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暴君养大 第162节(1 / 2)

我把暴君养大 花心者 1857 字 2023-09-08

器灵喜欢看他有关节,骨感的地方,从来没提醒过他。

古扉也不在意,抱着枕头在被子里躺了一会儿才起身,懒洋洋朝廊下走去,刷牙洗脸,完了给自己做饭,把昨天剩余的食材一口气乱炖掉,边炖边把没处理完的奏折处理上。

吃饱喝足也没出去,在空间又逗留了一天,把空间余下的活都一一干了,之后才出来。

他在空间里待了将近两天,外面才亥时,又到了要睡觉的时候。

好在在空间干了一天的活,在外面又是倒头就睡,睡眠质量令人羡慕。

空间里的时间调慢,不用管,器灵今儿难得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古扉身上,跟着享受了一把倒头就睡,没梦没起夜的好睡眠。

第二天一大早,元吉进来喊人,有元吉就代表着要上朝,在正事面前古扉还是很认真的,按时起床由人伺候着洗漱,然后用膳。

早膳很清淡,按照古扉的口味,清粥和各种菜式,古扉只喝了粥,夹了那么几个菜,他要吃菜太麻烦了,要先由食善局的人夹一筷子尝尝,没死他才能吃。

吃饭的时候大概是想到了那个会扎发髻的宫女,视线来来回回在众人面前扫视。

他以前都是站着,从上往下看人家的后脑勺,今儿反过来,从下往上,瞧不见后面,望了许久也没找着那个人。

【左边那个小姑娘挺好看的,你再回头看一眼。】

古扉想都没想拒绝,“不看,你这个色狼,连女孩子都不放过。”

四周还有人,突然听到这么一句话,吓的连忙低下脑袋,小眼睛滴溜溜转。

还是元吉识趣,挥挥手,让伺候的人都下去,他自己也离远了些。

跟随了这么多年,就算陛下刻意掩盖,还是叫他发现了,陛下时不时会对着空气说话,有时一聊几个时辰,有说有笑,就好像屋里真的有那么个人,很是骇人。

悄悄的问过太医,没说是谁,太医告诉他,有可能是癔症,还说了癔症的反应,他瞧着皇上也不像癔症啊。

平时都很正常,没出现易爆易怒的情况,除了脾气有点难以捉摸之外,一般情况下都很好相处。

他伺候了陛下三年,大大小小也没少做过分的事,比如说让皇上教他读书,在皇上的桌头写字,用了皇上的笔墨,皇上从来不生气,最多心烦的时候赶他罢了。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癔症,可是不是癔症的话,解释不通啊?

他后来倒是想明白了,毕竟调查过皇上。

记得数年前,陛下身边跟了个小宫女,与他在冷宫相依为命,后来那小宫女消失不见,他派人多方打听,如何都找不着人,就像这个人从来没出现过一样。

细想一下陛下老爱买女孩子的东西,让他试穿,什么衣裳,发簪,鞋袜,还学起了女孩子的发髻,昨儿更是鬼使神差问他,知道胭脂水粉怎么用吗?

他当然不知道了,但是他晓得,跟陛下谈话的那个肯定是个女子,亦或是她消失之后陛下过于伤心,不肯接受,在脑子里幻化出一个她来。

不是没有这种情况,他看过医书,曾经也有人得过一样的病,后来为了给他治病,戳穿他那个人已经死了,病人伤心欲绝,先是发疯了几天,之后跳进河里活活淹死了。

有这么个前车之鉴在,他当然不敢戳穿陛下,万一陛下也跟那个病人一样怎么办?

他在皇宫里当差那么多年,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宠奴才的主子,自然不会让这样的主子发生意外。

所以平时就算看见了也只当没看见,然后私底下派人寻找那个女子的踪迹,只不过这个人宛如人间蒸发,竟连一点线索都没有。

又不好问陛下,这事也只能这么拖着了。

他怀疑那个人在摄政王手里,用来在关键时刻威胁陛下,唉,摄政王还真不是一般的坏。

他站的也不算特别远,还是叫他听到了,陛下对着空气抱怨,说那个人让他暴露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怎么了呢?

确实以为他怎么了?陷入的太深,已经认不清那个人已经不在了。

“陛下,该上早朝了。”他提醒了一声。

古扉回神,“知道了。”

他站起来,刚要朝外走,耳边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钟声。

“你搞什么?”他第一时间以为是器灵搞的鬼。

【不是我。】

“是丧钟!”元吉震惊的说着。

能让宫人敲响丧钟的,只有三个人,皇上,太后和太皇太后。

外面有人急匆匆进来通报,“太皇太后薨了。”

啪!

古扉手里正要拆的糖掉了下来。

【太皇太后今年才五十多岁,怎么就薨了?】

古代人成亲早,太皇太后十二岁嫁入皇家,当年有了儿子,十年后又生了一个,两个都平安活了下来,孙子都有了,她才五十多岁,上次瞧她头发只是有些花白而已,如果说自然死亡的,它不信。

【二皇子不会这么蠢,在这个时候对她下手吧?】

不是自然死亡的,那就是有人害他,谁还用想吗?肯定是二皇子。

【也有可能是旁人,趁机除掉太皇太后,还能让摄政王和梁将军的仇恨无法化解,摄政王在对付梁将军的时候,自然没办法腾出手多做别的。】

他俩真枪实弹的干起来,无论谁输谁赢,那个人都可以渔翁得利,所以也有可能是丞相干的。

古扉没说话,只矮下身子将掉落的糖捡起来,没有拆,塞进袖子里,片刻后才道:“去看看。”

元吉连忙在前面带路,古扉跟在后头,问前来报信的太监,“皇叔通知过了吗?”

那太监压低了脑袋,“已经派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