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源安全来看,华夏还曾经是石油出口国呢!当时的石油能替华夏从国际市场上换来宝贵的外汇。而后来,华夏迎来了历史性的大发展,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长,很快由出口国变成了完全的进口国。
这个时候保守的国人已经非常不安了,但时代不会因为他们的不安而停滞,所以只能看着进口占比越来越多,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当初因为百分之三十就紧张不已的华夏人,最终也只能接受进口分量甚至超过国内产量。
能保证能源来源的相对稳定,和能源生产方保持一个同盟关系,这已经是能源工作的胜利了!
现代人为了自己的现代生活,为了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只能接受各种各样的风险,各种各样的不安全。
刘彻下意识地觉得陈嫣这种靠进口粮食稳定粮价、满足需求的操作是不对的,这违反他过去的经验。但因为这是陈嫣的操作,陈嫣过去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失手过。他很难想象陈嫣会注意不到如此明显的问题…所以一时之间他又觉得或许陈嫣也有自己的道理。
反应了好一会儿才道:“如此是不是…不合适?”
陈嫣当然明白此时此刻刘彻的迟疑,解释道:“并无什么不合适的…过去诸夏小国林立,彼此之间征伐,这才不能将稻麦寄托于他国。可如今南域诸国,与大汉十分遥远,大汉不会去征伐诸国,诸国也无能力北进。既然如此,诸国有余粮,而缺诸夏的丝绸、糖、铁器等等,彼此之间往来,有何不可呢?”
“若是担心天灾致使南域诸国减产、绝产…让嫣来说实话,就算是汉家田地耕种,也有同样的可能。”在这个时代,农业生产对抗天灾的能力基本上为零,哪里都是一样的。
“非…”消化了一下陈嫣的话,刘彻才缓缓道:“非是如此…只是…”
“若是南域诸国坐地起价,以作威胁…”刘彻说出一个担忧。确实,命脉捏在别人手里,就要考虑到被‘敲诈’的可能。
陈嫣听了就笑了:“南域诸国之间彼此相邻,反而互相征伐频繁,是不可能齐心协力的。一国抬价只是一国的事,有的小国只会想着趁别人不卖粮之时多卖些!再者说了,就算南域诸小国齐心协力了一回,还能去天竺呢!天竺一样湿热,也是粮仓!”
刘彻一听陈嫣这个解释,道理上是被说服了。但是始终觉得怪怪的,非要说的话,理解归理解,让他自己去操作,他是不会去这么操作的。这就像是后世有些人用下月还款就免息的某借贷app,就算是免息,也很难去使用,就是不习惯欠钱的感觉。
别看刘彻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也算是一个激进派,勇于也善于创新,其实那也是在他充分了解的领域。一旦进入到他陌生的领域,他本能的抗拒也是存在的。
“如此观之倒还好,但…”刘彻说到这里有些说不下去了,他想说的是,将粮食安全寄托在国外,始终是不安全的。但让陈嫣改变做法,不从国外进口粮食,似乎也不太对。因为那意味着青徐扬这些地方的棉花田、甘蔗园要改种粮食,至少原本种粮食的那些要改回来。
但这怎么可能呢。
这甚至不是陈嫣的问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家受利益驱动经营这些,就算陈嫣不这样做了,也有的是人这样做,补上她空下来的市场份额。
通过朝廷下令,勒令这些人停手,杀一圈人、罚一圈人,估计会有效果。但这样凭空制造一波人头滚滚,也实在太粗暴了,就算商人没有地位,也不是这么搞的(再者说了,其中还有不少贵族、豪强之类)。
更关键的是,通过甘蔗园、棉花园消化北方的破产农户,这本身就是过去几年缓解社会矛盾的一个办法。随着中原农民破产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不只是刘彻收税重了不少,也是因为汉代发展到了这个时候,土地兼并成为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已经不是建国之初地广人稀的时候了),反而还得进一步鼓励甘蔗园、棉花园!
想当年,陈嫣和他说起甘蔗种植园可以缓解北方农民破产带来的社会问题,他当时还只当是一种可能——虽然北方土地兼并、农民破产是肉眼可见的趋势,站在他的位置对一切都是看的清楚的,但是事情发展地这样迅速,其他方法应对起来又是那样无力,这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
最终刘彻也只能摇摇头,问陈嫣:“南域诸国来粮真那般价廉?途径万里,途中不该损耗许多?”
陈嫣笑嘻嘻地道:“陛下也知嫣在辽东建了造船厂,这耗费可不小!若不是海运有利可图,何必如此上心呢?”
其实陈嫣在别的地方也有造船厂,比如蓬莱岛…不过就不用说的那么清楚了。
这样说着,陈嫣倒是没有藏私,将海运的一些事情给大概说了一下。海运是水运的一种,而且相比一般的水运运量更大,也更不受河道汛期之类的影响(海运当然也有自己的弱点,不过优势确实是这样)。
即使是在现代社会,海运也是以价格低廉著称的,在没有火车、飞机、汽车运输的古代,这一点就更明确了。像是贩运粮食这种事,正常情况下路途超过百里就很少有商人去做了,就是因为成本!
牲畜运输需要人、需要畜力,人在路上要消耗粮食,牲畜也一样。别以为牛马可以吃草就不费料了,先不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可以吃的草料,就算是草料可以就地补给,也不可能纯粹吃草!
简单来说,草料中含的营养不够,要支持牛马整天运输,得喂精料,就是粮食。这也好理解,那些牛啊羊啊,整天吃草吃个不停才行,现在让他们跑运输,吃草的时间就被大大缩减了,这种情况下就得喂它们吃更营养的东西。
有什么问题吗?
人和牛马吃的也是携带的粮食,一旦运输路程太远,路上消耗掉了过多的‘货物’,这生意也就没法做了。
水运解决了这个问题,不用畜力,而且需要的人也大大减少。相比起运输的量,人一路上消耗的量简直不值一提!也是因为此,有条件使用水运时,粮食等大宗薄利型的货物都会尽量使用水运。
只是水运依托于自然地理条件,很多时候只能是陆运的一种补贴……
而现在东部沿海的海运,运力又是普通水运不敢想象的了。
陈嫣给刘彻描述新一代海船的大小,说明这些船如果装满粮食大概是多少。最终算了一笔账,运输成本低的惊人!至少不会比从国家其他地方调拨粮食的成本更高了。
刘彻过去知道海运这回事,但并不知道其规模,现在听陈嫣说到她还有海上船队,觉得这个规模恐怕小不了——船只的运量陈嫣已经告诉他了,由此他可以估算出陈嫣的海上生意到底有多大。
而且这只是最低估计。
惊讶过后,他有些好奇:“南域诸国…能有多少钱?”
陈嫣明白他的潜台词…和那种小国做生意,能卖多少货出去呢?骨子里是对那些国家的轻视。
“到底是一国之力,以一笔生意来说,也不能说小了。”陈嫣自己是实话实说。如果只当对方是一个商业上的合作伙伴的话,任何一个小国也不能说小了。
“再者说了,除南域诸国,南下之后可往西去,天竺、安息等国也在,这些都是大国了!”说到这里,陈嫣又高兴了起来:“罗马,还是罗马最大!和罗马的生意做的也大!”
虽然陈嫣的商队第一次真正自己踏上了罗马城的土地,但在此之前,彼此的生意已经开始了。在船队探索到红海的时候,已经可以在埃及进行贸易了!贸易量可一点儿不小!
之前罗马想要得到大汉的商品,得靠中间商安息帝国,安息帝国的商人往来于大汉和罗马之间,赚够了利润。现在陈嫣的船队从海上出发,等于是绕过了安息帝国的势力,直接和罗马接头了,这也算是砸了人家的饭碗!
这还是这个时候消息传的慢,安息帝国还没有反应过来。等到反应过来了,陈嫣在安息帝国的生意都会受到影响。不过也不可能因为安息不乐意,陈嫣就不做这些了。她当初开拓海上航线,为的就是打通东西方。
怎么可能因为安息不乐意就不干了!
罗马显然也默契地向安息帝国隐瞒了消息,虽然不知道能瞒到什么时候,但能多瞒一会儿就多瞒一会儿吧。
对于罗马来说,陈嫣船队带来的商品更优质、更丰富、价钱更低!而且这个时候埃及是罗马的行省,还能让埃及收一波税!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有动力和陈嫣的船队在埃及做生意!
在知道今后船队会越来越多后,埃及这边活动的罗马商队都变多了!
说实话,陈嫣真心觉得这是个好时代!现在集团可以说是生产多少产品就能卖出多少产品…如果不是因为她有打通东西方的想法,这个时候不开通通往西方的海上商路都没问题,因为大汉国内的消费市场已经很大了,可以消耗掉她的产品。
当然,现在可以销往南洋,销往中亚,销往罗马,这会让商品生产进一步扩大,始终保持扩大动力…这也是好处。
罗马势力范围内的人口也不少了,其中并不缺乏拥有很高消费能力的人群。或者说这种人占比很低,然而再低的占比,总人口一多,绝对数量也会多起来。
大汉的丝绸、玻璃器、瓷器、蜡烛、香水等等都在罗马深受欢迎,另外,船队还会在沿途售卖货物、采买一些当地商品。比如在天竺,就会采买一大批胡椒。此时胡椒已经在大汉开始种植了,但供给本土市场都还差得远,就更别说外销了。所以想要给罗马卖胡椒,只能从天竺这个原产地想办法了。
相比起华夏这个‘邻居’,天竺的胡椒似乎更早旅行到了遥远的西方。事实上,早在埃及法老时代,胡椒就已经是地中海沿岸世界有名的调味品了…有名且名贵!由于中间商赚差价赚的丧心病狂,且完全垄断了贸易,胡椒的价格在古代非常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