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风暴在持续了十几个小时后渐渐平息了下来,日冕层很快就随着风暴的结束恢复了往昔的模样。只是在光球层上留下了木星大小的暗淡红斑,这对于太阳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
几天之后,这个仅存的风暴印记也会在对流层的冲击下消失,太阳短暂露出的獠牙又会收敛到最常见的温柔形态中。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只有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的行星轨道上,一个浑身焦黑的孤独星球在默默讲述着刚刚发生的一切。热气和熔岩在其表面有气无力地挣扎着,那颗曾经被称为“蓝星”的星球却没有了一丝色彩。
她表面的水分大多数已被蒸发,余下的液态水被火山灰和熔岩搅拌成灼热的粘稠泥浆,在曾经被称为海床的巨大盆地中翻滚。闪电和风暴在浑浊而滚烫的酸雨中咆哮奔涌,曾经的生命乐土成了太阳系最大的坟场。
也许一些最为顽强的生命依然能在强酸、高热、缺氧、有毒的恶劣环境中幸存下来,它们会开启新的一轮生命演化。或许还会有新的文明在废墟中萌芽,但宇宙却不会给他们无限的空间了,甚至不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此时被巨大的光帆群拖拽着正逃离太阳系的月球也没有了曾经的模样。正对太阳的月面在炽热的太阳风高能粒子中变成了熔岩的海洋,就连高耸的锚杆塔也没能幸免,倾倒在了熔岩海中。
幸而,贯穿月球的锚杆受力并不依赖于裸露在月面的锚杆塔。如胶泥一般蠕动的熔岩海在太阳风暴强有力的冲刷中,像强风中的树枝一般抬不起头来,冷却之后正月面就像粉刷匠精心修整过的一般光滑圆润。
背月面虽然没有受到太阳风暴的直接吹拂,但在月球摆脱地月潮汐锁定以及大过载加速引起的长时间月震中,所有环形山、悬崖、山壁全部崩塌,沟壑、低洼被填平。腾起的月尘被风暴吹向了深空,剩下的背月面只有广阔的月海平原和林立于其上的月球锚杆塔。
在整个月球乘着太阳风暴剧烈加速的过程中,地下城的所有系统和身在其中的人们也都经受了十几个小时的严酷考验。所有系统设计之初都留了非常大的安全冗余量,但整个解除潮汐锁定和初期加速的过程已经大大超出原计划的设计载荷。
周成大致复核过整个系统的耐受极限,结论是大部能够承受新计划的载荷。但他心里也很清楚,能够承受和不受破坏不是一回事。
有的舱室出现了变形、垮塌、失压甚至泄漏,在持续不断的月震和大过载环境下,救援队也帮不了他们。最终,三百多万人没能坚持过最困难和危险的十几个小时,但绝大多数人和设备都熬了过来。
风暴结束之后,月震很快也平息了下来,加速过载也开始迅速降低。绝大多数的乘客依然无法自如活动。
口口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但接受过专门训练、有动力外骨骼加持的太空军战士已经可以自由活动,再加上专门设计的机器人辅助,地下城的生活和生产系统开始有条不紊地恢复。
周成在舰桥的抗过载椅上度过了最初的十多个小时,而后在小李的帮助下住进了离舰桥不远的一个居住舱。这里的环境和他之前去过的地下城居住舱有很大的不同,房间的面积紧凑很多,走廊空间也很狭小,并且遍布密封门。
但他也没有心思去研究这些,每天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过载、震动、摇晃以及各种怪声中度日如年。他感觉自己身处一艘风暴中的巨轮上,不仅随时提心吊胆这艘巨轮会不会忽然断裂。也要在强烈的晕船感中吞咽食物,并尽可能晚一些才吐出来。
他每天睡觉的时候都不是因为作息时间到了,而是自己实在疲惫不堪,这样才能在惊慌和不安中浅浅地睡那么几个小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不是睡眠而是昏迷。
如是往复了不直到多少时日,周成终于感觉自己快要适应这种极其痛苦的生活环境了,他甚至能在自己狭小的房间内走上几圈。进食、睡眠等生活行为也逐渐规律了下来,但他依然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过载仍然存在。
正当他想扶着小桌站起身来准备走两圈时,房间的门开了。穿着动力外骨骼的小李拿着食物盒在加速过载的作用下微微倾斜着走了进来,这些天来一直都是小李在负责给他运送基本生活物资。
“哟,周教授,您今天看上去气色不错呀!”小李一边把餐盒吸附在小桌上一边说道。
周成笑了笑: