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 第125节(1 / 2)

哎呦呦,皇上挺开心,“弘晙阿哥还能看出来江南人的‘气宇轩昂’、风骨凛然,玛法很骄傲。”

虽然是笑话的语气,但皇上是真的很骄傲于乖孙孙的这双眼睛。

人都说江南人温柔,提起江南就是烟雨朦胧、美人美景,可是皇上最看重的却是,江南人的风骨,江南人的文风。

“苏州不光有美景美食,还有大名鼎鼎的‘苏作’。明天上午背书,下午和玛法去见苏州的匠人。”

皇上一副“大方”的态度,弘晙阿哥……为难。

大名鼎鼎响彻云霄如雷贯耳的“苏作”他当然想去看,苏州的匠人,不论是家具摆设,玉雕核雕,建筑,还是制扇,竹木乐器、刺绣缂丝服饰……都是传承悠久,做工细到。

可是背书……一个上午……

弘晙阿哥不大乐意,可他发现玛法不通融的样子,委屈巴巴地答应下来。

“弘晙知道了。”小嗓门也焉巴下来,垂眉耷眼的小样儿。

皇上心里暗乐,牵着乖孙孙的小胖手继续逛街,买好几幅上等精美的苏绣给他寄回北京做礼物,小孩儿果然又开心起来。

…………

第二天,阴雨绵绵,可是江南的小雨衬托将来的建筑和油纸伞,别有一番趣味,弘晙阿哥喜欢。

弘晙阿哥为了下午的逛街,一大早就麻利地爬起来,一上午“辛苦”背书,下午顺利地和玛法来到几处作坊。

说起对家具,对家里一切用具摆设的审美要求,弘晙阿哥也是随了他阿玛,对于内务府新做的家具风格,用材厚重,装饰华丽,不大喜欢。

卧具、坐具、起居用具、屏蔽用具、存贮用具、悬挂及承托用具……床塌、椅凳、桌、案、几、屏联、箱柜、台架……拔步床、架子床、罗汉床……宝座、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

弘晙阿哥初到宝山,一副看到心头好的模样,欢欢喜喜地眼花缭乱。

买买买,然后一呼隆打包寄回京城。

“玛法,这个紫檀的镂雕笔架好,三伯喜欢。”

“玛法,这个紫砂莲蓬活籽镇纸好,八叔喜欢”

“玛法,这个水晶竹节的笛子好,九叔喜欢。”

…………

眼冒绿光,看什么都好,谁喜欢什么都记得清楚,什么都要买回家,亲玛法……一面感叹乖孙孙这份心意,一面不想搭理他的兴奋。

但是弘晙阿哥自愉快自快乐。

“玛法,这个官帽椅子好。”弘晙阿哥的小胖手指着一对儿椅子看向玛法,振振有词,“原木原色,就这样不要任何雕饰的原味儿才好。”

亲玛法……小孩儿还知道什么是“原木原色的原味儿”?

官帽椅,酷似官员的帽子,采用最新的木框镶板作法,在椅背立柱与搭脑的衔接处做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搭脑两端的下面作榫窝,压在立柱上,椅面两侧的扶手也采用同样作法。只用一块整板做成的背板作成“s”形曲线……

黄花梨的材质,无需任何雕饰,单单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观的木质纹理,形成一种椅秀美高雅的风格与韵味。

确实是比雕花雕的到处都是耐看,但是皇上不松口。

“现在的家具风格变化,对比前朝,各有优点。”皇上如是回答。

弘晙阿哥小眉头一皱,大眼睛里黑白分明,清透如水,明白地表达他的不认同,“玛法,内务府的几个木作处,阿玛说他们用料很浪费,阿玛担心说,长此以往,紫檀木不够用。”

“阿玛还说紫檀木生长很慢,现在的紫檀木,都是前面几百几千年长出来的,就好像东北的东珠一样长得慢,最好不要开采过度。”

阿玛说……阿玛担心说……阿玛还说……皇上不舍得对乖孙孙生气,华丽丽地迁连到乖孙孙的阿玛身上。

“弘晙说得有道理,这个方面确实应该注意。”

语气干巴巴的装模作样,说着话,皇上还看向随行的官员,作坊匠人。

随行的官员,作坊匠人……面上一本正经地表示谨记于心,皇上英明,心里哦哈哈哈地欢呼不已。

小四阿哥说得对,小四阿哥威武,小四阿哥您多说几句。

说起来现在大清国在家具风格方面的变化,虽然不大明显,可他们都和四爷一样,都有感觉到。

不管是苏杨还是两广的文人们和匠人们都明白,皇上只是喜欢那份浑厚、庄重,喜欢在装饰上求多一点,求满,求富贵,求华丽一点儿……可他们担心外人不知道,担心外人没有皇上的审美,瞎折腾,祸害还没长起来的树木。

可他们都不敢和皇上说啊,四爷也不敢和皇上说,就小四阿哥敢。听听小四阿哥说的话,就好像说这道菜盐巴放多了,要改,就这么简单,然后皇上就答应了。

苏州知府施世纶哈哈笑,“小四阿哥,前面还有一家木匠作坊,我们进去看看,好不好?”

“老匠人家里的大儿子因为天花去世,自从牛痘法子出来,一直感念皇上的恩德,听说小四阿哥喜欢小白虎,专门雕刻出来一套小白虎的积木。”

小白虎的积木?

弘晙阿哥瞪大眼睛,看看玛法。

内务府也有做,可是民间匠人做的,一定不一样,弘晙阿哥好奇,可是他不明白,感恩玛法,不是应该给玛法做吗?玛法喜欢梅兰竹菊,还有那些代表祥瑞的瑞兽。

可是皇上却是真的欢喜,兴致勃勃地领着人去看。

老匠人和施世纶的讨巧,挠到皇上的心痒痒处,皇上老人家嘴上“谦虚”,可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就喜欢听别人夸他的乖孙孙,就喜欢别人对他的乖孙孙好。

第103章

说起来积木,还是有去年春节弘晙阿哥给弟弟妹妹准备年礼的时候,带动起来的一股风潮。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滱水》:“唐水泛涨,高岸崩颓,城角之下有大积木,交横如梁柱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