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2 / 2)

大魏王侯 淡墨青衫 1578 字 2023-10-09

“四更了,还有一更时间发榜。”有人大声叫道:“今日与会的同年,都能高中。”

一阵轰笑声传来,接着传来一阵拖拉桌椅的声响,显是新来的俱是举子,都是约好了来这与东华门不远的飞燕楼中,静候新科进士名单传递出来。

沿着朱雀大街东西的酒楼中,还有各家客栈,想必都是有不少举人彻夜难免。

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闻,这可不是虚言,进士名录会汇编成册,记录在礼部和吏部的档案之中,同时通过邸抄传阅天下。

新科举人的行状,包括祖上三代,本人的姓名和籍贯,身貌特点,都会用小册子的形式传递天下。

在各路的缙绅册里,一旦中了进士,才有侪身于其中的本钱,否则的话,哪怕通过发解试,中过举人,仍然是穷措大,上不得台盘,诗写的再好,名气再大,始终是个“名士”,而只要中了进士,只要不被追夺禁毁出身以来的文字,这一辈子都是官员,是“缙坤”。

虚名之外,就是有实际的好处,俸禄优厚,待遇也优厚,很多实际的好处都会接连不断而来。

免身丁,免田赋,政治和法治上的特权,融入官僚集体之中,家族成为缙绅世家,从此不再被杂税丁役所苦。

除了原本就是官绅世家出身的举子之外,多半的人都是希望能通过考试改变自身和家族的命运。

寒门读书的士子,能走到眼下的地步可是相当的不容易。

没有人想再苦读三年,再考解试,再入京考一次。

每次考完出来,总得要歇息一两天才能回过神来,那种疲惫,可不比挑几百斤的麦子走山道更轻松。

“人中兄?”楼下有人接着道:“神思不属啊,这几天还在研究你的农学?”

“可不是,有名的农呆子嘛。”有人接着道:“陈人中这几天是把京师的各家书局转遍了,农书买了一大堆,看来真是有志于此了。”

有人笑道:“若人中兄能中,为一方父母官,那地方的百姓可是有福了,最少每亩能多收三五斗上来。”

众皆大笑,大魏的制度是年龄越大,考中进士一般也只能任佐杂官,前途不大,所以年过四十还至京考试的举子相当稀少了。

没有大的前途,付出太多,能坚持下来的当然就少了。

朝廷主要是为国养才,而不是希望一堆中老年人为了富贵一辈子钻在书堆里,故纸堆里的学问究竟有限,这是太祖的原话。

入京考试的举子,多半是二三十岁的壮年,一般的人如陈佐才那样,二十来岁考过一次,最多两三次,也就放弃不考了。

青年人说话直接,众人也明显在戏谑那个叫陈人中的举子,徐子先不是太在意,转头一看,却是见身后的方少群正凝神细听着。

那个叫陈人中的举子沉声道:“若真的能叫治下百姓多收些吃食,那就真的是天大的善政了。不瞒诸位,经世致用的学说,我看过不少。凡治安,刑罚,名教,钱谷诸事,现在地方治政是以财赋为第一。财赋收的多,考评就是上上,别的事都是假的。因为朝廷要养兵,但以在下看来,足兵也要足食。财赋都被朝廷拿去养兵,地方上的百姓却是衣食无着……在下是荆南郴州人,我们荆南的百姓以白天耕田,晚上为盗闻名,老实说,郴州确实多盗。然则,若不是衣食无着,赋税过于沉重,百姓难道乐于为盗?郴州去岁大辟人数是七百四十一人,上报提刑司的不过数十人,国家每岁大辟三千余人,其实光是荆南一路,每年大辟人数都超过万人。那是捕盗之后,当场便加以刑杀,以大魏律,盗案不报,就是地方官府捕盗之后可以当场刑杀,无需上报提刑司周知。我荆湖南路一路,一年被杀的盗匪多达数千人,可是盗贼却是越杀越多,所为何来?百姓太苦了!若是人人衣食周济,何苦冒着大辟的危险去为盗呢?所以在下于农事上多下功夫,能叫几户人家多收些粮食,少几个被大辟杀头的盗贼,在下自以为便是善政了。至于考评上上还是下下,却不是那么叫人在意……”

四周一片寂然,徐子先也是有些动容。

举子之中,居然也是有这样的人物,令人从内心赞叹其人的品性和为人。

而且,嘴说是没有用处的,这个陈人中被人称农呆子,看来真的是在农政之事上下了苦功夫,若其人真的有所成就,那就是个了不起的农学家了。

“这穷措大……”姚平忠也赞道:“倒是个有心人,要不是他们人多乱哄哄的,我要请他上来喝两盏酒。”

“会有机会。”徐子先笑着说了一句,再和方少群对视一眼,又看了眼陈佐才,陈佐才会意,自后座席间慢慢起身,往楼下去了。

“第六盏,沙鱼脍,炸沙鱼汤。”

“第七盏,炒鳝鱼,鹅掌炖。”

“第八盏,螃蟹酿,奶、房玉蕊羹。”

“第九盏,鲜虾羊蹄脍,南炒膳。”

“第十盏,洗手蟹,鲫鱼汤蛤蜊。”

每一盏都是换着新鲜的热菜或汤上来,佐酒极佳,人们慢慢饮着酒,闲聊,或是起舞助兴,并没有召歌妓,却也是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