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圣之门 [校对全本]》TXT全集下载_64(1 / 2)

“哦?怎么吃,怎么喝?是谁为她调养的?是什么人有这等能耐,当年就是阐宗都束手无策!”青衣男子闻言,眼眸之中,透着精芒。

姜言的体质非常的特殊,一旦能够活下来,造化惊人。

当年阐宗也来人了,续命之法,就是他们所留下的,然而也只能够续命而已,没有办法修复她先天破损的本源。

因为姜言的先天本源破损得太过厉害,哪怕是续命代价都非常之大。

“是一个八岁孩子,来自农家许氏,眼下他就在洛邑城中,说起来这个人的身份来历也很不简单。”黄玄化顿了顿,把当日所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细说了一下。

“原来如此,夏荣之水?感觉似乎有在哪里听说过……”青衣男子显然对于许宗懿很有兴趣,他感叹道:“先天道体,十生十死,自古难全,姜言能够这般造化,子孝前辈居功至伟,此番我要带她回阐宗,老宗主亲自开口,说要收她为关门弟子。”

黄玄化闻言,也不由得心神巨震。

天人族阐宗老宗主,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成为他的弟子,却是求而不得。

对于自己的少主来讲,这个机会着实难得。

先天道体,本源缺损,根据缺损程度的不同,存活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虽然十生十死,自古难全,但也有一些缺损较少的人,同样可以活很长时间。

先天道体,修炼能够有寻常人所不能及的体会,就算这种体质先天本源有缺,但如果能够培养成材,虽然无法像其他人一样活得长久,但这些人的修炼心得体会只要留下来,对于一个大势力而言,是有极大帮助的。

“那我们呢?少主刚掌戊己杏黄旗,阐气军自古追随……”黄玄化并不想离开姜言。

“放心,到时候你们都会一同来阐宗的。”青衣男子的一句话,让他欣喜若狂。

阐宗,是很多人穷尽毕生之力都想要去的地方。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前往。

眼下,如果姜言被老宗主看中,那么整个阐气军进入到阐宗里面,将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他们自小都在道家姜氏当中,不是没有想过要进入阐宗,但由于自身一代代的使命传承,纵然有机会前往阐宗,也不能够擅离职守。

但如果姜言被看中的话,他们又属于她的护将,这就另当别论了。

尤其是被阐宗老宗主看上,这更是很多人几百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分,他们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造化。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何况是一直守护在姜言身旁的家将。

对于道家姜氏而言,这一夜,注定有很多人无眠。

毕竟让阐宗副宗主这般等姜言这么一个小丫头,着实不妥。

可是青衣男子又不让他们打扰姜言,不少人心生羡慕,毕竟他们都是活了漫长岁月的人,老得成精了,自然能够猜得到,姜言必然得到阐宗中地位极高之人的青睐,才能够有这等待遇。

当年文王府,礼教的人断言她活不过二十岁的时候,道家姜氏很多人都不看好她。

可是姜子孝依旧用尽各种各样的办法,为她小小的身体进行续命,并且还让她修炼了,可以说,为了让姜言活下来,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因为文王府与礼教反复推测过姜言的性命,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所以姜家不想在她身上浪费过多的天材地宝,所以这些年来,姜言续命所用得都是姜子孝毕生所积淀的财富,基本上与道家姜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故而姜言虽然年纪不大,但在姜氏大族之内也算是看尽人间冷暖。

姜子孝老祖在她心中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是夜,姜言似乎心有所感,结束了闭关的状态,从房中走出。

见青衣男子落座在庭院当中,当即朝他行了一礼。

“见过副殿主。”她不卑不亢,不缓不急,眼前的青衣男子,她在很小的时候见过,当时他是来为其看病,随行之一,乃是姜子孝请来的人。

姜言至今记得他的容颜。

“嗯,老宗主要收你为关门弟子,可愿意?”青衣男子看着姜言,很是满意,这么多年过去,这孩子的确长大了。

这些时日,姜言闭关,几乎重修引气境,凝神境,修身境夯实了自己的根基,眼下与之前截然不同。

“我曾经答应过老祖,要秉承先祖遗志,守卫天下万民,让我道家姜氏一脉得以世代传承。”姜言很平和,虽然她很想去阐宗,但也表示,以后有可能要回来。

若是换成其他人,只怕早就已经跪拜谢恩了。

“老宗主说了,不会限制你未来的路,一切随你。”青衣男子对于她,更加的欣赏。

这一种从容与平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并非故作姿态。

“那自然愿往!”姜言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看向九天星辰,道:“如果老祖还活着,只怕会很开心,这是他生前对我最大的期望。”

“让阐气军休整一番,你这几日就在我身边,等在易殿选好弟子就带你们一起回阐宗。”青衣男子站起身来,气质如仙,他容颜俊美,眼眸清亮,如同九天星辰。

姜言来到他的身旁,两人腾空而起,直接离开姜家。

黄玄化立即转身,通知姜言直属的阐气军,对于他们来讲,也是迎来一场大造化。

在道家姜氏,诸多族老都看在眼中,艳羡不已。

“没想到姜言这孩子,终究还是熬出头了。”

“子孝当年不惜一切代价,为其续命,最后还搭上自己的性命,如今看来是值得的。”

“可惜他没有看到这一天。”

“不管怎么说,这对我姜家来讲是一件好事,这么多年来,也就这孩子能够让那样的人物看上。”

“东圣海所贯连的世界,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来得宽广,大周皇朝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一隅之地而已。”

“姜言这孩子以后注定还是要回来的,到时候对于我姜家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昔日所有不看好姜言的人,如今一个个都以她为荣,所有人都知道,她这十来年所吃的苦,算是熬到头了。

对于姜言来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看好或是不看好,她早就不在意了。

她只想让姜子孝得死,死得有价值。

那是将自己视如己出,在所有人都放弃自己的时候,他依旧不惜一切代价救自己的人。

第一百七十四章易殿观礼

易殿。

乃是礼教的核心之所在。

殿前的广场,占地巨大。

可以容纳下成百上千万人,如今礼教都在为阐宗布置到时候选拔弟子的场地。

阐宗选拔弟子。

大周皇朝上上下下,诸多王孙贵胄也都会前来观礼。

座位的安排,防务的布置,都在有条不紊的布置当中。

孔政将整个法纪殿的事交给颜渊来做,仲路在一旁辅助。

天人族,阐宗,前来洛邑城收取弟子,这个消息早就已经传遍整个大周皇朝了。

然而,能够来洛邑城,参加选拔之人。

原本就是从各地诸侯的领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可要进入礼教,还有一道门槛。

就在前几天,通往礼教的道路上已经人满为患了。

想要进入阐宗有两条路,一条就是眼前这种情况,他们前来大周皇朝挑选弟子,每个人都要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才有机会参与竞选。

另外一种,要惨烈得多,那就是渡东圣海,寻找到天人族阐宗所在的道场,要知道一路上有诸多凶险,到了还要经受住入门试练,才有机会成为阐宗的弟子。

前者毫无疑问,是风险最低,成功率也是最高的,故而整个洛邑城才会有今日这般盛况。

眼前,在礼教有百块试金石。

如果想要得到参与阐宗的竞选,必须在试金石上打出紫金华芒,才有资格。

要知道,能够打出紫金华芒之人,原本就少之又少。

基本上都是像姬岳这样级别的存在,他要参加阐宗的选拔,也要走个过场,以示公平。

不仅是他,姬雪,陆仙,南宫武也都接受试金石的考验。

任何人,想要参与阐宗弟子的选拔,都必须走这一遭。

每天都有无数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因为他们连礼教试金石都过不去,要知道想要进礼教原本就是非常严格的事情,如果没有足够的天赋,都没有资格进入。

当年孔政天赋足够,但尤其长相过于凶恶,也被拒之门外,更别说要进入阐宗了。

天人族只会挑选人中龙凤。

洛邑城近乎人满为患。

礼教要帮阐宗过掉九成九的人,最后留下最精锐的部分,才有资格进行阐宗弟子的选拔。

虽然有些人不甘心,但却不敢在此地闹事。

因为洛邑城中拥有绝对的实力,能够镇压所有。

百块试金石拦路的结果,依旧有三万人通过试练考验。

能够通过之人,不是天赋超然之辈,就是身份显赫之人,自小受精心栽培,如果能够得到阐宗器重,对于自己的家族也能有很大的助益。

甚至大周皇朝如果乱起来的话,都能够得到阐宗的支持,道家姜氏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所以很多人都不惜一切代价,都想要进阐宗。

就算当一个外门的弟子,都比在大周皇朝要来得好。

在阐宗,就意味着有更高的机遇,能够走到更高的修炼境界。

相传,在东圣海,连接着更广阔的世界,只是哪怕是诸王侯都很难触及。

哪怕是幽天子想要横跨东圣海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更别说是诸王侯了。

如果能够把自己的血脉送到阐宗,就意味着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天地。

在礼教的主持之下,将所有来洛邑城中参与选拔的人,全部都筛选一遍。

这一日,这些人手持入选令箭,进入礼教,来到易殿前。

礼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进来,不少人都被礼教的气势所震撼。

虽有三万之巨的精锐,但却无一人敢窃窃私语,更不敢大声喧哗。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如今谁都知道阐宗诸多高层存在,就在礼教之中。

他们井然有序,在法纪殿的安排之下,根据自己不同的境界,前往不同的方位。

阐宗的门槛很高,哪怕是入神境的弟子都会收。

然而就要看他们能不能够通过来自阐宗的试练。

农家许氏,在文王府中的人全部都被请来礼教。

因为过些时日他们就要回到太行山,天人族阐宗也算是混古大族,久居东圣海外。

来大周皇朝招收弟子,十年一次。

也算是难得一见的盛会。

有些人落选,甚至就选择在洛邑城居住下来,等待下一个十年。

十年复十年。

有些人落选数十次都没有放弃,因为在他们看来,唯有进入阐宗才是最好的出路。

文王,武王的位置,安排在易殿门口。

居高临下,可见三万人在易殿广场前,准备接受阐宗的试练。

很有意思的是,农家许氏被分为两拨人,一拨在文王府的坐席当中,一拨则是在武王府的坐席当中。

除此之外,还有礼教六殿殿主,与双王平起平坐。

在双王以及礼教六殿主之下,则是天官太宰,地官大司徒,春官大宗伯,夏官大司马,秋官大司寇,冬官大司空,根据级别往下排列。

当日卫冬临的父亲,卫康就在其中,毕竟今日也是自己的儿子参与阐宗竞选。

大周皇朝王孙贵胄,前来观礼,也是表达对于阐宗的重视。

几乎整个皇朝的精锐都前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