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1 / 2)

汴梁城外陈桥驿,旌旗招展,锣鼓喧天。

数以十万计的百姓们正在围观历史性的一幕。

击败北地鞑虏归来的丞相魏王,终于是在官家第三次主动禅让的时候,选择了接受。

见着魏王接受禅让,众人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赵桓觉得自己终于是脱离苦海了,希望着能够混个山阳公的待遇。

蔡攸等朝臣觉得新朝终于立了起来,自己这些早早就被划为丞相门下的,可算是名正言顺,不用担心赵宋宗室卷土重来找他们算账。

武人们觉得轻文重武的丞相登上大位,他们这些武人好不容易才得到提升的待遇算是有了保障。

平民百姓们更是放下心来,觉得给自己分田分地发钱免税的丞相做了官家,不用担心田地宅院什么的再被收回去,更加不担心会再遇上丰亨豫大时期的苦日子。

换源app】

至于真正失落的赵宋宗室,已经没人去关心他们的想法。

从赵桓的手中,正式接过了象征着身份的玉玺,李云泽当即宣布大宋就此终结,从此之后立国号为明,更年号洪武!

之所以选择这个,当然不是因为他仰慕某位张姓鼠胆教主,纯粹的是因为出身草根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唯有洪武大帝一人而已。

李云泽自己也是草根出身,自然感同身受。

那些个什么出身高贵的宗室后代,例如某位中山靖王之后,或者是某位能够召唤陨石的大魔导师。

那些个什么世家门阀出身的贵族,例如某位据说骑着只剩三条腿的马都能在敌军之中杀个七进七出的天可汗。

那些个什么地方军阀出身的军头,例如某位喜欢欺负孤儿寡母,自己喜欢披着黄袍,弟弟喜欢玩斧头的太祖皇帝。

这些起事的时候不是有血统就是有实力的家伙,李云泽的感触不大。

反倒是开局一个碗,真正白手起家的朱洪武,才是真的让人敬佩。

回到汴梁城内,李云泽终于是全家搬入了皇宫之中。

那真的是马车如海,行李如云。

浩浩荡荡的搬家持续了一整天,络绎不绝的马车几乎挤满了御街,在宣德门那儿还造成了交通拥堵。

帝姬们都是兴高采烈,对她们来说这就等于是搬回了娘家去居住。

至于说父兄失去了皇位什么的...

我们又能怎么办呢?不过是弱质女流,哪怕是在床榻上都不是丞相的对手,什么也做不了啊。

再说了,父兄他们不都是还活的好好的嘛,最起码没被女婿妹夫给卡察掉。

改朝换代的时候,这么多的皇族能够保存性命,已经是一个天大的奇迹了。

至于潘金莲等京西来的妹子们,那就好奇多了。

毕竟是传闻之中的皇宫,现在能够住进去绝对是好奇的不得了,车窗打开左顾右盼看的不亦乐乎。

扈三娘与琼英她们更加不在意,只要求自己的宫殿里能够有足够大的习武场就行。

毕竟相比于其她妹子们,她们对李云泽的吸引力更多的是来自于习武的强健体魄,能够解锁许多高难度的动作...

要说问题,倒也不是一点都没有。

之前赵佶与赵桓的后宫们,此时还都是住在皇宫之中。

曾有人试图上书李云泽,将这些妹子们都给遣返回家,或者是跟着太上皇...太太上皇们一起安置出去。

只不过文书却是被蔡攸给卡住了,还狠狠训斥了一顿。

‘陛下最好这一口,要你多管闲事?’

升级为太上皇的赵桓以及太太上皇赵佶,没能等到山阳公的待遇,依旧是住在羊圈里整天写悔过书。

一如后世那些苦逼的网络写手一般,整天都要写,而且写出来不但没人看还要被看守指责这里不好那里不对,然后一通教训。第二天还要继续,一天都不敢断更。

至于写悔过书的酬劳,倒是增加了不少。

除了标配的硬馒头之外,还多了蔬菜。

这些蔬菜都是他们曾经的尘世因果自己在院子里种的。

帮忙说服尘世因果的话,还能偶尔得到奖励,吃些猪蹄子啥的。

别的不用多说,反正这辈子是别想离开羊圈了,除了被抬出去的那天。

比起历史上的待遇来说,其实已经是好很多了,至少汴梁城没有五国城那么冷。

李云泽也不会像是金人那样,直接就是夫目前...咳咳。

平定辽地之后,李云泽从现代世界购买众多的粮种,许多这个时代还没有的种子,像是玉米什么的都开始大规模种植。

粮食充足也就意味着人口的增加,人口多了国力自然而然的就会增强。

大明对内深化整顿,着重推广教育,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

不求各个都能成大苏学士那样的旷世奇才,但求最起码人人都能读书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