杀亲而不认者,腰斩弃市!李氏父子,最后再问一次,你们选择教化,还是选刑罚!”
腰斩!弃市!
李家儿子胆寒起来,莫说腰斩弃市,以他的懒惰,连那边关徭役数年都不能接受,惶惶然望向其父。
李翁咬牙道:“小郎君没有证据,就不要随意诬赖人,我等都是清清白白的好人!那日是婵娘路上意欲逃婚,祖母为了追她回来,才不慎跌落,以至于摔得重伤,我等念及亲情,才为婵娘瞒下此事,没想到这小畜生竟不知好歹,反而诬陷长辈!此等不孝不义的恶毒之女,我李家不要也罢!”
徐鸣山道:“公堂之上,不容谎言,这就是你的证词?”
李翁看了一眼李婵娘身后的伍氏遗体,那白布下海露出一截伍氏常戴的破烂手镯,便笃定伍氏已死,发誓道:“没错,若老夫与伍氏之死有一分关联,愿受油锅烹炸!”
“你、你们还要不要脸面?我脸上这道伤,是你们吃了那劣品寒食散,发起疯来用剪刀划烂的,等我伤一好,便想匆匆把我嫁了个麻子……那人可已经六十有余了!奶奶不愿意,你们便动辄毒打喝骂。”李婵娘气得声音颤抖,转而指着李家儿子道,“还有你,你除了生下我,和我有什么父女情分?还不如街边的一条野狗,那是你母亲,祖父打她,你却在一旁叫好,喝了酒,还要学上一学……好在我娘早年便远走他乡,否则早就被你有样学样地打死了!”
在场的所有人,李家儿子都怕,可唯独李婵娘,他从前便打惯了,也习惯了女儿的顺从,猛然这般激烈地叱骂他,一时间所有的焦躁不安都化作怒火。
“反了反了,老子今天不打醒你,枉为人父!”李家儿子手掌高高扬,正要去扇她的脸时,李婵娘身旁的竹床发出一声响,忽然踉踉跄跄坐起来一个老迈的身影,在众人的惊呼声中翻下来,紧紧地把李婵娘护在怀里。
李家儿子满腔怒火骤然熄灭,腿一软一软倒在地上:“爹、爹,娘她……娘她索命来了!”
“奶奶……”李婵娘呆住了,反手去抱住了尚未完全清醒的伍氏,直到感觉到伍氏的身躯还是温暖的,这放声大哭起来。
世上只有她的奶奶,即便是去了鬼门关,只要她在哭,便是爬也要爬回阳间护着她。
“奶奶!你回来了,我知道你不会丢下我一人在这世上的……我知道……”
怀里孙女的哭声逐渐唤回伍氏的神智,她抬头缓慢地看了看四周,略显茫然,最后定格到李氏父子惊骇的面容上。
多年的虐待,伍氏已习惯了压制住那些本能的恐惧与乞怜的冲动,尽量平静道:“你们以为这些年我……我当真不敢去反抗、去杀你们泄愤?只不过我若走了,世上就没人护着婵娘了。这些年,你们欺我比你们多留了一分善,要我的命,我便给你们,可婵娘……我不能让她重走我这一辈子。”
对于行走于黑暗里的人而言,只要有那么一束光,就足以支撑她渡过难熬的长夜。
无数个血腥味的夜里,他们就是彼此的光。
刚刚口口声声说伍氏若醒来必会证明他清白的李翁此刻面红耳赤,随着四周鄙夷憎恨的目光投来,李翁猜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适才伪装的狡赖面孔登时崩裂,怨毒道:“贱妇!你们串供敢骗我!当时就该把你们都杀了!”
“放肆!”徐鸣山猛然一拍惊堂木,古井无波的神情骤然转怒,“阴狠小人,事已至此,不思悔恨,还敢污蔑他人!容你在世,人世间焉有法理?!口口声声说与你无关,现在还敢在公堂之上狺狺狂吠,左右!拿下杀人恶徒!数罪并罚,三日后腰斩弃市!”
李翁被几条水火棍架着按在地上,大吼道:“石太尉三日前就已经颁布诏令大赦天下,你们判我死就是和石太尉作对!是和朝廷作对,就是叛党!”
徐鸣山冷笑一声:“莫说通王还未登基,便是登基了,也不敢管到老夫头上。至于你口里的石太尉,马上就要下去陪你们父子了,到时尔等尽可在阴间喊冤。”
“腰斩、腰斩……”李家儿子看着他一向跋扈的父亲被人抓了起来,当即冷汗俱下,双眼血丝弥漫间,恍惚想起来之前那些岐山郡百姓的闲言碎语。
建昌这边要和炀陵打仗了,若是仗打起来,谁管得了你是黑是白,是达官显贵,还是流寇要犯,到时身份一洗,谁都不知道……
李家儿子趁还没有人注意到他,立时恶向胆边生,冷不丁地抽出一个正押着其父的衙役的腰刀,转而扑向他觉得最容易制服,但身份也最显贵的人。
“拿下!”
徐鸣山昂然怒喝,四下差役唯恐误伤了卫瑾,犹豫的那么一息,忽然堂外有个女子自人群里闪身而入,就近的衙役只觉得身侧冷风一掠,手里的水火棍便被冷不丁地抽走了。
“你——”
“借用一下。”
季沧亭用左手快速掂了掂那沉重的水火棍,不早不晚,刚刚在李家儿子离卫瑾只有一尺前,一棍扫出。
堂上谁也没看清楚她的动作,只听得呼地一声撕风响动,同时令人牙酸的骨碎声响彻鸦雀无声的公堂,李家儿子整个人直接被打飞了一息,重重跌在地上,两条小腿弯折成怪异的方向,他呆愣了一两息后,从未有过的剧痛袭击了他的脑海。
“啊……啊啊啊啊我的腿!我的腿!爹!!!!”
“我没你这孝子。”刚刚那个动作,似是用力过度,季沧亭将水火棍交换给发呆的衙役,活动了一下微微发酸的左手,“为免误会,我先说了,《刑堂九律》三章六节第九十四条,公堂之上若已定罪的犯人行凶或逃逸,在场之人皆有权阻挠,生死勿论。”
季沧亭出手的瞬间,徐鸣山几乎是立刻便站了起来,紧紧盯着季沧亭,见她伤情未再犯,便暗自松了口气。
“人证已指认,相关物证由伍氏堂后指认入档,今日到此为止,主簿,结案。”
刚刚一直奋笔疾书的主簿翻了翻之前的笔录,恭顺道:“回太守,李家郎君三次咆哮公堂,共计二百二十杖,分三次受刑,敢问先从那一笔开始清算?”
季沧亭微微露出意外之色,随后便恍然——这徐老头还是有点私心,难怪比平日安静了许多,原来是为了多记几笔这李家父子的帐。
堂上李氏父子的咆哮声渐渐化作哀求痛哭,而堂外的百姓也都拍手称快。看到教化百姓、声张正道的任务已完成,卫瑾送了一口气,不再关注李氏父子的下场,待交代人去安置好伍奶奶和李婵娘后,便急急追出门去。
“刚刚那个季谋士去哪儿了?本宫有话想问问她。”
“皇孙容禀,季谋士本想多留一会儿,但国公的马车过来把她接走了。”
卫瑾面上疑惑更深,老实说他自己一点学武的天赋都没有,可饶是没吃过猪肉,却也见过猪跑。刚刚季沧亭使的那水火棍横扫一式,即便常人看来是随手施为,但仍是难掩一股无匹的霸烈之势。
……他必须得问问成国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有话要说:皇孙卫瑾主张程序正义,恶人再穷凶恶极,不能以权势倾轧,不能以武力相迫,先教化,教化不成再刑罚,所以他会是个守业的人君。
——————
而季沧亭主张的是非法正义,遇到这种又贱又狠的人,她都是打了再说,反正不亏。
越武帝早期的作风杀戮极重,遇匈奴侵扰百姓,从不留俘虏,一律杀之,也造成了后期执政时举步维艰。
第十一章雪归·其一
入夜前,季沧亭被接到了驿馆。
岐山郡的驿馆也自有些风情,假山上凿出几许凹陷处填上沃土,秋冬一来,便满栽绣球白菊,只是如今已是冬初,枝干上花蕊摇曳,凌冬湿冷的风一过,金白二色的花瓣便铺满了去成钰所落脚的别苑前的砖石道。
季沧亭跨进苑中时,正巧看见随队一同来此的徐翰林。
徐翰林当状元前,也算是徐鸣山的同族后辈,此次借着回乡的这两日四处奔波,拜访岐山名士,好说动他们出山匡扶朝政。
季沧亭记得这人在她手底下做翰林的时候便是个刺儿头,因为文章写得着实精妙,她曾有意提拔他去吏部历练,派人去暗示他准备接班时,这人却屡次称病推举他人。后来她才晓得,这徐翰林早年是成氏的门生,对当年石莽逼宫、血溅宫门之事犹有旧恨,恶其余胥之下,对石梁玉也有诸多抵触,不愿深入朝中的权力中心与其共事。
他醉后曾说:出淤泥而不染者,乃是圣人,可世间焉有这般多的圣人?
眼瞧着他在她手下消极怠工,跟了成钰后,却宛如打了鸡血一般忙前忙后,季沧亭有点酸了。
徐翰林见了季沧亭,也是眉梢一挑,与之前相见时相比,有了些许古怪的意味:“……季姑娘去了何处?竟累得国公亲自派人相寻?”
季沧亭:“徐公想考校皇孙的德行资质,我便去了郡衙关注一二,徐翰林有事交代?”
徐翰林微微皱眉,道:“倒也没什么大事,只是我等身为谋士,只管做好谋士的本分便是。”
季沧亭:“……徐翰林的意思是?”
徐翰林面色冷峻起来:“那徐某不妨说得更直白些,国公为人和善,带姑娘在身侧,不过是看上姑娘的才华,国公与先帝年少时相知多年,外人不可能踏足,先帝和成国公他们、他们……罢了,还望姑娘看在大越危急存亡之秋时,暂时摒弃儿女私情,以国事为重,告辞。”
……哈?
直到徐翰林快步离开,季沧亭才懵懵懂懂地反应过来……这家伙别是因为自己凉了之后,暗中了多年观察的佳偶团聚无望才挂印逃跑的?
季沧亭一时不晓得说什么好,叹着气推门而入,对着正在擦拭一张长弓的成钰道:“你都跟徐翰林说了什么?”
成钰闻言,唇角牵起些许,道:“他今日一来,便说你日前特意买了首饰送给穆大夫,又待与我形影不离,其心不正,劝我用人当慎之。”
这都哪儿跟哪儿出?
“……我哄他还不是为了瑾儿能通过那徐老头的刁难?”
“你没向徐翰林解释吗?”成钰问道。
“他需要什么解释?一个医痴,这辈子就两件事,一个是赚钱,一个是救家里人,等去了炀陵,我就把他要的药给他。对了,我跟你说说,瑾儿今天可给你长脸了……”
季沧亭坐到成钰旁边的椅子上,想起今日卫瑾一步步安排,仿佛看着自己的崽子长大成人一般,欣慰不已地同成钰分享起来。
“瑾儿跟着你到底还是比跟着我好,今日堂上那一番话,持国法之正,安庶民之心,既不刻板受教条圈束,又不以势压人,若我是徐老头,估计也挑不出什么错儿来,你说是吗?”
成钰听着季沧亭对卫瑾的成长赞不绝口,抬头示意了一下,旁边的侍者片刻后便端来了一盏茶。
“慢慢说,用些茶水润润嗓子。”成钰道。
gu903();季沧亭说得口干舌燥,接过来也没多想,一口喝下去,一股牙倒的酸味呛得整个人一抖,强行咽下去,嘴角微微抽搐着看向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