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斐连忙道谢。
曲英:“我还得跟你说谢呢,今天下午你交代那么多细节,都是我目前需要改进的地方。要知道,请个专家给我指点这些问题,一次少说也得花上千块。”
月季墙两侧,是用完整的青瓦圈的一个小花坛,里面种的是绣球,明显去年秋里曲英也是买的大苗,现在差不多已经到了花期,蓝紫梦幻般的花色十分迷人。
更别说小院里处处可见的花箱花盆了,里面种的各种花,有天竺葵、百万小玲、太阳花等等,全都在盛花期,白的橙的蓝的紫的,深深浅浅的红,浅浅深深的橘,整个小院简直就是在花的世界中。
“像在逛花市。”程帅吐出气,说道:“英姐你花种得可真好,有你这样耐心悉心的照料,相信你大棚里的菜也会有很好的收成。”
曲英已经知道这两个小伙是林斐的同学,也是农学院的学生,她客客气气地谦虚两句,随后在烧烤时简单说起了她来这边的经历。
曲英之前从事互联网工作,年轻时太拼命导致身体和精神上都有些问题,看现在还挺流行到农村疗养生活,找了一千多里地,最终决定在桂瑶村定居,并在村书记大力推销下,承包了这边20亩荒地。
“不过这边的地实在太便宜了,一亩地每年承包价也才370块,我那阵子在网上看了个纪录片,大概讲述的是一个生态农场的建立。当时桂瑶村的书记不一直推荐我去搞那什么大棚菜种植项目嘛,我寻思着先搞大棚菜让自己农场先有一定的营收能力,然后再慢慢去建设生态种养一体化的农场。”曲英道。
林斐不得不承认这个曲英姐确实很有想法。
她看起来也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子,没想到深入聊聊才知道她今年竟然已经46岁了,而且女儿也都送去国外大学在读。
“真的很少像您这个年纪,有您这样的魄力和执行力。”程帅道。
曲英还聊到了她之前在城市里住着时,就特别喜欢在阳台养花,那时候她还曾想过,要是年纪大了,在大厂没有竞争力就辞职做个城市阳台养花的博主,她为此还提前做过市场调研。
“从前年起,城市阳台种植相关产业和产品在这两年当中,业务交易金额都在直线攀升,特别是从去年到今年,简直翻了一个倍都不知。我猜测接下来市场肯定也会往这边偏移,都说时尚是个圈,我觉得流行趋势应该也差不多,接下来几年时间里,家庭种植相关行业和近距离生态旅游行业也会掀起一阵小波澜,就跟十多年前那股子农家乐的市场潮流一样……”
张儒赫听着抿抿唇。
从曲英那边回来,林斐就忍不住问起程帅:“你们那边村书记,或者镇政府会对投资企业下这么大的扶持力气吗?”
“就比如说个她投资盖大棚,做园区水电建设?”程帅撇着嘴摇头,他说:“这是你们这边有产业化的优势,曲英她的农产品只要生产出来,高价卖不出去便宜了总能卖的,所以政府也不愁她生意做不成,所以给她投资前期的基础建设,后期靠税收也能稳赚不赔。
但我们那边不一样,我们那儿还没完全达到产业化,政府倒是很欢迎有人来投资,但到底政府自己都没底,所以在扶持这种中小企业发展时资金给得很谨慎。”
林斐大概是能听懂。
倒是张儒赫,他这会是憋不住了,看林斐两人之间短暂沉默,他另外挑起一个话题:“我觉得曲英说得挺有道理,最近的露营热不就是近距离生态旅游行业兴起的一个写照吗?而且最近互联网上确实有很多视频博主跑到农村租房,前期做改造农房的视频,后期住进来还可以拍三农题材的视频,反响都挺不错的。”
林斐两人看向他,等待他的下文。
张儒赫拍拍林斐肩膀:“我觉得你完全可以把你家的院子重新拾掇出来,差不多就跟曲英姐那种,然后开民宿,结合聂泽租的那个农场的经营模式,把菜地一块块租出去。”
程帅也是眼前一亮:“对啊!你买不了学校的菜苗,但完全可以介绍同学的菜苗帮忙销售嘛!到时游客在你这边租上一小块地,打的旗号就是能近距离买到淮大农学院的优秀菜苗品种,一块地收三百块,你负责日常管理,他们只需要周六周天过来摘摘菜,体验体验农家自然生活。到时不光租地能收一笔钱,游客住宿你又能收一笔!”
林斐很感谢这两个朋友给他出的这么一个主意,但林斐暂时不打算这么搞。
听上去就好累的!周一到周五伺候地里的菜,周六周日还要照顾过来玩的游客,一周也就七天,天天不得闲。
那林斐跑来村里还图个什么?不如去盛海拼拼闯闯呢。
张儒赫看林斐兴致缺钱,他挑挑眉:“你不干啊?”
听到林斐浅浅的“嗯”一声,他又问:“真不干?”
林斐:“……”
他虽然没说话,但满脸都写着拒绝,张儒赫便道:“我倒是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我想去做个试试,回头去跟你们村书记聊聊,注册个公司折腾一下。”
林斐可有可无点点头。
说实话,张儒赫在这儿搞还不如去淮大附近哪个村子搞呢。毕竟淮市是个省会城市,人口超过两千万,比起杨关这种人口不过几百万的地级市市场前景不知好多少倍。
就在程帅为好友这副不上进样子恨铁不成钢时,胡大海这边惊得差点跌掉下巴!
他是镇上规模最大的种植户,干了这么多年下来积累的经验自然丰富异常,胡大海对每种植物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了然于胸。
在他合理控制大棚室内温湿的前提下,他种下去的秋葵已经率先结了果子。
作为大棚老板,胡大海一家自然最先吃到,不过就是一道很家常的秋葵炒鸡蛋,愣是叫家里三岁多大人正愁他不爱吃青菜的“狗见嫌”,抱起盘子吃个精光!
吃完,“狗见嫌”还抹抹嘴巴,冲老爸老妈要道:“晚上还要吃秋葵。”
胡大海妻子也惊呆,问:“大海,你确定这秋葵是咱们家大棚种出来的?”
“啊!”胡大海也惊呆,但很坚定地还是发出一个特别肯定的声音,这就是自家种出来的大棚菜!
大棚菜是远不如当季菜好吃的。这一点,专门种大棚好几年的胡家两口子心里门儿清,所以赚钱之后,他们家一般吃的都是超市里最贵的有机菜。
这些有机菜都是从全国各个有机种植地露天种植采摘的蔬菜,有机是有机了,露天也露天了,但当中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菜是不耐放的,菜商为了减少运损,一般都会在菜只有六七成熟的时候就提前采摘下来。也就导致蔬菜是健康了,但味道不好,跟大棚菜也没差多少,都寡淡无味。
但这次自家的秋葵就不一般了啊,吃起来清香当中带着一丝回甘,黏液滑、不涩口,关键是肉质层也够厚实,吃起来爆汁爆浆。从味道、从口感、从品相,王珍珍是丁点儿都不敢猜,这竟然是今年自家大棚种出来的?
看妻子这样不可置信的表情,胡大海突然想起来了。
他道:“这个秋葵品种不一般,是淮大农学院一个学生从他们学校搞的内部种子,说是品种特别特别好,当时我也没敢多买……”
越说,胡大海就越是后悔,他怎么当时就没把那小子家所有种苗都包全了?
王珍珍也就是这两年在家照顾小孩,大棚那边去得少,但当初他可是跟胡大海一起建大棚的女人,对于大棚菜和非大棚菜市场的了解她同样认知深刻。
王珍珍当机立断指挥丈夫:“你现在就叫人把那些秋葵上面的大棚给撤了,咱们现在就拼着上市晚一点,也要做出来个非大棚菜,到时候价钱肯定比早秋葵可以卖更好。”
胡大海嘴角动了动,跟老婆坦白:“我当初就买了几十棵秋葵苗,不过还有些青椒甜椒番茄这之类的。”
“一共多少棵?”王珍珍已经对这个过于谨慎的丈夫不想多说什么了,她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止损。
胡大海:“二百多、不到三百吧。”说时,胡大海自己都想给自己两嘴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