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2 / 2)

“还不曾想好呢,现在距离年关也不远了,我打算先休息够了再说。我虽考中了举人,年纪毕竟还是太小,至少往后的两届会试我是不会参加的。可巧这次我和卫世子在一个夷人的手上得了些大齐没有的种子。听那夷人说,那些都是粮食的种子,因此我拿了些让庄子上的庄户们试种。在年前,我还得仔细看着些。”贾瑚一点都不敢让顾相爷知道他此生最大的梦想,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哦?新粮食?这倒是新奇。”老相爷对贾瑚的表态十分满意,捋捋胡子,笑容满面的说道,“不错,原先外祖父还怕你小小年纪便考中举人,会被俗世以及世人的夸赞迷昏了头,说不定以后会有伤仲永之嫌。没想到你的心性却是极好,如此外祖父也就放心了。”

顾相爷:“只是你总不能往后几年都拿来休息吧,会试和乡试毕竟不同,需得有个师父可以给你好好指点。正好老夫听说沈侯爷和杨先生将会在年前回京,虽说杨先生收徒的条件极为严苛,但总该试一试,方能知道事情可不可为。”

“外祖父所说之人,可是是昌隆十五年的状元,婉郡主嫡子,杨柳杨逸之吗?”如果真是那位,那还真是不容易拜得上。

昌隆正是当今的年号,自当今登基至今,已经将近三十年了。

顾相口中的沈侯,正是武成侯沈暄,字伯霖,武成侯府前身正是开国功臣武成伯,沈暄在继承伯府前,就是驻守北疆的年轻将军,后来更是靠着军功,将爵位提升一等,成为一等侯爵,在大齐这些勋贵中,可算是独一份了。

至于那位杨先生,却是安宁侯与婉郡主的嫡次子,自幼聪明伶俐,三岁识文,五岁能诗,十岁就凭着自己的能力考中了举人,十六岁参加当年的会试,一举夺魁,最终得了古往今来第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这位杨先生,是当朝的大儒。

只是多年前不知道是因何原因,却是辞官游山玩水去了,后来听闻曾在北疆沈侯驻守的地方见到过这位杨先生的身影。这次听说还是因为沈侯在一次战事中受了重伤,这才回京休养的。也是他这个小外孙运气好。

当然了,他可不是只为外孙打算了,小孙子顾砚也在名单内呢。

不过那位的师可不好拜呢,以前多少有才华的年轻学子想要拜入他的门下,最终都没能成功。那位的身份又重,顾相爷虽然桃李满天下,两朝名相,那位杨先生也不一定会买他的账。他这两个小孙儿能不能拜师成功,只能看他们各自的运气了。

“正是呢,外祖父和杨先生有几分交情,前些年杨先生有意要收个弟子,还请老夫帮他留意呢,只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寻到合心意的罢了,说不定咱们瑚儿就能入了他的眼呢?”顾相爷笑看着外孙和小孙子,他家这两个孩子比那些所谓的青年才俊强了不知道多少去了。

得知顾相爷给他找的师父是这位,贾瑚的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整个大齐的学子那么多,想拜入杨先生门下的人多不胜数,他不相信自己会优秀到让杨先生收下他的地步。

“不过,此事若不可为,明年瑚儿就去国子学吧,你的年纪毕竟还小,又离开京城这么多年,也该同京城里的这些子弟熟悉一番,你们府上的族学却是算了,等琏儿再大一些,也去国子学进学去的好。”

正在拨弄魔方的贾小琏听到这话,整个人都呆住了,泪眼汪汪的看着自家大哥,“哥哥……”

贾瑚看到他那双湿漉漉的眼睛,差点心软了,他也不想去国子学好么。狠了狠心,转过脸不看他,“别看我!外祖父是为你好,你可以不考科举,可是该念的书还是要念的。”

“外祖母……”

“行了行了,瑚儿和琏儿难得来家一趟,你就这么吓唬他们,要是把他们兄弟两个吓出个好歹来,看我饶不饶得了你!”顾太太怜惜的拉过贾琏,摸摸他的头,“我的儿,你别听你外祖父的话,你要是不喜欢去国子学念书,外祖母帮你寻个好先生,咱们哪儿都不去,就在家里念。”

顾相爷瞪了老太太一眼,“慈母多败儿。”

老太太并不理会他,笑眯眯的对两个外孙说,“别理你们外祖父,还有外祖母给你们撑着呢。”

贾瑚冲他家外祖母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多年未见,两位老人家并不想那么快的把贾瑚放回家去,硬是将人留了三天。

在徐老太太故去后,顾家的两位老人家填补了贾瑚对于家中老人的情感,在决定到外祖家拜访之前,贾瑚就有意想在顾府住上两日了。

反正他们兄弟两个年纪小,许多事情还轮不到他们们来操心,两个人就这么心安理得的住下了。

本想着住上三五天,替他们的娘亲顾氏尽一尽孝心呢。谁想,第三天一早,贾家就派人来接他们了,准确的说,是来接贾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