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根据设备配置,按月支付租金。”丁驰给出答案。
“这是设备配置清单,你看看。”姜新燕说着,取出一沓纸张,递了过去。
200纳米,看到这个数据,丁驰心中一震,激动不已。在后世看来,这个真不算什么,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绝对代表着领先科技,当时最高性能的光刻机才是193纳米。
丁驰故意压着时间,装模作样的看着资料,一会眉头紧锁,一会儿“吧咂”几声,一会儿又摇头嘘气
让他这么一弄,姜新燕不禁狐疑:什么情况?相不中,还是东西不行?”
终于,丁驰放下了纸张,缓缓的问道:“有没有先进一点的,比如70纳米的机子?”
“70纳米?有这样的机子吗?”姜新燕反问。
丁驰暗暗一笑,很肯定的点点头:“有了,早就有了。”
姜新燕“哦”了一声:“我们没有70纳米的,只这一台还弄不清楚呢。”
不够专业呀,那就好办了。想至此,丁驰打开了话匣子:“前年秋天,老荷国推出了一款机子,就是70纳米的,这款机子……”
其实丁驰这是偷换了概念,平常说的设备纳米数是指光源长度,而他这里提到的70纳米其实是光刻分辨率,但他故意混淆了,谁让她是外行呢。
听着对方一通滔滔不绝,对比70与200的差别,姜新燕的心理预期值不自觉的降了下来。之所以分不清混淆概念,一是因为姜新燕确实不在行,二是也由于要保密而没能提前详细请教。
收住长篇大论,丁驰一副勉为其难语气:“确实差的多,已经属于淘汰产品,不过既然说到这了,你开个价吧。”
姜新燕尽管心里没底,但还是说出了之前期望值:“一百万。”
丁驰冷笑一声:“一百万?姜董,有点儿诚意好不好?哪怕丁点儿诚意也好呀。”
姜新燕反问道:“我那可是三千多万的设备,月租一百万多吗?那你开个价。”
丁驰吧咂着嘴:“要我开价呀,十,十五万吧。”
“什么?这不是抢……”姜新燕很是起急,但还是没有说出那个“劫”字。
“您要这么说的话,那就不好谈了。”丁驰说到这里,站起身来,作势欲走。
当然丁驰并非真走,也没走成,两人又继续讨价还价,最终丁驰给出一个价格——月租三十万,并声言这是“良心价”。
姜新燕并未接受这个价格,依然绷着“四十五万”,不过却回复“由双方专业人员现场看机子”。
接到丁驰电话后,诸葛默然和焦甄第一时间赶到首都。
当听丁驰简要说明情况后,焦甄张大了嘴巴:“丁老板,三十万,这不是明着捡便宜吗?”
“是吗?”丁驰反问一句,马上又说,“对方还没同意,还在绷着四十五万。”
“那也不多,也是捡便宜。”焦甄嘟囔道。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