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
正所谓,兵者如水,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两军对阵,在临战前固需“庙算”,可这个“庙算”最多只能算出在战争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同时针对这些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大概方略,——这个相应的“方略”只能是大概的,不可能具体到细节。
故而,文丑、孙坚在战前针对徐荣、胡轸、吕布可能会驰援太谷的这个可能性,并没有定下什么具体的应对方针,只是讨论出了一个“先破徐、胡、吕,再击太谷”的大致方略。
孙坚蹙眉说道:“现我所忧者,徐、吕兵速,而胡轸兵缓,徐荣、胡轸有可能会同时到达。”
胡轸离太谷近,徐荣、吕布离太谷远,正常来说,即使他两部都来驰援太谷,然却必是胡轸先至,徐荣、吕布后至。如果是这么个情况,文丑、孙坚就可以借着这个时间差来安排战斗,比如说:先集中兵力打掉胡轸,然后再对付徐荣、吕布。若是这样,仗就会好打一些
可现在的形势却是:吕布出人意料的先到了,吕布一到,徐荣定不远矣,换言之,也就是说,徐荣、吕布的行军速度超乎了文丑、孙坚预料的快,而本该先到的胡轸却居然如此兵缓,迟迟未至。
这就出现了一个变数。这么一来,胡轸、徐荣就可能会同时到达。确如孙坚所言,如是出现这个局面,仗的确就不好打了。其实,对这个局面,文丑、孙坚在战前也是有讨论的。
当时定了两个应对的办法。一个是设伏打援。徐荣、吕布的援不好打,因为他俩来的方向是在太谷关北,胡轸的援相对来说好打一点,可以找个合适的地方,设个伏,痛打胡轸一顿。再一个是声东击西,或可云之“围魏救赵”。
胡轸如来驰援,留在伊阙、广成的守军必就少了。可分一支偏师,急往伊阙或者广成,佯装欲攻,从而使胡轸首尾两端。不知去留。胡轸如去,当然很好,如若他留,一来可以把佯攻伊阙、广成变成真攻,二来即使仍击太谷。胡轸因心念伊阙、广成之故,也定无多少战意。
这两个办法各有优劣。总而言之,文丑、孙坚定下的战略方针可分两层。
首先一个是先打胡轸、徐荣和吕布的援军,待打掉这两路援军之后,再围攻无援之太谷。其次一个再打胡轸、徐荣和吕布这两路援军中,选择胡轸是主攻方向,无论胡轸早到的也好,又或者他是和徐荣一起到的也好,都先打他,打掉他这一路。再集中力量打徐荣、吕布。
孙坚又看了会儿地图,说道:“好,就按你我早前部署行事!”
计既定下,文丑、孙坚便广遣斥候、探马,去探胡轸的动向,同时在太谷关西边寻找合适的设伏之地。大谷关东西各有几座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中可埋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