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 第66节(1 / 2)

如果今天来的是其他王爷皇子,和稀泥过去也就过去了,找一个“漂亮”的说词交差即可。

可是四爷不行。

偏偏四爷还表现的如此直白。

林达则是愁大清目前的水师实力,水师用来作何?不就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利益?如今英吉利的国家利益受损,如果开打,大清对上英吉利水师,有多少胜算?太难了。

四爷观察他们的表情。

结合这几天他对西洋各国情况的专门了解,结合这一路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国库满了,儿子把世界上最好的大船和火器发明出来的底气,追问道:“两位可是有顾虑?”

“本王这一路南下,发现沿街的铺子,贩卖洋货的非常多。发现大清国有很多洋人定居,还发现了‘福寿gao’”的馆子……本王非常纳闷。

皇上对西洋各国的态度一直是非常警惕和防范,朝廷三申五令地要求沿海地方加强戒备,缘何在沿海重地,看不到一点儿严查的踪迹?如今朝廷有令,不去思考其中会有的原因,不担心国家,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

四爷的话里带出来一丝丝严肃,可是谈起大清海关对西洋各国的严查和防范,说起当今沿海各大世家对西洋各国的态度,施世纶和林达更不好说。

这里面牵扯到的当地势力,各种形式,甚至于各种历史原因,太过于复杂。

四爷面无表情。

他当然知道各地方官为了政绩,各大世家为了家族利益,都对走私,甚至自己直接参与走私,对洋人和大清国人私自出入境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道理,四爷明白。

“当年施公统一小琉球后,朝廷内部曾经产生了一场对其弃留的讨论。是施公据理力争,在众大大臣中一力主张守而不弃。”

“施公作为统帅亲身经历对小琉球的战争,‘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皇上当年就是听了施公的谏言,在小琉球设置设立台湾府,派兵严加防守。”

“本王还记得,施公曾经对此说过一句话,‘荷兰红毛无时不在涎贪大清,亦必乘隙以图’”

施世纶……心里一动,神色一动。

他父亲说过的话,他当然记得。

林达想起父辈们纵横海面的荣光,也是面色动容。

就听四爷接着说道:“本王翻阅四大海关的防务事宜,当年朝廷开关与外国贸易,对往来货物不限制,但对外国商船的活动极为注意,对逗留外国的中国人也防范极严。皇上曾经亲自下谕地方官在沿海各地增设炮台。”

“‘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1必受其累,国家承平日久,务需安不忘危。’本王出京的时候,皇上还是重复这句话,皇上--对西方人始终是存有戒心。”

第60章

…………

这天的上午,云台山的一处小院子里,四爷和施世纶、林达进行了一场“友好”的交谈。

施世纶、林达只觉得,避无可避。

其他都不论,他们是大清人,土生土长的大清人,身为大清国人,在大清需要的时候,当以大清为先。

施世纶苦笑,在心里叹一声。

四爷,恩威并施,拿情和义在他们身上压。若是不答应,就是有负于先人的荣誉,有负于这一身官服,有负于一个大清人的自称。

脑海里浮现开海后沿海百姓的幸福笑容,施世纶决定赌一次。

站起身来,其貌不扬的脸上浮现一抹坚毅,给四爷深深地鞠躬行礼,声音里带着一股子当年跟随父亲参加澎湖海战的勇气。

“四爷,不是吾等推脱。四爷为国为民,小臣敬佩,但有所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当年,郑成功在台湾的时候,曾经长期依靠海上力量与朝廷周旋。据小臣所知,在当时就有一些西方人士曾直接参与郑成功的军事行动,其中,有一批来自一个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尤其活跃。”

“郑成功出口糖与鹿皮,从他们手里进口西洋枪炮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另外更请求他们帮忙训练炮兵,战争时更有借用英国炮兵手作战。”

四爷眉心一跳。

“本王这些天几次听到这个英国东印度公司,文贤且细说。”

施世纶和林达没想到四爷听说过这个名号,皆是惊讶。

林达直接愤怒地表示,“末将没想到四爷也听说过他们,他们是进入京城了不成?简直可恨。”

“四爷有所不知。这家公司是我们翻译的名字,类似我们大清国的商行。大约一百多年前,英吉利大不列颠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

然后随着时间的变迁,这家公司从一个海洋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掌权者。据末将从其他出海人口中得来的消息,这家商行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

说到这里,林达将军的脸上露面一抹嘲讽的笑。

“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几十年的贸易特权。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令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

“好像……一个国家一样。公司据说共有一百多个合伙人,不光是控制了印度,还在世界各地都有贸易点,占据人家的地盘垄断生意。

主要贸易货物是棉花、丝绸、靛青、硝石和茶叶。和葡萄牙人,荷兰红毛,法兰西人……竞争,打仗,都是一群吃人的土匪、强盗。”

施世纶安静地听着,脸上的神色倒是平静;四爷耐住火气听完,猛地站起来。

双手负后不停地踱步,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一个商行,一个能力堪比一个国家的商行掌控了印度,朝英吉利贩卖硝石这类制作火器的必备物品……

这实在大大地出乎四爷的认知。

过了好一会儿,“既然他们控制了印度,还很早就伸手到了南方沿海,那么……”

他们在大清,有没有贸易点?开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