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前寇提学便被宴请过几回,明示暗示的告诉自己家里孩子学业不错,想来这次院试能得个好成绩。
杨提学心想既然你们孩子都学业优异,那本官可要好好考考。,于是想了这么个举人都不一定答得好的题目。
举人答不好,倒是难不住林方旭这个前进士。
破题破对了,就算是答好了一大半。
林方旭顺利破题后,便开始遣词造句,过后又是一遍一遍的反复检查,细细斟酌,一直到天黑才答完卷子。
院试都是糊了名的,寇提学收了卷子,便开始连夜批阅,面对这几千份考卷,题目出得难的另一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破题就淘汰了一大半,再将语句不通顺,写得前后颠倒,立意不明确的挑出去,剩下的也就差不多了。
这时候将剩下的两百多份卷子粗略分个先后好坏,挑五十份写得突出的,坐号写到草案内圈,其它的计入外围。
寇提学第二天中午就批阅好,下午便命差役击锣敲鼓,贴了出去,让上了榜的考生准备明天覆试。
草案不排名次,林方旭意料之中的在内圈找到了自己坐号。
可能是因为考前有林方旭这个前进士的指导,林方启和林方伟虽然不在内圈,但都上了榜。
同一书苑的伍子升、文博远也在外圈。
覆试这天,偌大的考场就只有两百多人考试,还是要求写两篇时文,题目中规中矩。
剩下这些人算是这一届院试考生中优秀者,很快就都轻松地答完题目,午时梆子一响,就都纷纷交了卷,剩下怎么选取,怎么排名次,就是提学大人的职责和权力了。
林方旭几人考完,都回了许府别院,等着第二天下午看榜。
第一场考完寇提学心里其实就有了个名次先后,第二场也只是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几百份卷子很快就批阅好,然后让人去弥封记名次。
最先开的自然是这次院案首,寇提学下属见案首名字,惊奇道:嘿!这案首好像不是出自哪个世家啊?也不知道能不能让人服气。
寇提学讽刺地笑道:反正按你们江浙的规矩,前十名考生的院试文章是要贴出来的,若是不服气,拿自己文章去比较不就好了。
说来这也是让寇提学窝火的地方,哪个地方院试名次不是提学官说了算,谁管你服不服气。
偏偏江浙就不行!得把前十名文章贴出来,要是点了个太次的人为案首,那些个考生能聚众闹得你灰头土脸,偏偏各个世家出身,你还不能怎样。
所以下午开榜时,林方旭除了看见案首处除了写着自己的名字外,名字下方还贴着四篇时文。
前进士的水平还是很经得起考验的,先不说正场两篇水平远超其余考生的时文,就是覆试两篇也是当得起案首的,一时间周围一片道贺声。
这次院试一共取了一百三十五人,林方启也在九十七的位置上找到了自己名字,林方绍一百三十三名,险而又险的过了,林家村三人算是都有了功名。
同来的伍子升中了五十三名,文博远一百零九。
五人上午来时提心吊胆,下午回时高高兴兴,互相恭喜,林方绍更是大呼侥幸。
五人回别院,告诉了送考亲人院试结果,又是一阵笑闹。
夕阳西落时,林子旭便出发去西子湖畔参加提学大人的簪花宴。
簪花宴摆在一艘西湖游船上,除了院试前五十名外,还有提学衙门的属官,以及本地一些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杭州四大书院山长也赫然在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即使北方被蒙奴铁骑肆掠的时候,西湖的歌舞都没休过,更何况是现在。
精美的画舫,灯火辉煌,极尽奢华。
醉人的暖风,歌声悠扬,琴声婉转。
朦胧的月光,墨绿的湖面,似银鱼般缓缓游弋的画舫里,有世家子弟,美酒华服,肆意风流;有峨冠博带的士子,吟诗作画,书生意气;更有那官绅富商倚红偎翠,开怀畅饮。
好一副盛世西子夜游图!
林方旭收回目光,和五十多名新晋秀才坐在船尾,相互寒暄,彼此吹捧。
船头提学大人和四大书院山长正在推杯换盏,各大世家的人也在高声笑谈。
簪花宴说是宴请新晋秀才,但在这里新晋的五十名秀才其实无足轻重,只是借他们一个名头罢了。
显然有的人刚经历了榜上有名的喜悦,还接受不了这种落差,频频抬头望向船首。
第十九章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有小厮匆匆上前,走到提学大人身边,耳语几句,只见提学大人面露惊色,起身出了画舫。
所有人都好奇的翘首张望,不一会儿,只见提学大人陪同一老者入内,后面跟着两个年轻后生。
老者手持檀木珠,身穿玄色长袍,须发花白,面相儒雅中透着刚毅。
身后两个年轻后生,左边年龄稍长,大约有二十来岁,和老者面容相似,一副书生打扮。
右边是位年轻小哥儿却做的男子打扮,头戴嵌宝紫金冠,身穿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唇如花瓣,目若秋波,鼻梁挺直,如墨画的眉间英气勃勃。
船头的世家代表,书院山长见老者进入画舫的那一刻,便都纷纷起身,拱手相迎,林方旭等新晋秀才虽然大多数人都不认得老者是谁,但跟着起身总是没错。
老者走到林方旭等人前面,含笑朗声道:这届院试案首是哪个啊?
林方旭突然被点名,只得上前两步,回道:学生金华府林方旭,正是此届案首。
老者听完,哼笑道:看来许昭那小子肯定没跟你提起过老夫了,连见了师公都不认识!
这下林方旭终于知道老者是谁了,许先生的授业恩师,商仲淹,字希文。
前朝兵部尚书,现领着太傅虚衔,致仕回祖籍杭州养老。
洪武帝曾说,没得到两位贤臣辅佐,实在是人生两大遗憾。
其中一位是林方旭先祖,林伯礼,和洪武帝差了好几代,怎么着也是遇不到了。
另一位便是商仲淹了,说起来,商太傅还算是洪武帝的救命恩人,这又得从前朝说起。
蒙奴范京时,皇帝、官员能逃都逃了,只有当时的兵部尚书商仲淹留下,率领指挥剩余士兵和京都百姓坚守京城。
洪武帝孤军被围时,也是他给了大皇长哥儿调兵令,后更是和洪武帝左右夹击,将蒙奴驱逐出了汉人土地。
洪武帝登基后,拜其入阁,他称与蒙奴交战时伤了根本,婉辞了。
洪武帝无法,只能加封其为太子太傅,从一品,允其归去。
建文帝登基后,又加封其为太傅,正一品,位列三公。
林方旭上辈子只闻其名,没见过其人,此时忙改口道:弟子见过师公。
商仲淹也不多为难他,只拍拍他肩膀道:好小子,去年过年,你师父就给我看过你的文章了,得个案首也不算埋没了你,走!随老夫去见见各位山长,也让那几个老家伙看看,不是只有他们四大书院的人,才当得了案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